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3 20:23:52
近期,國務院同意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此番獲批,當地媒體直言是“搶”來的,因為“這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過程,全國許多城市都在踴躍申報。”
每經記者|余蕊均 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在這一輪復工復產中率先“搶人”的義烏,最近又“搶”下了一項重大利好——國務院同意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
盡管在全國范圍內,綜保區已“遍地開花”,但對義烏而言,卻是“十年圓夢”。
據“義烏發布”披露,早在10年前,義烏已開始謀劃設立綜保區。2014年,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但與綜保區相比,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功能方面還有眾多限制。
此番獲批,當地媒體直言是“搶”來的,因為“這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過程,全國許多城市都在踴躍申報。”
作為中國外向型經濟的一張“名片”,地處浙江中部的小城義烏,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尤以出口見長。去年8月,當地首次官宣將發展以新型進口市場為標志核心的第六代市場,試圖實現真·“買賣全球”。
綜保區的到來,對這座外貿重鎮究竟意味著什么?
01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一種,綜合保稅區整合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等多種外向型功能區。簡單理解,綜保區的功能更齊全,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程度也更高,更符合國際慣例。
一個大背景是,去年1月,海關總署、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1條舉措助推綜保區優化升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五大中心”。
彼時,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公開表示,截至2019年1月,全國共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40個,其中綜合保稅區96個。同時,新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統一命名為綜合保稅區,而原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正加快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
“也就是說,如果不轉型,就無法享受到21條新政策。”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向城叔表示,向綜保區升格,是大勢所趨。
據新華社報道,義烏綜保區是在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基礎上的一次創新升級,規劃面積1.34平方公里,是義烏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為義烏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開放平臺支撐。
趙萍解釋說,此前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只具備物流倉儲的功能,申報成為綜保區后,義烏即可根據21條新政策開展更多業務,覆蓋研發、生產、物流等整個產業鏈。
業內普遍認為,綜保區好比杠桿,可以撬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對義烏58萬市場主體而言,利好也是實實在在的。
一家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主營的進口肉類需要在上海保稅區、寧波保稅區再加工后轉至義烏市場銷售。如今,在義烏保稅區內即可實行加工分割包裝,每年可以節省幾十萬元的運營成本。
這就不難理解義烏為何要“十年追夢”。特別是最近兩年,看到機會的義烏,更是鉚足了勁。
據當地媒體報道,2018年8月17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義烏調研,對義烏申報建設綜保區設想表示大力支持。此后,義烏即開始了新一輪綜保區規劃、申報、建設工作。
除了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等常規動作外,一位國家部委司長的話,更“暴露”了義烏對此有多看重:
“你們可以為了綜保區一周跑三次部委,反復匯報你們的綜保區設想,解釋義烏特有的貿易業態和形態,讓部委真正理解你們想干什么樣的綜保區……”
從公開信息看,基于義烏正在與阿里共建eWTP創新中心,義烏保稅區將重點探索數字貿易規則,實現“貨物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交易數字化”“流通數字化”和“監管數字化”。
同時,考慮到境外疫情蔓延的大背景,義烏市委改革辦主任徐劍認為,“綜保區獲批對促進全球貿易鏈暢通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02
國際商貿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玫潔 攝
在義烏語境下,綜保區獲批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要加快向“萬億級貿易規模”躍升,還必須在質量、標準、通關、支付、金融、物流等領域全方位變革。這也意味著,義烏第六代市場建設面臨更大的挑戰。
去年8月,義烏首次公開表示,將發展以新型進口市場為標志核心、線上線下數字化聯動、全球化布局、貨通天下的第六代市場,“讓全球商人依托義烏自貿特區平臺,便利自由開展全球貿易”。
不久后的世界義烏人大會上,義烏市委書記林毅再次強調了這一新定位,并表示將“圍繞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把打造第六代市場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從“雞毛換糖”的貨郎到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40多年來,義烏市場已經歷五代更迭(注:湖清門市場——新馬路市場——城中路市場——篁園和賓王市場——國際商貿城市場),如今的第六代市場,重點有三:進口、數字化和便利自由貿易。
眾所周知,小商品出口是義烏之所以成為義烏的基石。在進出口統計中,出口是絕對的主力,2018年占比高達98.5%。
2018年,縣級市義烏的出口總額為2521.6億元,占浙江全省出口總額(21182億元)的11.9%,同期,浙江省出口占全國的12.9%。
也因此,國際貿易外部環境的一點波動,落到義烏身上,也容易引發較大的影響。城叔了解到,此次疫情中,當地不少企業,尤其是非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商,都遭遇了海外訂單被暫緩、取消的情況,面臨較大生存壓力。
而除去新冠病毒這只“黑天鵝”,近年來,義烏出口的增長勢頭已有所放緩。
2014年、2015年出口總額增速分別達到29.2%、44.3%,2016年、2017年放緩至4.7%,2018年、2019年略微回升為9.2%、13.7%。
對義烏來說,出口強當然是好事,但“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是顯而易見的。進口短板急需補上。
從大環境來看,我國長期以來業已形成的重出口、輕進口的貿易發展方式也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轉向,2018年開始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一大標志。
義烏發力進口,勢在必行。在此之前,當地已鋪墊多時。
2011年,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落戶義烏,為進口貿易發展提供新的平臺。次年,首屆義烏進口商品展應運而生。至2019年,提出“買全球,賣全球”的義烏進博會(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設立有2102個展位,吸引全球1000多家企業參展,已具有一定規模。
“義烏很早就在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了進口商品館,它的進口規模在國內是領先的。”趙萍認為,從過去單一出口到大規模發展進口業務,“配合綜合保稅區,會使它的進出口業務變得更加繁榮。”
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義烏進出口總額中,進口占比從1.25%提高至3.34%。其中,保稅的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跨境電商來說。
2019年,義烏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包括保稅電商、電子商務、保稅電商A三類)累計進出口9.8億元,其中保稅電商進口值近9億元。
實際上,被視為義烏第六代市場試驗田的中國進口商品城孵化區,也與保稅模式密切相關。
這個被期冀助力義烏進口市場跨越式發展的載體,于2019年11月13日開業。當時有報道稱,“將通過與保稅物流中心(B型)充分聯動,大力推行‘保稅+展示’,‘保稅+跨境’,‘保稅+轉口’等新業態模式,構建全渠道進口商品貿易中心。”
如今,“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升級為綜合保稅區。這一環節的提升,是義烏第六代市場核心載體——進口商品城孵化區的能力邊界拓展,而更令外界關注的是,義烏的生意邊界,是否也會由此拓展?
封面圖片來源:義烏發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