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50萬武漢餐飲從業者的糾結:外賣訂單翻倍VS堂食仍未恢復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2 21:29:31

武漢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劉國梁表示,武漢餐飲行業復蘇并不能完全靠外賣,疫情前外賣只占武漢餐飲業平時經營的兩成,絕大多數還是要靠堂食。“目前最大的困難在于,因為不能堂食,餐飲行業不能正常經營,吃不飽。”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位于疫情中心地區的武漢市多個行業面臨重壓。

4月初,一封《武漢中小微餐飲企業求救函》在網上流傳,稱4月8日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的復市將遭遇巨大阻力”,并稱面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如今,武漢市“解封”半個月,餐飲行業恢復情況如何?今日(4月22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路附近走訪時看到,許多餐飲門店并未開業,開業的門店中基本都在門口擺放了障礙物。因為店內不允許堂食,顧客只能以外帶或線上點外賣等方式用餐。

4月22日下午,多家位于武漢中南路的餐飲門店尚未開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武漢市出臺多方面政策,支持包括餐飲行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度過難關。而武漢市餐飲企業也紛紛通過外賣、單位送餐、低消費餐飲轉型等多種方式自救。

近日,武漢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劉國梁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漢市有5.1萬家大小小小的餐廳,有大約50萬從業者。目前來看,外賣訂單方面已經出現復蘇信號。自己對于餐飲行業的恢復也充滿信心。不過,行業的恢復有待時日。“就像開水燒開,要有個過程。”

他同時表示,武漢餐飲行業復蘇不能完全依靠外賣,未來堂食何時恢復仍然非常關鍵。“希望趕快恢復堂食,逐步恢復正常。”

困境:部分門店恢復營業,但業務不到疫情前兩成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朋友合伙經營餐廳的周女士感受到了危機。“位于疫情中心地區武漢,而且是餐飲行業,加上我們是中小微企業,可以說是位于風暴眼。”

周女士和朋友合伙在武漢經營了三家餐廳門店,其中兩家門店主要經營東南亞菜系的正餐;另一家門店以經營粉面為主。

原本,周女士和她的合伙人打算趁著春節這一旺季大干一場。沒想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武漢“封城”,三家門店不得不閉店歇業。

時隔近三個月,周女士等人經營的三家門店中,粉面店終于恢復了營業,而另外兩家門店恢復營業仍然無期。

4月22日下午,位于中南路的一家餐飲門店不能堂食,只能外帶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兩家正餐店開業不劃算。”周女士說,按照武漢市相關規定,餐廳不能堂食,只能做外賣或者外帶。但自己向同行打聽了解到,目前這些單量并不多;另外,兩家正餐店經營的是東南亞菜系,對一般顧客而言,屬于換口味或改善伙食的時可能選擇的餐廳;從餐廳消費價格來說,平時人均消費大概八九十,不太適合做外賣;另外,目前商場下午五六點就不讓營業了,對于餐廳來說工作時長太短。“餐廳開店就有能耗、人員工資支出,(從)現在的人流和訂單量看,開店比不開業虧得更快一些。”

周女士介紹,粉面店之所以選擇恢復營業,是因為這家店整體體量較輕,包括面積、人員大約都只有正餐店的一半,且人均消費不到50元,更適合做快餐。

盡管如此,恢復營業以來,粉面店日營業額只恢復到疫情前的15%-20%。“主要還是因為不能堂食,很多客人問了不能堂食就直接走了。”周女士介紹道。

和周女士不一樣,張先生與朋友合伙經營了兩家咖啡店。張先生對自己店里的咖啡非常有信心。“我們并不簡單只是注重環境消費,我們有很多精品咖啡。”

因為這次疫情,自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他與朋友合伙經營的兩家咖啡店都閉店歇業,直到3月底,位于武商廣場的門店重新開業,位于積玉橋的門店則于4月1日重新開業。

雖然開業,但因為屬于限制清單內的市場主體,兩家咖啡店的經營與往日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武商廣場的門店主要做外帶,不能堂食;積玉橋店轉為工作室,做線上業務,給別的咖啡店或者家庭用戶提供咖啡豆咖啡粉等原料。”

