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0 21:39:49
每經記者|吳治邦 每經編輯|盧九安
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董事長李杰 圖片來源:人福醫藥企業 供圖
伴隨社會進步和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患者在住院和手術期間如何得到更好的營養治療,已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需求領域。近年來,興起的特殊醫學用途食品,作為改善特殊人群營養或膳食特殊需要的產品,已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藥企也發現商機,已完成了糖尿病、腫瘤病人特醫食品試制。記者從人福醫藥(600079,SH)了解到,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杰,在兩會期間,將針對特醫食品行業的發展提出建議。針對提案的內容,李杰向記者表示:“希望國家加大對國內特醫食品行業的扶持,健全和完善更加符合臨床治療和營養需求的審批標準,不斷豐富特醫食品種類,提高市場供給力,滿足特殊人群多樣化需求。”
根據學界對“特醫食品”的定義,該產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事實上,自2016年7月1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實施以來,眾多企業早已聚焦其行業機遇。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統計,全球每年特醫食品的消費總額為560億~640億元,并且每年都在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度。
以浙江某上市中藥企業為例,在研發中藥的同時,結合市場的接納程度,完成糖尿病、腫瘤病人特醫食品試制。其發展策略也被眾多賣方機構所看好,認為隨著產品種類的豐富,將成為企業又一業績增長點。
李杰表示:“從特醫食品這些年國際和國內發展情況看,前景廣闊。一是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早,目前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二是中國存在廣闊的市場需求。隨著近年來‘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特別在醫療領域,更科學、更人性化的‘舒適化醫療’理念已開始用于指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多年來我們醫療領域中重治療、輕營養的狀況正在發生轉變。”
據記者所了解,已有部分上市中藥企業將特醫食品作為其產品研發方向之一,如江中藥業(600750,SH)、壽仙谷(603896,SH)等。
與產品稀少形成對比的是,部分特醫食品存在著價高、過度宣傳的情況。
李杰認為:“從國內市場來看,特醫食品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特醫食品不是普通的食品,技術含量更高,不管是研發、生產、銷售等各方面的投入都會比較高,而國內90%以上特醫食品市場被外企占領,等產品不斷豐富了,市場供給提升了,價格自然就會回歸,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因此,這次我在建議中提出,希望國家加大對國內特醫食品行業的扶持,健全和完善更加符合臨床治療和營養需求的審批標準,不斷豐富特醫食品種類,提高市場供給力,滿足特殊人群多樣化需求。”
那么,國家針對特醫食品行業又有哪些重要監管動態呢?李杰向記者指出:“對于市場的規范和引導,國家和相關監管部門已相繼出臺政策法規進行監管,2017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2018年,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設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繼續加大行業的指導和監管力度,相信國家和相關部門今后將出臺更多的細則,指導和規范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注意到,作為特醫食品的一類特殊食品,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照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注冊審批管理。截至2020年5月13日,通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審批的配方食品有48個。
封面圖片來源:人福醫藥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