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2 22:03:16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個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至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1180萬輛,2025-2035年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8.35%。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實習編輯|湯輝
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AI應用在越來越多的商業化場景落地,如今在智能網聯汽車上也出現了實質進展。據《長江日報》報道,9月22日上午,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頒發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載人試運營許可證,意味著無人駕駛可以進行商業化運營,百度、海梁科技、深蘭科技三家企業獲得武漢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車企、科技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布局,包括百度在內的多家公司進行了封閉測試,無人駕駛的巨大市場前景正在浮現。
作為5G產業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武漢正在逐步嘗試各種5G應用在各個領域落地。按照今年8月份公布的《湖北省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湖北提出要加快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建設,積極開展無人清掃車、無人公交、園區無人擺渡車、無人物流車、無人出租車、無人駕駛體驗區、智能停車系統的示范應用。建成武漢、襄陽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中心,配套建設200公里以上的開放測試路段,2020年首臺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
此次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的頒發,令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測試乃至運行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在拿到首批牌照的三家企業中,百度已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了多番布局。早在2014年,百度就已對外證實啟動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2018年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聯合一汽發布了L4級別無人駕駛乘用車,并計劃2019年底實現小批量量產,2020年大批量投產。
而在2018年7月,百度聯合金龍客車研制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當年10月份首臺“阿波龍”巴士落地武漢。除百度以外,海梁科技、深蘭科技兩家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也有具體應用案例。
2017年12月,4臺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在深圳首發。該智能公交所使用的系統,源自中國未來新能源與智能公交系統示范項目,便是由深圳巴士集團和海梁科技具體實施。
至于深蘭科技方面,2019年1月份發布了“自動駕駛熊貓智能公交”,其無人駕駛技術等級介于L3-L4之間,在江蘇常州、四川德陽、浙江衢州等城市上線。8月份,深蘭科技研發的熊貓智能公交車獲得上海頒發的首張自動駕駛客車牌照。
此前無人公交車在多個城市上線,如今自動駕駛商用牌照也發布了,那么無人駕駛是否可以進入普及階段了?
9月22日,《人工智能學家》主編劉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無人駕駛進入商業應用,在通訊等技術上已經成熟,主要的問題是市政方面怎么規劃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并行的問題,道路法規是否有相關的安排,就像當年馬車與汽車并行時,也需要政府在城市內部規劃、城市之間的溝通等進行協調,無人駕駛要普及也需要面臨這種情況。
交通運輸部今年7月份發布的《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鼓勵物流園區、港口、鐵路和機場貨運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推廣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AGV)、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的規模應用。
其實在支持政策出臺之前,無人駕駛的廣闊市場前景已經令汽車廠商和科技企業眼紅,在無人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等方面均有研發。如北汽集團于2016年與盤錦市大洼區進行戰略合作,在“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項目中使用無人駕駛汽車并進行試運行;長城汽車正打造基于5G+AI技術的出行機器人服務,預計2020年推出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的車輛。目前,蔚來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廠商均推出了L2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個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至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1180萬輛,2025-2035年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8.35%。
“無人駕駛是未來的趨勢。”劉鋒認為,普及無人駕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后續主要看廠商如何介入,政府如何研究無人與有人駕駛并行,這個過程會比較緩慢,預估需要10-15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