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3 08:28:00
每經記者|蔡鼎 王海慜 王硯丹 楊建 李娜 每經編輯|謝欣 吳永久 何劍嶺 葉峰
2009年3月9日至2020年3月11日,美股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牛市,在本周三宣告結束。截至周三收盤,道指較其在2月中旬創下的歷史高點已累計下挫超20%,進入技術性熊市,也加劇了市場對2008年金融危機后開始的經濟擴張可能走到盡頭的擔憂。
3月12日晚間,美股再度低開低走,觸發本周第二次熔斷,標普500指數跌7%,暫停交易15分鐘。截至收盤,道指創史上最大下跌點數,跌2352.60點,跌幅9.99%,報收21200.62點;納指跌750.25點,跌幅9.43%,報收7201.80點;標普500指數跌260.74點,跌幅9.51%,報2480.64點。
歐洲股市也全線跟隨暴跌,截至收盤,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跌超12%,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0%。
面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的新冠病毒,股市暴跌、油價暴跌、美債收益率創歷史新低。而面對全球性的暴跌,就連“股神”巴菲特都直呼“活久見”。
全球多國股指接連進入熊市
周四,席卷全球股市的拋售步伐進一步加快,導致多國股市陷入熊市。
3月12日晚間,美股再度低開低走,觸發本周第二次熔斷,標普500指數跌7%,暫停交易15分鐘。截至收盤,道指創史上最大下跌點數,跌2352.60點,跌幅9.99%,報收21200.62點;納指跌750.25點,跌幅9.43%,報收7201.80點;標普500指數跌260.74點,跌幅9.51%,報2480.64點。歐洲股市也全線跟隨暴跌,截至收盤,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跌超12%,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0%。
而在亞太地區,截至周四(3月12日)日經225指數距離其1月份高點已下跌22.45%,進入熊市用時38個交易日;此外,澳大利亞標普200指數較2月20日創下的高點已回落25.75%,進入熊市僅用時16個交易日。
投行杰弗瑞全球股票策略師肖恩·達比(Sean Darb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份研報中寫道:“OPEC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減產協議談判的破裂,導致了三方面同時發生變化。首先是2020年剩余時間內的通縮讓美債名義收益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其次是由于標普500指數今年的回報率將下降,能源板塊的個股不太可能支持股息派發和股票的回購;最后是風險溢價的上升——股票波動性上升,和信貸息差的擴大。”
全球主要央行紛紛出臺措施“救市”
油價的暴跌當然只是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暴跌的因素之一,更大的不確定性還是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面對新冠病毒的迅速惡化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創,各國也紛紛出臺措施救市。
3月3日,澳聯儲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0.50%歷史新低。澳聯儲在聲明中稱,此次降息是為了在應對全球范圍內新冠病毒爆發時支撐澳洲經濟。
同日,為了應對新冠病毒日益增長對美國經濟帶來的威脅,美聯儲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這是美聯儲自2008年后首次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在美聯儲宣布降息之后,同日沙特、阿聯酋央行均宣布降息。沙特央行宣布,將回購利率及逆回購利率均下調50個基點。阿聯酋央行也宣布降息50個基點。
3月4日,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1.25%,為該行自2015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加拿大央行在政策聲明中稱,新冠病毒對加拿大和全球前景是一個實質性的負面沖擊,貨幣和財政當局正在做出回應。
據共同社10日消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導致股市下跌,日本央行正考慮在現行的每年約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979億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購買額度的基礎上,增加額度。此事預計將在18日、19日的日本貨幣政策會議上進行討論,以根據市場動向作出最終判斷。如若實施,則是3年零8個月來再次加碼寬松。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將努力尋找方法最大化貨幣政策的刺激作用。下周,日本央行將召開議息會議,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將進一步推出寬松政策。