4月22日下午,位于中南路的星巴克咖啡店門口有障礙物,顧客點餐后可在門口取餐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盡管如此,目前兩家店的恢復情況并不好。以武商廣場的門店為例,張先生介紹,以前一天賣七八十單咖啡,現在一天八九單。“現在的業務量只有疫情前的大概15%左右。”

糾結:及時止損還是繼續支撐?部分餐廳縮減人員

對于眼前的經營困境,周女士和朋友們早有預料。“有圈里人說,今年不存在盈利不盈利的事情,虧肯定是虧的。只是說繼續撐下去,還是及時止損。”

對于未來的不確定,令周女士感到迷茫和糾結。“最糟糕的情況是,前三個月我們持續注資,到了第四個月發現還是要關店。”周女士擔心,就算多支撐三個月,最后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先生也有同樣的糾結。“我們本來有預期。可能在‘五一’后開始有好轉。”不過,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張先生經營的咖啡店還沒看到好轉跡象。

“這次疫情給大家帶來了兩方面的困惑,一個是消費信心,另一個是消費能力。”4月21日,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漢餐飲行業恢復情況不理想,在意料之中。

朱丹蓬還表示,當前疫情形勢下,很多武漢市民的消費偏好可能更偏向剛需品方面,而餐飲不是必需品;另外,因為疫情防控仍在繼續,很多武漢市民不便出門,人流量不夠也是制約武漢餐飲行業回暖的重要原因。

對于咖啡店的恢復情況不佳,張先生分析道,“一是經歷了兩三個月居家生活,顧客習慣了團購和低消費狀態,可能不太愿意像以前一樣享受高附加值消費;另外,疫情防控仍未完全結束,市民出行不方便,不方便來咖啡廳消費。”

張先生預計,“如果‘五一’后到六月下旬,我們的營業額能恢復六七成,那我就很有信心;但如果到時候營業額仍然恢復不到三成,那可能就不得不關店了。”

餐飲門店的營業,關系著許多人的就業和飯碗。張先生的團隊共有14個人,目前剩下10個人。“有兩個人是我們縮減開支,裁員了;另外,我們咖啡門店最近更改為按績效來發放工資,但是我們目前營業額太低,沒多少提成,有兩個人就自己走了。”

而對于周女士來說,目前正在開業的粉面店,因為最近店里顧客不多,對于上班的人員進行了班次調整。“以前每天可能要排七個人上班,現在只用排三四個。”

對于員工來說,因為班次和收入直接掛鉤,班次變少意味著工時變少,他們的收入也直接減少。“過年之前,1月16號我們開年會時,三個門店共有40多個員工,但現在只有不到30人了。”周女士說。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正餐門店尚未恢復營業,但周女士仍然抱有一絲期待。4月15日,周女士來到門店所在的商場了解人流客流和同行的營業情況,但情況令她更加擔憂。“下午一兩點鐘,我去商場轉了一圈,只有三五個客人。”

自救:外賣、單位送餐和低消費餐飲轉型

周女士和張先生經營的餐廳或者咖啡廳不是特例。“武漢市有5.1萬家大小小小的餐廳,有大約50萬從業者。”4月16日,劉國梁對記者介紹道。

目前,武漢市餐飲行業恢復情況仍然不樂觀。“可能總體來講,估計恢復了不到兩成。”劉國梁直言,這次疫情中,難免有少量餐廳將因為各種因素關店。“沖擊是無法回避的。”

行業面臨陣痛,但希望的微光也正在來臨。

劉國梁是武漢餐飲協會會長,也是武漢市小藍鯨健康美食管理公司董事長。這次疫情中,小藍鯨也受到沖擊。據他介紹,小藍鯨在武漢有7家門店,涉及正餐、早餐和鹵菜等業態。截至目前,7家門店中只有2家門店恢復營業。

可喜的是,恢復經營的兩家門店目前生意不錯,日營業額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近六成。“我們主要通過外賣、顧客自提、以及單位送餐等多種方式來提高營業額。”

