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如何看待北京連續10天零新增?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讀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6 11:33:08

每經編輯 張楊運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6日消息,截至7月15日24時,北京連續10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文化和旅游部7月14日晚發布通知,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可恢復跨省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7月14日,民航局批準東航MU2573/4航班、MU593/4航班等第一批國際客運獎勵航班……種種跡象顯示,受疫情影響的生活逐步趨于正常。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請他就零病例、未來疫情走勢進行判斷。

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

記者:北京連續10天零新增確診病例,全國每天個別地區有零星輸入病例,請判斷下一步疫情有可能會呈現怎樣的走勢及特點?

吳尊友:這說明,首先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新冠肺炎暴發疫情及相關聯傳播,基本已經終止。我國再次回到了零星輸入病例的疫情特征。

其次,全球疫情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特征,從各大洲總體來看,美洲、亞洲、非洲、中東地區疫情均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僅歐洲區域疫情平穩,但仍維持在較高流行水平。

第三,各國疫情發展不均衡,部分國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流行高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疫情得到了較好控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等。

第四,部分國家疫情一路持續上升,幾乎失去控制。比如美國,每日報告新增病例數從2周前的2萬多例,增加到4萬多例,再繼續上升到5萬多例,近日更是突破6萬例。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教授表示,由于美國防控措施不力,每日報告新增病例可能會達到10萬例。緊隨美國之后的是巴西,每日報告病例突破4萬例。再有,印度的疫情一路上升,目前每日報告新增病例突破2萬例。

第五,部分國家在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后,又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隨著多數國家復工復產復航逐漸拉開序幕,部分國家疫情反彈將成為常見現象。

第六,我國疫情受到兩方面擠壓,一是類似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發疫情、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聚集疫情,原因尚未查明;二是隨著復航越來越多,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比如,6月11日,南航一航班17名旅客核酸陽性;6月27日,川航一航班6名旅客核酸陽性。

最后,有信心相信中國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類似于武漢年初時的嚴重疫情。這種信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實踐案例:一是在1月至2月,全國除湖北以外的30個省(區、市)都成功控制住了湖北流入病例引發的疫情擴散,各省(區、市)總病例數均控制在2000例以內,實際上僅廣東、河南、浙江、湖南四個省超過千例,其他省都在千例以下;二是東北局部疫情擴散的控制、北京新發地突發疫情的控制,都充分說明全國各地已經有能力及時控制住疫情。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

現階段采取的防控策略,基本能維持國內疫情低水平

記者: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必然帶來更多復航方面的需求。國際上病例依然呈現多發狀態,國內疫情基本阻斷本地傳播,隨著境內外人員流動增多,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吳尊友:還是要靠精準防控。以北京市應對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措施為例,充分體現了“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指導思想。有幾個方面值得總結,供將來處理類似疫情參考借鑒。一是群眾的疫情意識、防控意識提高了,這對于控制快速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顯得特別重要。比如,最早診斷的病例在整個就診過程中都有強烈的防控意識,戴口罩、不乘公共交通工具,沒有造成一名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感染。更重要的是,他還能憑借自己回憶,提示出其可能感染的地點。二是疾控人員意識和能力強,能從早期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中敏感地捕獲重要信息,及時關注新發地批發市場,確定傳染源頭。三是政府部門建立的聯防聯控響應機制靈敏,行動迅速,第一時間關閉新發地市場,封堵可能暴露的人員,及時果斷地切斷傳播途徑。四是利用大數據鎖定已經離開新發地市場,包括離開北京的具有暴露風險人員,為阻斷病毒進一步擴散提供了科技支撐。五是精準確定了京內高風險人員,限制離京,防止擴散。六是確定核酸篩查策略,主動搜尋已經感染尚未發病的感染者,趕在病毒傳播以前封殺其傳播擴散。七是高中低疫情風險等級劃分與及時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突發疫情對廣大群眾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傳染病發生有其固有的規律,認識其自然規律,對于有效控制疫情非常重要。做到精準防控,就必須把認識的自然規律,充分應用在防控實踐中。比如對于密切接觸者的界定:在多遠距離的接觸、以什么方式的接觸算是密切接觸者呢?如果一名乘客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是否整個列車的乘客和工作人員都算密切接觸者呢?一般來說,對于新冠肺炎而言,病人座位的前三排、后三排的乘客作為密切接觸者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整個車廂的乘客全部作為密切接觸者,更沒有必要把整個列車的全部乘客和工作人員都作為密切接觸者。

