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8 13:07:19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廖丹
近年來,我國納稅信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向多領域擴展,優質的納稅信用日益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金名片”。
近日,2020年全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出爐,本次參評的近3000萬戶企業納稅信用狀況持續向好,其中A級企業數量增速明顯,B級和M級企業數量穩中有升,C級和D級企業數量持續減少。
數據顯示,2020年共評出A級企業172萬戶,較上年增加46萬戶,增長37%,A級企業在評價總戶數中的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96個百分點。2020年B級和M級企業總量達到2489萬戶,占評價總戶數的84.67%。其中,B級占比提升近2個百分點;M級占比下降0.84個百分點。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張維華表示,從今年評價結果看,納稅信用A級和B級納稅人的數量進一步增加、比例進一步提升,這說明廣大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的意識、意愿、能力都在增強,也說明納稅信用管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近年來,稅務部門將納稅信用信息“推出去”“連起來”,不斷對接社會信用信息,讓守信企業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項目管理、進出口等領域享受更多優惠和便利。
“我們企業之所以能順利拿到貸款,靠的是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納稅信用,這為我們公司復工復產幫了大忙。”近日,河北省青縣三元機箱制造有限公司經理李鐵樓說。三元機箱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子機箱、機柜的專業廠家,受疫情影響,發貨延遲,回款不暢,造成流動資金短缺。憑借A級的納稅信用,企業很快收到銀行提供的500萬元貸款。
一旦被認定為失信者,是不是就意味著終身要頂著“失信”的帽子?作為失信主體的自我糾錯機制,納稅信用修復不給失信者“斷后路”,并促使他們主動“尋出路”。實施以來,約70萬戶企業實現了評定檔次“升級”。在2019年到2020年的評價中,有近6萬戶企業得益于信用修復機制升至A級。
“修復機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趙小龍深有感觸,“信用等級修復為A級后,申請的400萬元貸款已經批下來了。”該公司上年度納稅信用等級為B級,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流動資金吃緊,銀行貸款利率、金額及放貸速度都無法滿足需求,影響公司的業務開展和資金運作。該企業在疫情期間申請納稅信用修復后,當地稅務部門遠程輔導他們填寫表單,并開辟辦理“綠色通道”,及時啟動復評審核程序,企業納稅信用等級修復為A級并順利獲得了貸款。
常州市經開區一家起重機有限公司負責人犯了難,由于受疫情影響,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資金周轉困難,本想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燃眉之急,可得知納稅信用等級是D級,銀行拒絕向其發放貸款。為此,他很是著急,趕忙聯系了經開區稅務局,希望能上調納稅信用等級。
經開區稅務局第一時間對企業生產銷售情況、納稅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得知目前企業通過整改后生產經營正常,2019年銷售已突破1000萬元,且全年未發生過欠稅,符合相關規定,經開區局將企業納稅信用等級從D級修復成為B級。
該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表示:“真是太感謝經開區稅務部門了,非常高效地幫助我們完成納稅信用修復,解決了我們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200萬元,將這筆資金用于設備研發和技術創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