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沖動消費上萬元 家長與平臺究竟是誰的責任?

央視網 2019-12-01 08:35:49

江蘇南京丨關注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用父母手機充值玩網游金額近十萬元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日益普及,在給公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于如何有效管理和限制未成年人進行沖動消費的擔憂。

近日,就有媒體報道了國內多起孩子為玩網游,瞞著家長用手機進行高額充值的案例。

家住南京浦口的張先生,最近發現微信賬戶里的錢一直在減少。通過查詢賬單,張先生才知道,從暑假7月份開始,12歲的女兒就通過VIVO手機平臺下載了一款網絡游戲,并通過該平臺陸續為游戲充值。其中僅僅7月和8月就為游戲充值了7萬多元,加上其它游戲和打賞的費用,總共將近10萬元。

南京市民張先生:只要小孩一打開手機之后,就要買會員,我們大人也不懂,它就引誘小孩去玩這些東西,小孩本身才12歲,沒有自控能力。

原來,微信錢包里有一個親屬卡功能,通過密碼驗證可以實現子女消費,父母付錢的功能。張先生的女兒給自己微信開通了這個功能,利用張先生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進行消費。

張先生的妻子說,平時她和丈夫靠收賣廢品為生,手機里的錢本來是留著給家里老人看病用的。為了要回老人的看病錢,張先生多次聯系vivo公司,并按照vivo公司的要求提供了相應的證明材料,可對方始終沒有給予明確答復。

vivo公司客服工作人員:游戲都是針對成年人開放的,如果小孩子要玩,請妥善處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是成年人支付的還是未成年人支付的。

貴州貴陽丨關注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孩子玩游戲充值 一萬八退款成難題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貴州省貴陽市,11月中旬,貴陽市的閔女士發現自己的支付寶里突然多出了幾筆意外的消費。

在求助警方后,發現竟是自己的兒子玩游戲時進行了充值,這金額也不小,將近2萬元。

閔女士:我一看被刷了這么多筆,我就報警了,我以為是信用卡被盜刷了。民警查了一下,對方是一個游戲公司,說可能是小孩玩游戲充進去的。小孩平時也玩我手機,那天十號在他大姨家說是要玩我手機。我就給他玩了一個小時左右。就在那一天,一共是買了5筆,總金額一萬八左右。

記者:你充值進去是買什么?

閔女士的兒子:買精靈。

記者:你知不知道你花了多少錢?

閔女士的兒子:不知道沒算過。

記者:密碼你是怎么知道的?

閔女士的兒子:我媽媽手機的開鎖密碼,我試了一下,發現那個就是支付密碼。

閔女士說,進入游戲的主界面顯示的是oppo游戲字樣。于是,記者撥打了OPPO全國客服電話,并將閔女士的情況反映給了工作人員。

OPPO客服工作人員:因為我們這邊對游戲都是有一個監管制度,如果他是輸入了支付密碼進行扣費的話,是不屬于惡意扣費的情況,游戲商品都是虛擬商品一旦支付成功,密碼到賬是無法回收的。

 

關注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專家觀點 家長平臺各司其責 防止孩子沖動消費

就在11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剛剛印發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六項舉措,從實名制、時間管理以及消費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那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機在網絡游戲平臺進行充值,究竟是誰的責任?通知里的要求又應該如何來得到落實呢?看看專家怎么說?

通知在付費服務方面的規定非常具體,網絡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有專家表示,發生超過通知里規定金額的充值案例里,家長和網絡企業都存在相應的失職責任。

專家建議,在行業主管機構已經出臺相關通知和規定的情況下,家長、學校和企業等各方都要從自身角度入手,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 吳純勇:我覺得最核心的就在于學?;蛘呒议L應該各司其責,學校應該做好孩子在校期間的宣傳和監督管理,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很好的價值觀。平臺方的問題在于是不是可以結合現有的技術比如說人臉識別、大數據包括指紋,加大你支付過程中的復雜程度,這就會杜絕孩子直接進行充值的這樣一個行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动漫精品一区 | 亚洲色在线费影院 | 久久精品免费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 色A在线免弗看五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