3月11日,英國央行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這是該行自2016年8月以來首次下調銀行利率。該行在聲明中稱,盡管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沖擊的程度尚不能確定,但未來幾個月英國國內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大幅走弱。同日,冰島央行也召開緊急會議,將基準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3月12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但將暫時進行額外的較長期再融資操作,為歐元區金融體系提供即時的流動性支持。該行還稱,將額外增加12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凈額,再加上現有的資產購買計劃(APP),這將為歐元區實體經濟在不確定性上升時期提供有利的融資條件。
巴菲特直呼“活久見” 每經獨家連線華爾街
近期全球性的暴跌讓許多投資者大為吃驚,就連股神巴菲特也直呼“活久見”。巴菲特是在當地時間3月11日接受雅虎財經采訪時表示,最近的市場沖擊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造成的“組合拳”,但他指出,1987年10月的崩盤(他稱之為“金融恐慌”)更為嚴重。
至于2008年秋季的股市崩盤,他表示,“到目前為止,比昨天(本周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要可怕得多。他認為,目前的市場動蕩還沒有2008年蔓延至貨幣市場基金和商業票據的恐慌那么明顯。”
而面對近期全球市場的暴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采訪到數位華爾街投行經濟學家、大學教授和業內人士,他們對美股接下來的趨勢,也并不樂觀。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擔任美聯儲風險信貸總監、現美國蒙茅斯大學經濟學教授里克·羅伯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仍然認為美國正在走向‘U型’的衰退。目前美國經濟所謂強勁的基本面,都是建立在多年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上的,這些貨幣政策上的失策造成的巨大幻覺導致了大量錯誤的投資,并誤導了經濟數據。現在美國必須通過一場衰退來將這些錯誤予以清除,而全球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則可能是將我們推下衰退斜坡的一個轉折點。”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金融經濟學家克里斯·魯普基(Chris Rupkey)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美股的牛市已經結束,投資者現在要么套現,要么就將面臨不確定的退休生活。
“現在美股的股價相對于當前收益已經過高,更不用說是未來的收益了。美股牛市的結束實際上意味著我們對自己未來的信心的結束。市場之前對(美股)未來的估值過高,現在價格需要回落。我想我們再也不會看到標普500在2019年一年上漲28.8%的情況了。”魯普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充道。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請求時表示:“美股已經迎來了熊市,這令投資者感到恐慌,也反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將進入衰退的預期。新冠病毒的爆發嚴重影響了美國和歐洲的社會活動和旅游業,今年二季度的增長收縮風險已大幅上升。由于經濟衰退通常被定義為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因此美國和歐洲是否會陷入衰退,還取決于第三季度的疫情情況和政策反映。不過,即使經濟的收縮不延續到今年三季度,二季度經濟萎縮的嚴重程度可能會對企業獲利產生與衰退一般的暫時性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仍需要耐心等待盈利的預期,從而反映新冠病毒疫情的全面影響。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應該會復蘇。”
“當前的市場走勢強調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重要性。在最近的調整中,美股與美債之間的負相關關系仍未改變。即使美債收益率處于歷史低位,持有美債仍能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管理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從歷史數據來看,標普500指數當前的年內跌幅表明,該指數今年的回報率可能為負。今年下半年潛在的經濟反彈可能有助于減少損失。無論標普500今年的回報率如何,60%股票+40%美債的投資組合都能更好的對沖風險。”許長泰對記者補充道。
142只個股成為北向資金的“避風港”
本周以來,全球股市不少股指都出現近年來罕見的大幅下挫。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本周四下午,在全球31個主要市場指數中,有26個指數本周以來的跌幅已經超過5%,其中澳大利亞、菲律賓、意大利、俄羅斯、印度、印尼、日本等國的主要股指跌幅都在10%以上。
而A股的相對跌幅則要小很多,截至本周四,上證指數的周跌幅為3.66%,滬深300指數的周跌幅為4.53%。可以說,本周在全球市場陷入熊市恐慌之際,A股卻是“風景獨好”。
