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戰“疫”實錄丨鄉村抗疫樣本:從毫不設防到廣播疫情 封村后仍有麻將聲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6 23:17:46

原本以為村級單位是個相對松散的自治組織,但我第一次在村里見證了自上而下的高效——吃完早飯,村子的幾個出口已經用半米高的土墻封好了,我們甚至都沒來得及把車開出墻外。當天,菏澤一個大爺拿著大刀坐在桌子上守在村門口的圖片廣泛流傳,網友點評道:山東終于“抄作業”了。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新華社(圖文無關)

“在老家你也能戴口罩嗎?”從北京返鄉的高速公路上,我正喋喋不休地強調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父親的反問令我一時語塞。

我的老家在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的一個小村子,名副其實的十八線城市,這里經濟不發達,但民風淳厚。老鄉們一年中為了生計不肯停歇,春節是最令人期待的放松機會。

但這個春節太特殊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蔓延,網絡上對于疫情的報告數據實時更新,然而,不善用互聯網的老鄉們卻對此知之甚少。同時,人員流動是鄉村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戰之一——一個村落與周邊村落往往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親緣關系,春節走親戚意味著十里八鄉間村民的充分交流。

在原本完全不設防的鄉村,抗疫問題變得更加困難。直到大年初一晚上,村里的廣播響起,次日早晨高效率“封村”,終于在最后關頭阻止了春運后的大規模人員流動。政府采取了強制措施,但村民對“自覺不串門”難以適應,鞭炮聲裹著麻將聲,在封閉的村莊里回響。

“這個病毒是咋回事?”

臘月二十八,從北京駛離時,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出發前翻箱倒柜找出家中為數不多的口罩存貨,那是幾年前為了防霧霾買的,近年來北京冬季霧霾有所改善,高級別防護口罩已不是必需品。

自2019年12月底“武漢不明原因肺炎”被報道,我就開始在家庭微信群里轉發相關消息,但或許“可防可控”的判斷打消了大家的疑慮,沒有人回應消息。臨近春節時,事態突然升級,我們一家還沒來得及搶購口罩、消毒液,就踏上了回鄉的路。

老家的情況截然不同——這里沒有疫情籠罩的緊張感,口罩幾乎不見蹤跡,集市上人頭攢動,過年的氣氛比城里更濃郁。

“這個病毒是咋回事?”有長輩主動問我,病毒在鄉親間的談話中偶爾出現,但也僅限于知道,一位哥哥不知是從何處看到的消息,甚至告訴家人病毒已經有藥可醫。

鄉親們對病毒的警惕性低源于信息滯后,沒有人告訴他們不嚴加防控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危險離得遠,就顯得虛幻。1月23日,武漢“封城”,攀升的數字和專家的解析都透露出這場疫情的嚴重程度超出預計。彼時菏澤尚無確診病例,山東也僅有個位數確診病例,對于一個人口過億的大省而言,這似乎不算嚴重。但單就菏澤而言,當地經濟不發達,外出務工是多數人的選擇,春節人口大規模回流將帶來巨大的風險。

在我的家鄉,熱情好客的風俗意味著一場場聚會、一個個風險。不少朋友告訴我家庭聚會已順利取消,我只能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對即將到來的春節憂心忡忡。而此前已接受出門戴口罩的父親和母親,回到老家后卻身不由己。

“你在家捂這么嚴實干啥?”一大早看我戴著口罩,鄰居好奇地問。喜慶的春節,沒有理由將親戚朋友拒之門外,戴口罩被視為異類,沒有對疫情防控的共識,怎么才能讓鄉親們戴上口罩?

“啥樣的口罩才安全”

“那咋著呢?”我的大娘問我。她聽我絮叨了幾天疫情進展,但又覺得無計可施,從大年初二開始,大規模的走親訪友就要開始了,她更發愁初二當天如何做出花樣菜式,保證幾十口人吃得滿意。在觀念相對傳統的長輩們看來,就算日子再窮再苦,也沒有春節關門謝客的道理。

農村的疫情防控,僅一家一戶有覺悟是遠遠不夠的。武漢“封城”當天,就有評論文章呼吁加強農村的新型肺炎防疫宣傳,這也切中了不少返鄉青年的痛點:如何說服長輩戴口罩、如何勸說全家取消年夜飯成為當時網絡上討論的熱門話題。

“我給你找個大喇叭,你自己去村里喊吧。”我的喋喋不休讓家人覺得無奈,聚會不停,家庭沖突頻起。我這才意識到,自己一個人就算是口吐蓮花也無法阻止接下來持續數日、規模浩大的“走親戚”。

村里的喇叭聲遲遲沒有響起。在農村,朗朗上口的標語和廣播才是最高效的宣傳,河南村長的硬核廣播上了微博熱搜,B站的up主剪輯了一個鬼畜視頻,播放量數百萬,彈幕中是來自全國各地網友的“報到”。

那就試試官方渠道吧!臘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一,我連著3天撥打12345,反饋鄉村疫情宣傳問題,有位同鄉人自稱一天之內打了三次12345,我們“相聚”在菏澤市官方微博的評論區。

