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4 19:31:22
“投什么、怎么投、新的風口在哪里”,疫情以來這些成為PE/VC圈更密切關注的話題。近日,多位來自創投圈的一線投資人圍繞前述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每經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2020年世界被推進了一個“非常時期”,新冠疫情蔓延、海外市場波動加劇,風云變幻之下創投圈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愈發明顯。然而,危與機總是并存。新常態下,“投什么、怎么投、新的風口在哪里”也成為PE/VC圈人人關注的話題。
6月23日,在英諾天使基金舉辦的“向前看 再出發 2020英諾創新者大會”上,多位來自創投圈的一線投資人圍繞前述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表示,科技創新將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升級轉型的重要支撐,“我們非常看好未來十年中國科技的發展,這個紅利期來源于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科技創新將上升為下一個階段的關鍵戰略。過去十年,產業升級和技術迭代在硅谷不斷發酵,科技股引領了美股十年的牛市,我們中國在模式創新上有所突破。未來的十年,相信中國的科技創新也將成為資本市場不斷上升的重要引擎”。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則強調,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一定要看清代際消費行為的變化,抓住95后、00后消費者需求。“和70后、80后不一樣,95后并不迷信國際大牌,更愿意相信網紅代言的潮牌,這即造就了非常多品牌性的機會,是核心的一個趨勢。”
談及疫情對投資圈的影響,多位投資人均表示,短期內沖擊不會消失;與此同時,疫情之下,抗疫相關的科技類項賽道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可減少人際接觸的產品在此期間成為熱門。換言之,危機也點燃了新的投資機會與思維。
李竹指出,在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科技就體現了其強大的作用,許多企業也在疫情當中找到了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的新產品。科技創新的項目被各路資金所追捧。“從英諾合作的這些投資機構可以看到,很多機構都進行了快速的調整,加大了對科技賽道的投資。”
同時,他說道,“目前我們處于一個非常態的世界當中,‘黑天鵝’、‘灰犀牛’一個接著一個,資本市場也波瀾起伏。我們從更廣的時間坐標來看,歷次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我們也相信這次疫情勢必助推新產業、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應對之策不是略加謹慎,而是應該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資,投資于那些能夠改變未來的這些創新。”
除了科技賽道受熱捧,年初以來,云辦公、在線教育、海外電商等領域也成為資本加碼的重點。朱嘯虎就表示,危與機總是并存,“非典加快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這次疫情不僅進一步加深電商的發展,還會對遠程會議、遠程辦公有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他判斷,未來遠程辦公將成為重要趨勢。
除了對疫情影響的研判,與會投資人還就未來十年的核心投資趨勢發表了個人觀點。多位投資人均表示,未來科技創新仍然是刺激消費、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李竹就介紹道,目前英諾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已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芯片、航天科技、生命科技等多個賽道。
他強調,科技賽道的投資對團隊的跨界學習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創新熱點不斷的變化和遷移,也要求我們這些投資團隊有持續的跨界學習能力。投資和創業不太一樣,投資是創業的延續,創業需要專注在一個賽道或者領域,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扎得越深越好,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然后不斷重復地去創造價值。但是投資則會在更寬的賽道上需要具備跨界學習的能力。我們懂的可能不如創業者深,但是一定要有更開闊的視野看到整個戰場,了解哪一個賽道的創新是最有價值的”。
源政投資董事長楊向陽則表示,在科技賽道選創業者并非易事,優秀的科學家不一定等于好的商業人才。“這是一個最復雜的問題,科學家能夠把科學做好,但能否把科學變成技術、再變成好賣的產品,怎么管理企業,這件事其實是蠻困難的。”
此外,朱嘯虎則進一步表示,未來十年企業服務將在中國大有可為。隨著企業消費觀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未來中國企業家會愿意為企服軟件買單。“我看到企業老板愿意花錢買軟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變,我們相信未來十年會是不一樣的。”
與此同時,他提醒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一定要看清代際消費行為的變化,抓住95后、00后消費者需求。“和70后、80后不一樣,95后并不迷信國際大牌,更愿意相信網紅代言的潮牌,這即造就了非常多品牌性的機會,是核心一個趨勢。”
封面圖片來源:英諾天使基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