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地產要聞

每經網首頁 > 地產要聞 > 正文

西安樓市要二次革命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3 16:57:35

每經記者 王朋    每經編輯 師安鵬

西安早年間的本土開發商時代,所謂低容積率、南北通透、智慧社區等,是不怎么講究的,消費者更無從要求。

那時候,《大腕》的臺詞,真的是當電影來看。“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雇法國設計師,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電梯直接入戶……什么寬帶呀,光纜呀,衛星呀能給他接的全給他接上!”

建筑是時代的鏡子。

后來,隨著這座城市的不斷開放,萬科、碧桂園、中海、融創等品牌開發商大舉殺入,開啟了西安樓市的第一次革命,革了“韭菜樓”的命。

社區、住宅等概念,被賦予更多內涵。

疫情之下,出于私密、健康、智能等考慮,同時伴隨著新基建大潮開啟,眼下的西安樓市,再度暗流涌動——這次,要革誰的命? 

1

至少十多年前,品質住宅的概念,在西安還是無從談起的,當然個案除外。

伴隨著城市版圖向三環延伸,彼時的地產市場疾速擴容,在大批本土開發商主導運作下,也造就了如今“獨具一格”的韭菜樓景致,三環沿線尤甚。

單一居住功能,似乎成為人們對社區和住宅的全部理解。相對諸多一線城市而言,不成熟的市場,也滋生出很多不堪的“故事”……

直到數年前,“一帶一路”重啟西安價值,聞風而動的碧桂園、萬科、融創等諸頭部企業大舉殺入,開始攪弄一池春水。

當時不少業內人士感慨,如此洶涌之勢,本土開發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好日子要徹底到頭了。

事實上,沖擊完全是“位面級”的,從拿地之初就有所展現。

記得2014年,碧桂園大BOSS來陜考察,提出“積極捕捉商機,主動投資”。次年5月,從韓城開啟首個項目。之后四年,陸續交出40余盤、總開發規模近1200萬平米。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品牌開發商進入西安之后,進行了一場產品革命——在韭菜樓、筒子樓之外,社區與住宅原來還有更多屬性:容積率、設計、品質、戶型,等等。

這場變革,以迅雷之勢,點燃了西安樓市的激情。

品質住宅,開始成為置業者的購房標準——

社區規劃是否低容、低密度,樓宇是否坐北朝南?戶型設計是否方正、南北通透、開間朝南,衛生間是否干濕分離、單地漏,飄窗是否全尺寸?

如此也不難理解,上述品牌開發商們,其更高的市場價格,消費者反而趨之若鶩了。 

2

誰也不會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度開啟住宅變革。

出門買東西擔心、電梯按鍵擔心、開窗通風擔心、衛生間用著擔心……如何避免交叉感染,成為很多人在疫情期間對社區及住宅的新訴求。

加之一兩個月的宅家經歷,很多房子的缺點在“滿負荷”使用過程中被無限放大,人們對住宅品質有了更多思考——過往需要系統及長期努力才能完成的客戶教育,似乎一下子完成了。

而市場也再度迎來靈魂拷問——“怎樣才算是好房子?”

不同開發商或有不同解讀,疫情期間,與碧桂園陜西區域某負責人電話溝通過這一話題。以其項目為例,給出三方面的參考——

一是全產業鏈支撐健康家居升級,一鍵開啟居家消殺“智能時代”。

碧桂園推出了健康家居升級全方案,包括智能凈水、智能新風系統、紫外線消毒、智能殺菌牙刷架、智能殺菌鞋柜等產品。

二是“零接觸”智慧社區,安全升級。

門崗自動測溫、無接觸感應自動開門、人臉識別智能門鎖、智能呼梯、社區無接觸智能配送柜、一鍵繳費報修……社區里“零接觸”一條龍服務,有效減少觸碰傳染風險,讓大家更安全、更便捷。

三是AI+智能,物業管理系統柜升級。

智能安防監控云平臺、智能門崗系統……行業首個基于AI+物聯的人工智能全棧解決方案,云端數據與生活場景融合,讓智能真正落地社區。

最近頗受市場關注的碧桂園·云頂項目,據悉已大量應用“科技+”元素。在新基建浪潮開啟、智慧城市導向的當下,該住宅變革方向,或頗具市場引導意義…… 

3

3月4日召開的一場頂層會議指出,要加快 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在此之后,“新基建”話題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儼然成為投資新風口。

作為新基建內核之一,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城市,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所謂“智慧城市”。

無論緣于疫情“黑天鵝”事件,抑或基于智慧城市的必然趨勢,開發商擁抱科技,在今后的房地產進程中已無可避免。

先行者引領革命。

實際上,觀察頭部企業近來戰略,已印證端倪。

比如登陸碧桂園官網,對于“碧桂園是什么”,有著很是直接的解釋——“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說實在的,擱以前,一家房企喊出這樣的口號,公眾多少會有些不解。

但資本用腳投票的智慧大概毋庸置疑,仔細梳理碧桂園戰略動態,如引入1000多名博士資源,除傳統地產開發業務外,在智能制造及高科技產業領域多元布局……

據媒體報道,疫情防控期間,碧桂園捐款捐物、投入大批人力開展物資采購之外,其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亦亮相武漢。

一臺機器人可同時烹飪36份煲仔飯,24小時無間斷免費供應,受到很多一線醫護和隔離人員的歡迎!

碧桂園顯然是想努力踏上“新基建”的風口,其重點布局的機器人,據悉將涉足建筑、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智能制造、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

智慧城市的導向下,樓市二次革命,似乎已不可阻擋……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字幕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日本特级片视频站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亚洲日韩首页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