不過,歷來受外盤影響較大的北向資金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失去了以往對A股“買買買”的豪氣。
本周一,北向資金凈流出A股的規模高達143.2億元。據Choice數據統計,這也是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A股規模最大的一天。而本周三、周四,北向資金也都出現規模不一的凈流出。
這是否意味著外資會因為全球市場的大幅波動而撤出中國呢?對此,中金公司策略團隊認為,參照歷史上海外股市大幅波動期間短期資金流向,即使是發達市場自身的問題導致市場大幅波動,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市場短期往往會面臨由于投資者贖回資金而導致的短期資金流出,估計本次也不會例外。
據中金公司測算,目前全球主動+被動的機構股市頭寸可能在超10萬億美元的水平,結合目前A股在全球配置中的比例,國際資金每1%的資金邊際變動,可能會帶來A股資金流動約在100億元人民幣左右。2018年四季度全球股市大跌,EPFR的數據顯示,全球股市累計資金流出約1500億美元,估計本次全球股市波動中資金流動帶來的影響可能會略高于上次。
鑒于最近A股市場呈現的較強韌性,中金公司策略團隊認為,考慮到目前A股日交易額都在萬億附近,且這些流動會發生在多個交易日,同時這次中國在疫情控制中相對主動且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其對市場的影響不宜高估。
12日,海外股市紛紛創出新低,在A股收盤后,中金公司策略團隊在發布的最新市場評論中指出,近期海外疫情迅速升級,并導致海外市場持續波動。美國已經公布了部分舉措,并宣布可能有經濟刺激,但升級疫情防控應該優先于經濟刺激,后續美國疫情進展仍值得高度關注。
對于部分投資者擔憂全球是否會重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金公司策略團隊認為,美股是在估值相對高、國內政治局面分化,疊加疫情升級與油價大跌帶來經濟衰退風險上升,而導致的一次幅度大于近年大調整的調整。而截至11日收盤,美股估值才剛剛回到略低于歷史估值均值的水平,還說不上非常便宜。后續仍需繼續關注疫情進展及是否會在進一步下跌后迎來反彈機會。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與海外相比,當前國內疫情整體可控,且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穩增長基調下逆周期調節政策有望持續發力,從貨幣政策空間看,國內空間也大于海外,因此國內經濟可能較早走出疫情“陰影”,中國資產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并不高,且從股債比價關系角度來看相對占優。短期雖然受到情緒擾動而出現調整,但后續A股具備一定以自身因素為主導的獨立性。隨著政策持續寬松、逆周期調節強化、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市場中長期趨勢值得看好。
盡管本周外圍市場風聲鶴唳,北向資金也做出了凈流出的動作,但A股市場還是有一批個股在動蕩之下成為北向資金的“避風港”。
據Choice數據統計,本周以來,在近1290只滬深股通標的中有142只個股獲得了北向資金的逆勢持續加倉(或者從未減倉),其中東方園林、傲農生物、宇信科技、數知科技、廣譽遠等幾只個股北向資金的持股比例較上周五增長幅度超100%。
本周以來部分北向資金持續加倉(或未減倉)標的
數據來源:Choice 數據
具體從板塊上看,本周以來北向資金持續逆勢加倉較為集中的行業包括有望作為消費刺激選項的汽車行業(加倉個股:上汽集團、江鈴汽車、廣匯汽車、廣汽集團等)、 受政策利好加持的券商行業(加倉個股:招商證券、長江證券、西部證券、申萬宏源等)、具備防御特征的生物醫藥行業(加倉個股:藥明康德、沃森生物、科倫藥業、天壇生物等)、今年一季度業績預期樂觀的藥店行業(加倉個股:大參林、老百姓等),以及食品飲料行業(加倉個股:中炬高新、順鑫農業、千禾味業、承德露露、雙匯發展等)等。
此外,本周以來,北向資金也對同樣受疫情影響但股價普遍在低位的港口板塊(相關個股:唐山港、上港集團、青島港、大連港等)選擇了不減倉或逆勢加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普遍認為受此次疫情打擊較大的航空板塊個股如南方航空、廈門空港等,本周以來北向資金非但沒有對其進行減持,還連續進行了加倉。
在部分A股獲得北向資金“逆行”的同時,還有A股本周被北向資金減倉。據Choice數據統計,本周以來有近740只A股遭到了北向資金的減持,其中有30只A股本周以來北向資金減倉的幅度超50%,有近80只A股本周以來北向資金減倉的幅度超30%。
本周以來北向資金減倉幅度超50%的個股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不過總體來看,此前北向資金對這些A股的持股比例就顯得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北向資金減倉較多的個股有不少是近期熱門的5G概念(減倉個股:武漢凡谷、世嘉科技、太辰光、新易盛、瑞斯康達等)、口罩概念(減倉個股:國恩股份、奧美醫療等)等板塊的個股。
僅四成標的個股被融資凈買入
在A股市場上,敢于使用杠桿資金的投資者一般都具備一定經濟實力,也有一定投資經驗。但在“黑天鵝”連續出現的情況下,他們的情緒也是起伏不定。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本周一(3月9日)盡管滬指跳空低開后走弱,全天跌幅達到3.01%,但是部分融資者反而謹慎看多,全天融資買入1050.84億元,較上周五增加約100億元。但同時融資償還也有所增加,達到1080.13億元,融資資金因此小幅凈流出29.29億元。
