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5 17:58:04
2月下旬,證監會披露大勝達再融資反饋意見,提出大勝達發行可轉債的申報材料存在粗糙的問題,需要保薦機構——東興證券對是否勤勉盡責做出說明。日前,大勝達披露反饋意見之回復報告顯示,承認項目組在撰寫部分申報文件時存在一定工作疏忽,導致部分內容未能完全符合標題,根據保薦機構內部規定作出問責追究并予以處罰。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謝欣
2月下旬,證監會披露大勝達再融資反饋意見,提出大勝達發行可轉債的申報材料存在粗糙的問題,需要保薦機構——東興證券對是否勤勉盡責做出說明。
日前,大勝達披露反饋意見之回復報告顯示,承認項目組在撰寫部分申報文件時存在一定工作疏忽,導致部分內容未能完全符合標題。根據保薦機構內部規定作出問責追究并予以處罰: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保薦代表人合計扣罰薪酬8萬元,對負有管理責任的團隊負責人和投資銀行總部部門負責人合計扣罰薪酬3萬元,對負有較主要責任的經辦人員和負有次要責任的其他項目組成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分別處以數額不等的薪酬扣罰。
今年2月21日,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披露了大勝達的再融資反饋意見,對大勝達申報的可轉債申請文件提出了9大問題,其中第9大問題指向申報材料存在粗糙,需要申請人和保薦機構全面整改申報材料,并請保薦機構對是否勤勉盡責做出說明,而該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
證監會提出,《募集說明書》第115頁,小標題“十一、報告期內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作出的重要承諾及承諾的履行情況”,僅列舉了相關的承諾,未說明履行情況,與該小標題不相符。
另外,《盡職調查報告》第265頁,小標題“(三)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行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及的重大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情況”,對應的內容為“截至本盡職調查報告簽署日,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涉及刑事訴訟的情況。”
時隔一個月,大勝達發布了可轉債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之回復報告表示,已經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全面復核檢查,并對申報材料進行了整改、修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修訂后的《募集說明書》中,關于“報告期內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作出的重要承諾及承諾的履行情況”,不僅列舉了相關的承諾,而且也說明了履行情況。
修訂后的《盡職調查報告》中,“(二)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行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及的的重大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情況”對應的內容為“截至本盡職調查報告簽署日,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訴訟或仲裁事項,亦不存在涉及刑事訴訟的情況,不存在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
項目另一大主體——保薦機構東興證券在回復報告中也承認,在本次可轉債申報材料制作過程中,項目組在撰寫部分申報文件時存在一定工作疏忽,導致部分內容未能完全符合標題。對此,項目組已針對申報材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復核檢查,并且對《募集說明書》、《盡職調查報告》等文件進行了通讀,對申報材料進行了整改、修訂。
另外,除了對盡職調查過程進行復核并全面整改申報文件之外,對相關情況和責任人員進行了部門內部通報批評。并根據東興證券內部規定作出問責追究并予以處罰: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保薦代表人合計扣罰薪酬8萬元,對負有管理責任的團隊負責人和投資銀行總部部門負責人合計扣罰薪酬3萬元,對負有較主要責任的經辦人員和負有次要責任的其他項目組成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分別處以數額不等的薪酬扣罰。
“投行項目的申報材料出現錯別字、遺漏單位等低級錯誤大多是材料確實太多以及投行人員粗心造成的,不過大勝達的申報材料存在的問題顯然就不是低級錯誤了。還有,現在行業中材料制作很多是由資歷尚淺的新人編寫,最后由保薦代表人把關。但是不論如何,最后還是態度問題了,也反映了內控問題。”有券商人士這樣分析。
目前東興證券還未披露2019年年報,不過從其半年報中可看到,投行業務是東興證券收入的重要來源。2019年上半年投資銀行業務分部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35.46%,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62%。其中,IPO承銷金額與承銷收入爆發,2019年上半年承銷金額27.71億元,同比增長231.47%,承銷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236.12%。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股權承銷(首發、增發、配股、可轉債及優先股承銷)排行榜中,東興證券承銷家數為23家(位居行業第10位),承銷金額152.54億元(位居行業20位)。其中,從IPO承銷來看,東興證券以承銷金額67.43億元一舉超過華泰聯合、海通證券等老牌投行,位居行業第9位,可轉債承銷金額達40.02億元,位居行業第11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