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19):當前資管行業缺乏相對獨立的監管機構,可考慮搭建“傘+內雙峰”監管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3 18:22:01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廖丹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解讀《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19)》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1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2019中國金鼎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普益標準、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共同發布了《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19)》(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能力將直接傳導至產品的凈值表現,最終影響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如何快速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及效率將是銀行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報告》還提出,由于金融體系客觀上存在著一個機制獨特、規模龐大且影響深遠的資管行業,可考慮以設立資管行業專門監管機構為突破口,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資管與銀行、保險、證券構成中國金融體系“四根支柱”

我國當前“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架構,《報告》指出,其改革目標可以說是“傘+雙峰”的架構方向,但市場客觀上存在著一個機制獨特、規模龐大且影響深遠的資管行業,這個行業與銀行、保險、證券三業構成了中國金融體系事實上的四根支柱。資管行業以相對獨立的業態模式存在,但卻沒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監管機構,這使得對這個行業的監管即使在微觀審慎和機構監管層面也多有不足。

因此,,在按照“傘+雙峰”的目標模式塑造和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進程中,可考慮以設立資管行業專門監管機構為突破口,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搭建“1+1+3”的“傘+內雙峰”監管模式(即“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資管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此外,可考慮將現行“一行兩會”中相分離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功能進行合并,在中央銀行內部設立行為監管機構,并設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受行為監管機構指導與管理,與審慎監管職能相區別對待。

銀行理財風險管理需持續延伸深度與廣度

對于銀行理財,《報告》分析,銀行理財風險管理的深度與廣度需要持續延伸。資管業務轉型下,在資產端,銀行需要對所投資產做到風險穿透,并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在產品端,銀行需要做好流動性管理與壓力測試。

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能力將直接傳導至產品的凈值表現,最終影響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如何快速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及效率將是銀行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銀行理財在資管市場中仍將具有資金端得天獨厚的渠道資源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隨著理財子公司的成立、投資門檻下調,有實力的銀行將進一步借助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擴充理財資金來源,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更豐富的理財產品、得到更廣泛的長尾客戶獲客渠道,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手段。

而對于實力欠佳的中小銀行,可找準戰略定位,發揮優勢、彌補短板,在資管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

信托正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受市場信用風險攀升影響,信托行業風險資產規模較大、風險項目數量增加值得關注。截至2019年2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1100個,規模為3474.39億元,信托資產風險率為1.54%,較2019年1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2018年金融領域“去杠桿、強監管”的政策壓力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部分信托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

《報告》分析,信托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在大資管主體中,信托行業受托資管規模僅次于銀行理財。在資管新規下,信托正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回歸資產管理與信托主業,探索消費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創新信托業務。

而信托具備的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實業市場領域的制度優勢,擁有股權、債權以及其他多種靈活的資金運用方式,將能夠通過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為實體經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多層次的深度需求。

新形勢下,信托公司亦需找準定位,轉型發展。

投向股票資產的權益基金規模較小

對于公募基金,《報告》指出,資管新規統一監管將加劇大資管行業的市場競爭,特別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將依托銀行龐大的銷售網點和資金優勢,成為基金公司的直接競爭者。

貨幣基金規模過大,投向股票資產的權益基金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失衡還在延續,導致公募基金長期價值投資能力和專業定價能力未得以充分體現,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公募基金投資者機構化程度不足,缺少長期資金來源。

對于大型基金公司,可開發權益、債券、貨幣類等多種類型基金產品,且要提高對主題基金、指數基金等創新或熱點產品的重視程度,同時投資市場范圍要盡可能覆蓋國內外,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資產配置需求。

而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可聚焦于個別市場、領域,開發特色產品、明星產品,提升自身競爭力。

券商定向資管計劃轉型壓力較大

2018年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發布實施,促使券商資管持續去杠桿、去通道。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從產品管理方式來看,截至2019年8月末,通道類產品規模11.85萬億元,自2018年10月以來累計下降21.5%,券商資管去通道業務持續進行。

《報告》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券商資管去通道業務取得了一定的實質性進展,2019年半年度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2.87萬億元,但從絕對占比方面來看,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仍占比八成以上,轉型壓力較大。且如果券商資管不能很好地完成“單一通道”業務的轉型升級,也將喪失管理規模方面的優勢。

在通道業務不斷收縮及產品凈值化轉型大環境下,券商資管應將其發展重心轉向主動管理類資管產品上。在此過程中,券商資管要憑借證券公司在投研和團隊建設等方面多年的積淀,升級自身管理團隊,提升專業投資能力,在不斷地轉型改進中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差異化競爭。

各大保險資管公司應發揮比較優勢

保險資管在發展中面臨挑戰。從資金來源上看,2018年保費的主要來源之一壽險保費收入呈下降態勢,這可能引發現金流風險,導致償付能力降低、資產配置調整等負面效應。從資金運用上看,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經濟放緩、貿易摩擦持續發酵,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負面沖擊。

《報告》建議,對于各大保險資管公司,應采取差異化戰略,結合機構內部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應對監管要求、行業挑戰。

此外,將金融科技運用于資產管理行業,能夠激發資產管理市場的活力,提供合規、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但金融科技的本質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金融科技應當為人服務,為金融業的需求服務。

消金公司應加強借款人與貸款人審核

2019年互金行業依然保持監管力度、監管態度也并未放松,各分支業務均面臨不同程度的監管壓力。

2019年,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門聯手整治消費金融行業亂象。監管部門此舉意在維護行業正常秩序,打擊非法企業;另一方面,從頂層設計上,鼓勵正規消費金融的發展。

消費金融公司應主動加強風險監測、識別、預警,從內部加強風險管理;提高用戶隱私保護,保證信息安全性;加強借款人與貸款人審核,防止資金流向不合規領域;完善信用數據庫建設,防止多頭借貸等。

點擊瀏覽報告全文: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1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財富管理 金鼎獎 資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 日本三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a级毛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