周二滬指一根中陽線反彈,全天漲幅達到1.82%。融資者仍然維持謹慎做多熱情,全天出現1096.11億元融資買入,融資償還1042.36億元,全天融資資金凈流入53.75億元。
但到了周三,滬指未能彌補周一的向下跳空缺口且繼續弱勢尋底,融資者做多熱情顯然衰減,全天融資買入為951.73億元,較周二減少13.17%。同時還出現了971.01億元融資償還,因此導致融資資金小幅凈流出19.28億元。
總體而言,周一至周三,兩市融資者并未出現大規模平倉的情況,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至周三仍然維持在1.111萬億元的水平,相比2月底增加了234.33億元。不過這也證明:3月以后才進場的融資交易者恐怕賺錢很艱難,甚至很有可能被套。
本周3個交易日兩市融資余額變化(數據來源:Choice)
再來看看個股情況。在1690只融資融券標的中,周一至周三,融資凈買入的個股只有708只,占比41.89%;其余982只為融資凈償還,占比58.11%。
總體而言,5G概念、農業股和部分大金融是融資者青睞的焦點。中興通訊周一至周三融資買入金額高達43.53億元,融資償還為36.51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入7.02億元。豬肉大牛股牧原股份也獲得資金追捧,區間融資買入和融資償還分別為27.39億元和20.41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入6.99億元。海康威視排名第三,區間出現9.40億元融資買入、5.17億元融資償還,融資資金凈流入為4.22億元。另外,如5G概念的亨通光電、“農業慢牛”新希望、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區域性券商南京證券等也都出現在融資資金凈流入前十名的名單中。
本周3個交易日融資凈流入金額排名(數據來源:Choice)
但與此同時,融資者對券商股的態度出現了明顯分化。中信證券周一至周三出現了31.96億元融資買入,34.79億元融資償還,融資資金凈流出2.83億元,位居所有兩融標的之首。天齊鋰業也發生了2.55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出。此外,兩只酒類藍籌貴州茅臺、五糧液各自出現了2.49億元和2.18億元的融資資金凈流出。
本周3個交易日融資凈流出金額排名(數據來源:Choice)
某券商人士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指出,目前券商融出資金控制得較為嚴格,基本杠桿比例是1.4:1,即提供140萬保證金,可以融到100萬。如果用這100萬全倉買入一只個股,一個跌停則會損失24萬元,相當于將10%的虧損擴大至17.14%。如果下跌45%則會被券商平倉,自己一分不剩。盡管券商平倉并不會針對單只個股,如果持有多只個股,總體信用賬戶未觸及平倉線,那么券商不會強平,但在大盤震蕩過程中,操作難度確實明顯加大。
不過有一個好消息是,盡管3月市場出現震蕩,兩融投資者的維持擔保比例還處于安全區域。
證金公司延后數據顯示,3月11日,兩融投資者的平均維持擔保比例盡管較3月10日小幅下降,但是比2月28日還是要高:3月11日,兩融投資者平均維持擔保比例為280.6%,而2月28日為273.7%,3月11日較2月28日上升了6.9個百分點。
近期兩融投資者的平均維持擔保比例(數據來源:證金公司)
此外,有融資融券負債的投資者數量也出現增加。截至3月11日,有127.34萬名投資者有融資融券負債,3月9日收盤為126.85萬名,2月28日則為123.93萬名。這說明3月11日有融資融券負債的投資者較3月9日增加了4942名,較2月28日增加了34225名。目前的人均負債約為88.55萬元。
抄底信號來臨?五大頂級私募深度解讀
今年以來,私募基金發行產品提速,隨著市場的賺錢效應的提升以及市場風險偏好提高,這也是私募機構發行產品的好時點。尤其是在基金業協會宣布,自2020年2月7日起,協會對持續合規運行、信用狀況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試行“分道制+抽查制”方式辦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私募更為積極。據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11日,年內私募共備案2930只新產品,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55%。泛海投資基金自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在新產品備案數量上拔得頭籌,旗下合計有24只新產品成功備案。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從去年開始的科技股行情到目前也到了交卷時刻,此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機構的調研熱情并未消退,并且開啟了“云調研”模式。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近一月機構調研次數13060次,較前期增加了7475次,增加幅度133.8%,其中科技股的業績兌現成為機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王亞偉等頂級私募“風格突變”調研了不少消費股。此外也有私募瞄準年報窗口進行個股深度掘金,關注年報業績超預期、基本面拐點的個股。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在2月下旬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基金經理信心開始回升。對于3月份A股行情,3.82%的持極度樂觀態度,38.93%的基金經理持樂觀態度,相比上個月樂觀和極度樂觀總比例有所增加,45.04%的基金經理持中性的觀點。
