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專訪丨全國人大代表、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讓新基建向中小企業敞開大門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19:44:52

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認為應該向中小微企業開放新基建投資這類的公共平臺消費,幫助他們獲得訂單。“使中國的經濟盡快熱起來,企業就有錢發給員工,員工就有錢消費了,消費拉起之后產品就有得賣了,企業就有出路了,自然就變成良性循環。”他說道。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湯輝    

2020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全國人大代表、金發科技(600143,SH)董事長袁志敏在啟程前往北京參加兩會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袁志敏計劃向全國人大提交5份建議,包括健全民營實體產業鏈、國有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減息、建設若干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產業集群、健全塑料污染治理、推廣全生物降解專用垃圾袋。其中,中小民營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袁志敏的關注重點。

作為廣州市工商聯主席,袁志敏長期保持與工商界的交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使不少中小企業陷入生存困境,讓袁志敏感到擔憂。

為此,袁志敏建議政府進一步開放新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讓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能更多參與其中,鼓勵企業試錯。“疫情下,許多中小企業就像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游泳,如果能獲得公共平臺的訂單,企業可能就多一根救命稻草,或許就能上岸了。”袁志敏說道。

開放新基建市場準入 持續促進消費

全國人大代表、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了嚴峻考驗。國家統計局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58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6.2%。

“消費的全面恢復是當前落實‘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和提振經濟的有效舉措,只有消費復蘇了,復工復產才具備持久動力和活力。”袁志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此,建議在抓細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將引導消費意愿全面恢復作為當務之急。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大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供給力度,拿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激發被抑制的消費需求。”

袁志敏建議,可以針對高學歷、工作相對穩定的年輕群體,適當擴大消費信貸,探索在疫情期間,可使用公積金償還信用卡等應急措施,提升當下消費能力。

近期,各地政府密集發放消費券,同時利用五一假期推出多項優惠措施,促進消費市場加速復蘇繁榮,提振市場信心。對此,袁志敏表示認同,但他認為,發放消費券只是起到短期作用,政府需要研究更多措施,讓拉動消費具有持續性。

袁志敏分析道,消費緊縮的源頭在于疫情導致企業訂單下滑,大批中小民營企業因為抗風險能力低,面臨生死困境,這直接導致員工收入銳減,失業率提高,抑制了消費動力。廣州市230萬家中小微企業中有超過100萬家企業現在處境艱難,袁志敏表示。

因此,袁志敏認為應該向中小微企業開放新基建投資這類的公共平臺消費,幫助他們獲得訂單,“使中國的經濟盡快熱起來,企業就有錢發給員工,員工就有錢消費了,消費拉起之后產品就有得賣了,企業就有出路了,自然就變成良性循環”,這是促進消費的可持續措施。

袁志敏這樣形容中小企業當下的境況:“疫情下,許多中小企業就像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游泳,如果能獲得公共平臺的訂單,企業可能就多一根救命稻草,或許就能上岸了。”他希望各級政府在新基建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的項目,專門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或要求承接新基建項目的龍頭企業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產品的采購力度。

落實創新產品政府首購 鼓勵試錯精神

作為國內化工新材料龍頭金發科技的董事長,袁志敏深知中國實體產業的軟肋——核心的高精尖技術被外國企業所掌握,這次疫情更是為實體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讓袁志敏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間諸如“世界搶購中國呼吸機”之類的新聞層出不窮,而呼吸機的核心技術例如風機、傳感器和芯片還是牢牢被美國、澳大利亞、瑞典等少數幾個國家控制。

“我國的工業產業鏈雖然完備,但是有些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產品研發和制造水平還相對比較低。”袁志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此,發揮企業主體,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主體作用,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才是構建完整產業鏈的重要推手。”

在長期的企業管理經營中,袁志敏深刻地意識到,民營企業每一次的自主創新無疑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往往伴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為此,他建議政府可落實創新產品政府首購政策:對民營企業通過自主創新開發或生產并首次投放市場,有機會逐步實現進口替代,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產品,通過落實創新產品政府首購,激發企業創新創造的積極性。

除了政府首購之外,袁志敏還建議健全產業鏈中“首臺套”的試用和獎勵機制。“首臺套”即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指國內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裝備產品。長期以來,“首臺套”示范應用不暢成為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制約。

“應該給予一定獎勵,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去獲得‘首臺套’的試用,允許企業試錯。”袁志敏說道。

他坦言,如今在鼓勵“首臺套”的使用上,沒有以前那么勇敢。“科技創新必須在試錯中不斷進步。不能因為這個東西是新的,沒有在其他地方被驗證成功過,就拒之門外。如果不給予試錯的機會,就永遠只能抄別人的東西。”袁志敏說道,“現在都在強調進口替代,關鍵就是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試錯。”

支持企業增加流動性緩解融資難題

在關注民營企業恢復元氣、健康發展方面,袁志敏還建議要繼續支持企業增加流動性,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袁志敏認為,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民營企業迅速響應。捐款捐物、保障民生物資供應、高科技助力復工復產等舉措,充分展現了民企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造實力,但同時也暴露出了民營經濟相對脆弱的問題——民營企業遭受了不小的沖擊和損失,彌補損失、恢復投資能力尚需時日。

其中,融資難是民營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融資難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2018年-2019年,融資難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疫情發生后,由于企業‘斷糧’,銀行出于風控考慮(導致放貸變得保守),企業融資就變得更難了。”

因此,袁志敏呼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銀行給中小企業一定額度的貸款,建議國有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減息。同時,支持民營科技企業開展債券融資。

以目前債券市場的情況,民營企業在發行債務融資工具上還是比較困難。受評級、企業性質等因素影響,債券市場對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普遍不認可。在企業評級上,民營企業受限于企業性質、股東結構等影響,即便企業規模較大、經營不錯,同等條件下也難以獲得與國企同等的評級結果,影響民營企業在債券市場的融資成本及市場占有率。

袁志敏建議,應明確民營企業獲得AAA以上評級的具體評價標準,減少或消除所有制帶來的差別評價,讓民營企業有明確的可努力方向,通過提升內部結構和經營水平,提高信用評級,以此來獲得債券市場的中長期融資。

他還提到,實體企業面臨的較大訴求,主要在于新產品的研發期、市場接受期、客戶信用賬期這三期疊加往往有幾年的時間,這幾年時間的經營需要中長期資金支持。希望適當增加創新型制造業企業中長期貸款。

此外,袁志敏還留意到,此前國家出臺的減稅緩稅等幫助企業增加流動性的政策,大多基于疫情3個月影響期的判斷制定的,但是目前看疫情的影響遠不止3個月,希望能繼續支持企業增加流動性。

“建議將企業代扣代繳的員工個人所得稅緩繳,留給企業使用一段時間。普惠性地解決企業現金流困難,也能創造新的機會和就業,等今年底或明年企業恢復經營后再補繳。”袁志敏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金發科技 袁志敏 新基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亚洲欧美日本A∨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日韩欧美国产传媒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