還是以密切接觸者界定來說,通常病人在出現癥狀前1-2天就具有傳染性,當病人診斷為新冠肺炎病例后,其首次出現癥狀往后至就診時這段時間內近距離接觸的人為密切接觸者,往前推,其首次出現癥狀前2天以內接觸的人也是密切接觸者。沒有必要把病人出現癥狀前一周甚至10天前接觸的人,都算作密切接觸者。

這些都體現了精準防控的理念。簡言之,把握好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就能做好精準防控。

我國當前面臨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境外輸入病例。新冠肺炎病毒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失,只要任何一個國家不能實現清零,我國就一直會受到輸入病例的威脅。

現階段采取的防控策略,基本能維持國內疫情低水平。隨著我國的國際航線逐漸開放,輸入病例可能逐漸增多。我國目前采取的熔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解決了這一矛盾。但目前的復航水平還非常有限,尚遠達不到滿足復工復產及國際交往、交流、貿易等基本要求。解決這一矛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磨合過程,尋找到疫情控制與復工復產的最佳平衡點。

沒有必要過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標,只要疫情控制在較低水平,又能保證社會和經濟基本發展要求,就是最佳策略

記者:如果追求零病例會帶來怎樣的社會成本?我們要不要追求零病例?

吳尊友:追求零病例是傳染病防控的最高境界,也是實現傳染病徹底控制的最重要的指標。當一種新的傳染病,非常難以控制到零病例水平,或者控制并保持零病例水平,需要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特別巨大時,我們就需要重新考慮防控策略和防控目標。

大家追求零病例,往往是擔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害怕一個病例若處置不當,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傳十、十傳百,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實際上,傳染病流行有其規律。

根據傳染病流行規律,當一種傳染病的基本再生指數,即平均每個病人傳染幾個人。當這一再生指數大于1時,傳染病的發病人數就會增加,疫情呈現上升態勢。當這一再生指數降到小于1時,傳染病的發病人數就會減少,疫情呈現下降。新冠肺炎的基本再生指數在2-6之間,即在沒有任何防控措施的情況下,平均每個病人可以傳染2-6人。基本再生指數受人群密度影響,也受人們之間交往方式的影響。當采取全民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離的防控措施后,基本再生指數就下降到小于1,疫情就會得到控制。

因此,沒有必要過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標。只要疫情控制在較低水平,又能保證社會和經濟基本發展要求,就是最佳策略。

任何社會的總資源都是有限的,影響人類健康還有很多其他疾病。過分強調新冠肺炎疫情的徹底控制,可能會顧此失彼,使得其他疾病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影響還大。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使得人民群眾的健康受益最大化,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命題。

戴口罩是我始終堅持的防護措施,此外包括堅持勤洗手,乘車時開窗通風等

記者:疫情期間,我們注意到您有大量的社會活動,請問現在您是如何在公共場所進行個人防護的?

吳尊友:以我個人為例,目前我還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協助工作,主要任務是協助調查在新發地批發市場為何形成了局部的病毒傳播中心,以及新冠病毒最早是怎么被帶入新發地市場的。要完成這些任務,我的主要活動包括參加視頻會議,與相關工作人員開面對面會議,與相關部門人員協調,到現場調查,與早期病人訪談,乘坐交通工具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戴口罩是始終堅持的防護措施。此外,堅持勤洗手,乘車時開窗通風等。

新冠病毒流行已經半年多,雖然我們對其認識有限,但這6個多月,我們對這個病毒的特性認識知識增長很快。大家需要認識到,新冠病毒不可能短時間消失,將與人類長期共存。我們也許,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再也回不到2019年12月底以前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或者說,新冠病毒可能將從此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我們需要認識到,并逐漸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出現零星輸入病例,甚至發生少量續發病例,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對于普通公眾來說,要盡快學會接受這種現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日韩第一区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有码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