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6 20:57:04
廣州銀行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39.25億股人民幣普通股。
每經記者 胡琳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廣州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根據證監會官網披露,該申報稿報送時間為6月18日。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廣州銀行于2018年12月20日召開的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境內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議案》。
根據上述發行方案,該行本次擬公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39.25億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該行本次公開發行擬采取全部發行新股的方式,本行股東不公開發售其所持股份。最終實際發行規模將由董事會按照股東大會的授權,在證監會等有權監管機關的核準范圍內,根據實際情況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
廣州銀行稱,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公司資本充足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
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資產規模為5612.31億元,比上年增長476.11億元,增幅9.27%;存款總額(本金)3565.43億元,比上年增長357.22億元,增幅11.13%;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945.30億元,比上年增長546.80億元,增幅22.80%。
2019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3.79億元,比上年增長24.44億元,增幅22.35%;利潤總額5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12億元,增幅16.22%;凈利潤43.24億元,比上年增長5.55億元,增幅14.73%。
具體來看廣州銀行營業收入構成,作為該行主營業務的利息凈收入占比逐年提高。2017年~2019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分別為76.42億元、101.17億元和104.4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67%、92.52%和78.06%。
作為占據80%以上的利差收入,利差變化會對該行經營業績產生直接影響。該行稱,本行的利率風險主要由存貸款業務、投資業務的收益以及利率敏感性缺口帶來的不確定性形成。
從廣州銀行近年凈利差來看,該行凈利差持續走闊。2017年~2019年,該行凈利差分別為1.75%、2.07%和2.51%。
據悉,廣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9月11日,系經中國人民銀行《關于籌建廣州城市合作銀行的批復》(銀復[1996]216號)以及《關于廣州城市合作銀行開業的批復》(銀復[1996]235號)核準,由原廣州市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廣州市財政局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完成改制,更名為廣州市商業銀行;2009年9月,獲準更名為廣州銀行,并獲準跨區域經營。
截至2020年4月30日,該行非自然人股東數量為528名,合計持有本行股份115.60億股,占本行發行前總股本的98.17%;自然人股東數量為10934名,合計持有本行股份2.16億股,占本行發行前總股本的1.83%。
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金控)是該行的控股股東,直接持有本行股份數量為26.59億股,占本行發行前股份總數的比例為22.58%,通過全資子公司廣州市廣永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永國資)持有本行股份數量為23.21億股,占本行發行前股份總數的比例為19.71%。廣州金控直接和間接持有本行股份數量為49.81億股,占本行發行前股份總數的比例為42.30%。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前十大股東均為國有股股東。截至2020年6月3日,廣州銀行前十大股東分別為廣州金控、廣永國資、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金駿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萬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2.58%、19.71%、16.94%、12.68%、7.58%、4.99%、3.83%、1.53%、1.45%和1.43%。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
對此,廣州銀行表示,本行現有主要股東中既包括牌照全面多元的地方國企,亦包括實力雄厚的大型央企,業務經營涵蓋金融、電力、能源、航空、高端制造等多元化行業,皆為穩定的戰略投資者,為本行資本的持續補充、公司治理機制的優化完善、業務發展和客戶拓展方面提供強力支撐。
除廣州銀行外,近期,證監會披露了重慶三峽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與2019年銀行上市大年相比,2020年已經過半,然而目前A股仍尚無銀行股上市。
隨著前述兩家銀行的加入,A股正在排隊IPO的銀行已經達19家,大多為中小銀行。
根據Choice的統計,重慶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齊魯銀行、蘭州銀行、江蘇海安農商行、江蘇大豐農商行、湖州銀行、廣州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廣東南海農商行、東莞銀行、毫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昆山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廣州銀行和重慶三峽銀行均在A股IPO排隊中。
知名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監管的審核重心有所調整,更傾向在科創板和創業板改革,主板、中小板也在支持實體經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前兩年銀行上市的比較多,今年的行情主要是以小盤股、科技股為主,上市集中在創業板和科創板,主板上市的比較少,而銀行多數都是上主板。這和經濟轉型有關系,經濟轉型更有利于科技等新興行業的表現。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鄭嘉偉表示,補充商業銀行核心資本是緩解信用收縮的重要措施,中小銀行通過增資擴股、IPO上市是其補充資本重要的工具,因此加大IPO對于中小銀行的支持力度,非常必要,有助于通過加強信息披露,提高中小銀行運行的透明度,降低中小銀行運營風險;同時按照巴塞爾協議三相關規定,我國中小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低于國有四大行和外資銀行,以IPO為突破口,有助于突出我國中小銀行信用創造的主體,鼓勵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未來隨著注冊制推行,將有更多中小銀行在A股上市。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