困境下,許多餐飲企業正在嘗試多種方式突圍,有一些企業已經取得了成效。“肥肥蝦莊有的門店目前營業已經恢復到八成。”劉國梁分析,肥肥蝦莊主要是在外賣方面做得成功。

事實上,外賣成為武漢餐飲行業困境中突圍的重要突破口。劉國梁介紹道,解封以前,武漢只有近1萬家餐廳為醫院和一線防控人員保供和外賣,但到4月16日,這類餐廳增加到1.5萬家。

“4月7日及以前每天外賣訂單量大約10萬單,現在每天有20多萬單訂單量,已經翻番了。”劉國梁認為,“從這個信號來講,行業已經在復蘇”。

除了外賣方面做得比較好,對于肥肥蝦莊門店經營恢復情況較好,劉國梁還分析道,這與武漢小龍蝦業態比較受歡迎有關。

小龍蝦和熱干面是武漢人鐘愛的美食。除了和朋友合伙開的咖啡廳,張先生家人還經營了一家熱干店,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附近,4月11日剛剛恢復營業。“現在生意恢復得相對比較好,目前業務量達到了疫情前大約五成。”

對于熱干面店的人氣恢復,張先生認為,“疫情對于剛需餐飲和便捷餐飲的沖擊相對較小。”

周女士也提到,自己了解到一些同行正在向低消費快餐轉型。不過,周女士對此有所顧慮:“不一定調整了就能活下來。”她認為,20元以下的快餐里面,很多餐廳已經耕耘多年,突然切換賽道去做不擅長的事情,不一定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武漢餐飲企業自救方式不止這些。劉國梁表示,有的餐飲企業通過招募社區團長布局社區團購;還有的有企業嘗試做凈菜半成品。

未來:優惠政策持續加碼,堂食何時恢復仍受關注

對于餐飲企業等中小微企業當前困境,近期武漢市政府部門頻頻出手。

3月23日,武漢發布《關于印發<武漢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建立首期200億元貸款規模的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全市中小微企業提供1年期的無息貸款。

據《長江日報》報道,4月18日,武漢市出臺《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在融資方面將設200億元貸款額度的定向紓困資金,用于對個體工商戶的貼息支持。同時,設立政府性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資金,為個體工商戶融資提供增信支持。

在減免租金方面,上述措施規定,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個體工商戶,3個月房租免收、6個月房租減半。

另據武漢市商務局消息,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將陸續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武漢消費券”包含四大類,其中有一類就是餐飲消費券。

武漢餐飲協會也在行動,準備開辦餐飲直播平臺,邀請外賣冠軍到直播間交流經驗,助力中小微餐飲企業復蘇,協會還主持編寫了《創建無疫情餐飲企業》規范,為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參考。

劉國梁表示,他對武漢餐飲行業的恢復仍有信心,一方面因為國內抗疫形勢已有所好轉,“這是最大的底氣”;另一方面,結合2003年非典時期自己的親身經驗來看,疫情后可能出現消費反彈。“我們很多群里都在說,開業了要好好約個飯。”

不過,劉國梁也表示,武漢餐飲行業復蘇并不能完全靠外賣,疫情前外賣只占武漢餐飲業平時經營的兩成,絕大多數還是要靠堂食。“目前最大的困難在于,因為不能堂食,餐飲行業不能正常經營,吃不飽。”

堂食能否開放與疫情防控形勢密切相關。4月18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更新市縣疫情風險等級評估”。與4月15日評估相比,武漢市城區整體降為低風險。至此,湖北省全省已無中、高風險市縣。

在4月19日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的第78場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副市長李強表示,堅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其中就提到,暫不恢復堂食、娛樂、教育活動,防止聚集性交叉感染。

眼前的“嚴防死守”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經濟全面復蘇。朱丹蓬認為,武漢餐飲行業的轉機可能在7月出現。因為屆時疫情影響可能會更小,大家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將隨之恢復,武漢市餐飲行業經營也有望迎來明顯改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武漢餐飲 武漢餐飲業 武漢外賣 武漢星巴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 |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