對于市場后期走勢,市場資深分析人士汪平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做了分析,汪平認為,12日市場指數的趨勢結構并沒有變化,創業板指數仍然在強空區,上證指數也還是在震蕩大平臺之下。用這種大周期觀察法,市場的一些無效變化會被過濾掉,比如這段時間受外盤的影響,市場反復的高開或低開,這種雜波會被長趨勢所過濾,很明顯大盤還處于弱勢格局。
在整個弱空、強空區,板塊(包括很多個股)的上漲都是不持續的,雖然我們可以拋開指數炒個股,但是要理解各個強弱區間個股的炒作也有不同的特點,在強多區炒作具備持續性,買得或早或晚一些都無所謂;在弱空和強空區,由于市場反復震蕩的特性,所以買賣點都要很精確,這樣才能不至于坐錯車,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對交易者能力的要求。
回到細節,我們觀察上證指數可以發現,滬指近期有個5個交易日左右的運行節奏:2月24日~2月28日,調整5個交易日,3月2日~3月5日,反彈4個交易日,3月6日~3月12日,調整了5個交易日,那么按照這個規律,大盤近日很可能會見到短線低點。同時,上證指數、深成指和創業板指三大指數收盤同步形成了15分鐘的底背離結構,上證指數和深成指的30分鐘線也處于鈍化狀態,形成30分鐘底背離結構的概率大。綜合判斷,大盤短線反彈的腳步越來越近。
重陽投資:受到疫情和油價下跌雙重影響,當前海外金融市場出現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恐慌性拋售,加大了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擔憂。投資者在關注到海外市場劇烈波動的同時,也應看到全球新一輪降息潮。整體而言,海外降息潮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大于實體經濟,尤其降息潮提高了權益類資產的相對價值,新興市場股票將顯著受益。一旦疫情在海外得到控制,資金將大幅流入新興市場股市。中國作為在疫情中率先得到控制、應對得當的經濟體,A股和港股資產都將因此受益。
星石投資:實際上這次疫情我們可以參考金融危機,從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到2009年的最低點時道瓊斯指數跌了40%,而這幾天美股股指跌幅已經達到20%。實際目前經濟金融情況完全沒有金融危機時期那么糟糕,本來疫情是短期沖擊,轉化成長期危機的可能性比較小,其次美國的經濟也并不差,對A股的拖累也不用太擔憂。疫情沖擊之下,科技的基本面支撐依然較強,并更加受益于力度加大的寬松政策,科技板塊是全年的投資主線,近期管理層多次提及加快5G、工業互聯網建設。新基建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手段之一,未來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因此中期來看科技板塊具備較強的景氣度和基本面支撐。
清和泉資本:我們總體判斷海外市場的表現類似于A股春節后的波動,海外市場的下跌幅度和時間跨度比A股要來得激烈一些,這對A股形成了明顯的負反饋。當下中國已經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日韓也已經出現新增病例的拐點,歐美市場的下跌影響了A股的短期風險偏好,但對于新資金來說,是擇機買入優質內需型公司和長期成長型公司的好時刻。從我們的近期操作來看,一方面我們會盡量規避受全球產業鏈影響較大的個股。另一方面我們在積極等待內需型高ROE資產的買入機會,我們仍然看好由5G大周期帶來的科技成長股的表現,中國供應鏈在此次疫情之后會更加凸顯出全球競爭力。
和聚投資:國內疫情正趨向好轉,各地復工復產的節奏在明顯加快。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斷加強,多維度的政策組合拳逐步落地。流動性環境依然寬松,流動性有望更多的進入實體經濟。可以預期的是,國內經濟活動有望加速恢復。堅定投資于新經濟。管理層多次強調,繼續加大新型基建力度,包括5G、工業互聯網、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科技為代表的新型基建是未來一段時期政策發力的重點,財政、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等部門會圍繞科技基建積極開展工作。看好以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目前很多子行業處在顯著的景氣上行階段,是難得的投資窗口期。
朱雀基金:市場下跌較多,海外波動較大,我們認為還夠不上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的程度。從疫情角度,中國已進入修復期,疫情在部分國家擴散的同時,在部分國家顯出受控好轉跡象,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走過第一階段,疫情的拐點終會來臨。目前,標普500指數的靜態PE是20倍,PB是3倍,處于歷史中偏高位。如果動態觀察疫情和政策的變化,我們認為不必悲觀,短期企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從政策角度,中美在貨幣和財政政策方面都還有進一步對沖的空間。在貨幣政策總體寬松的背景下,相比于估值、ROE等,增長是最重要的指標。如果公司盈利有增長,股價短期回調的坑都是可以填平的,是買入的機會。
視覺:蔡沛君 排版:王小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