村民的覺醒在菏澤第一例確診病例出現后。大年初一,菏澤市首次報告1例確診病例,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7人。“菏澤的首個病例逃跑了。”不久,表妹在家庭群里發來朋友圈截圖,還有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在救護車旁處理一名患者的視頻,雖然消息隨后被接連證偽,但家人們終于意識到,病毒入侵了。

“啥樣的口罩才安全?”舅舅在群里發問。我趁機提出不串門,得到了響應,聚會的根基開始松動,“我早就想說了,反正也見過了。”表弟和我悄悄交換意見,隨后長輩們商議一番,最終決定取消原定初四的聚會。

然而,更急迫的是大年初二當天爺爺的生日聚會,姑姑一早買好了蛋糕,大娘也備好了菜,大家在是不是要取消上陷入僵持。“不能不讓你姑姑來,你爺爺就這一個嬌閨女,她隔三差五不管刮風下雨都來,過生日不讓來算咋回事?”大娘一口駁回了取消的提案。我只能放棄抵抗,做好了隨緣的準備。

沒想到轉折在大年初一晚上到來——村里的喇叭響了,傳來線路接觸不良造成的沙啞的聲音:“剛開了會了,武漢有病毒了,病毒可厲害了,都待在自己的家,少在外面跑,避免不了的出門,都戴上口罩!再一個有去武漢上學或者打工的,主動跟村委會說一聲,別不吭聲,這是對自己好,也是對村民好,出了事就麻煩了。”

同樣的內容重復了二十分鐘,村里的喇叭停了之后,可以聽到周圍的村莊也在廣播,這是一個從上而下的指令性廣播。之后的事情迎刃而解,奶奶以村委會的廣播為由頭通知所有村外的親戚都不必來了。

“不打麻將我干啥呢”

“咱這個走親戚別走了,打個電話叫人家外面的也別到咱莊上來了,咱自己的人都在家關住門,有吃有喝的多得勁……咱這個病毒確實特別厲害,都重視起來,別不當回事,真是個大事啊!”初二一大早,村里的喇叭又響起來了。

原本以為村級單位是個相對松散的自治組織,但我第一次在村里見證了自上而下的高效——吃完早飯,村子的幾個出口已經用半米高的土墻封好了,我們甚至都沒來得及把車開出墻外。當天,菏澤一個大爺拿著大刀坐在桌子上守在村門口的圖片廣泛流傳,網友點評道:山東終于“抄作業”了。

突如其來的“封村”把一天的安排都打亂了,村里主街道的路口,人慢慢聚集起來,親戚不能走了,大家一時間不知道該做點什么。有的人戴上了口罩,有的人把口罩掛在耳邊,口罩的種類五花八門,大家相互保持著想要親近又略帶疏遠的安全距離。

有位叔叔沒把封村當回事,讓親戚把車停在村外走路進來,剛上菜,村委會把親戚勸走了,他氣得破口大罵。封村之后我才知道,村里有一家人是“封城”前后從武漢回來的,初二時已被隔離,有人說他們前腳剛進村,后腳警察就到了,也有人說他們家在街上晃蕩了好幾天都沒人知道。村里的親戚們說起他們時稱,“都是掙口飯吃,人家也不想得病”。

被廣播催起來的緊張感沒有持續多久,土墻象征性地把村與村隔離了起來,但不串門的要求大部分村民都做不到,雖然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學會了上網,但他們還是更喜歡面對面說話。

我大娘平常沒啥愛好,就喜歡搓幾圈麻將。封村之后連著幾天我都沒在街上看到她,一問才知道是去打麻將了。一場就是幾個小時,口罩戴上又摘下來,不知道是出于相互之間的信任還是對病毒的無知。

春節時回了山東臨沂老家的叔叔一家初二在封村前跑了出來,一路狂奔回到北京,阿姨打電話勸我們一家趕緊回京,老家串門、聚餐不耽誤,她有些害怕。

封了村子,網絡上關于農村疫情防控的評價開始轉向方式妥當與否的探討,但大部分仍是正面評價,嚴厲的防控措施給了人安全感。

初五,我們一家沖破“土墻”回京,當晚菏澤市就封了一半的高速出入口。出發前我再三叮囑大娘別玩麻將了,“不打麻將我干啥呢?”我的大娘反問我。的確,春播還沒開始,也不能出村干活,手機不太會玩,看書又識不得幾個字,歇著也很煎熬。

截至2月6日12時,菏澤市確診病例13例,緊急改造了一處隔離觀察所。我大娘說,“土墻”還在,村里開始吆喝不讓聚堆,出門的人都會戴上口罩,但麻將還是有人打。我說山東省通報了60起聚集性病例,“咱村里沒事!”大娘回復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農村疫情防控 鄉村抗疫樣本 山東菏澤 封村 麻將 廣播 喇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五月天色婷婷国产精品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一区欧美日韩精品一级毛 | 日本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