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2 15:24:05
在新基金宣告募集失敗的同時,旗下老基金也紛紛限售。記者還注意到,這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基本上都是機構和大戶撐起了基金規模。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中航創新驅動股票型基金僅僅在經過了1個月的募集期之后,就公告合同未能生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邊是新基金賣不出去,一邊則是老基金限購——中航旗下的3只混合型基金全部限購1000元。
不僅如此,據記者進一步了解,中航旗下的混合型基金,雖然近一年的業績大多欠佳,但是依然獲得了機構和大戶的青睞。
記者統計中航旗下的全部基金產品還發現,大部分的基金份額均由7家機構和3位個人持有,可以說正是這些大戶,撐起了中航基金整家公司。
公告信息顯示,中航創新驅動股票型基金于2017年8月8日獲得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注冊批文,并于2019年4月10日取得《關于中航創新驅動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延期募集備案的回函》,準予延期募集。
此后,該基金從2019年10月8日開始發售,本來預計至2019年11月8日結束,僅持續一個月。不過截至2019年11月8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沒有選擇延期,而是直接公告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按照發售公告,該基金的募集期限為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不超過三個月。那么,為什么在一個月之后,就早早宣布募集失敗呢?
對此,中航基金并沒有給出直接回應。相關人士表示,“合同不生效這種現在比較正常吧,具體還是以公告為準。”
有基金業內人士則認為,“有可能是公司自己意識到要成立會比較困難,另外渠道方面可能也不太愿意代銷。”
從渠道方面來看,每經記者發現,確實也比較有限。該基金在發售初期,除了自己的直銷渠道,其他銷售機構也只有中航證券、民生證券,雖然此后兩次公告增加銷售機構,分別增加了天天基金和中信建投證券,但顯然沒有太大作用。
有意思的是,這邊是新基金不好賣,另外一邊則是老基金紛紛限售。記者注意到,中航基金旗下一共有5只基金,包括1只貨基,1只定開債基,還有3只混合型基金。目前,旗下定開債基在封閉期內,而3只開放的混合型基金,單日單賬戶全部限購1000元。
不僅如此,記者還注意到,在限購背后,中航旗下的這些基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基本上都是機構和大戶撐起了這些基金的規模。
以中航新起航靈活配置混合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機構1”持有的份額數量約為5865.73萬份,占到基金總份額42.07%;“機構2”持有的份額數量約為3909.3萬份,占到基金總份額28.04%。也就是說,這兩家機構持有的份額數量超過基金總份額的七成。
同樣的情況,在中航旗下的其他基金產品中也存在——不僅是混合型基金,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也如此。記者梳理了各只基金的持有人情況:
不難發現,不管是哪只基金,其機構或個人大戶在其中的占比都不低。由于季報披露中并未披露具體的機構或個人信息,因此無法確認這些機構或個人是否存在重復的情況。但即使是完全不一樣的持有人,也總共只有7家機構和3位自然人。
而正是這7家機構和3位自然人,可以說撐起了中航基金的公募業務。在某基金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機構的錢,有可能還是自己的錢,比如股東或是一些關系戶。像這些基金,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渠道愿意給他們做代銷,所以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這些機構。”
據悉,中航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16日,公司總部設在北京,雖然距今已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但該公司依然沒有取得明顯的發展。
2017年1月,中航基金旗下第一只公募產品中航航行寶貨幣成立;直至2017年末,旗下第二只基金中航混改精選混合成立。
進入2018年,全年共有3只基金成立,分別為中航軍民融合精選、中航新起航靈活配置混合、中航瑞景3個月定開。而到了今年,截至目前,其僅發行了中航創新驅動股票型基金這一只產品,但卻以募集失敗告終。
在混合型基金業績方面,截至11月11日,天天基金數據顯示,中航新起航靈活配置混合、中航軍民融合精選近一年的業績回報分別為6.69%、8.66%,明顯落后于同類平均,在同類排名中也均位列后四分之一的位置。記者注意到,旗下僅有中航混改精選混合表現尚可,以22.83%的業績回報位列前二分之一,但依然落后于同類平均。
這樣的業績表現,顯然是很難贏得投資者的掌聲。對此,上述基金業內人士還表示,“中航基金自成立以來,發展得并不好。我認識的一些人都從這家公司出來了,我現在也很少去關注他們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