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新華時評:盲目囤糧有害無益,要堅決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

新華社 2020-04-07 18:27:22

近日,個別國家暫停糧食出口的消息引發關注,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搶米、囤面現象。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口糧可以自給自足,且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影響有限的情況下,盲目囤購糧食,實非明智之舉。

權威信息顯示,不論是從糧食生產能力,還是倉儲水平來說,我國糧食安全都是有保證的。進口糧食中,有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疫情在國外快速蔓延,國內百姓的心態多少受到影響。在真假信息難辨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怕沒有怕漲價”成為一些人無奈的選擇。特別是搶購人群中有不少經歷過缺衣少食的歲月,挨餓的記憶讓他們對這類信息比較敏感,容易跟風搶購。

然而,盲目囤糧有害無益。在國家糧食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用更高的價格把經銷商的庫存變成自家的庫存,不具備儲存條件糧食還會變質,都是個人的經濟損失。而且疫情尚未結束,雖然多地連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搶購仍有聚集性風險。更重要的是,瘋狂搶購如同銀行遭遇擠兌,會擾亂正常供給安排進度,本來充裕的物資供給也可能出現暫時性供給緊張、價格短暫上漲。這種對正常市場秩序的沖擊,通過價格傳導,最終傷害的還是終端消費者和種糧農戶的積極性。

制止不理智的囤糧行為,需要緩解對糧食安全的焦慮。面對重大疫情,“囤貨”和“從眾”都是正常的社會心理反應。及時有效開展心理疏導,幫助人們平復情緒、獲取力量,有利于增強定力。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事實,講明危害,有助于增強人們的辨別力、判斷力,不為謠言所動。

面對不理智的囤糧行為,有關部門更需加強市場監測、統籌調配。還要堅決打擊造謠生事、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向社會釋放對造謠傳謠嚴懲的明確信號。物資足,價格穩,則民心安。

新華社 記者 楊柳、高健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夜色福利美女曝乳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天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