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已經終結?富士康緊急聲明!7月進出口數據瘋狂打臉,87%受訪美企稱不打算搬離生產線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4 08:20:34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富士康的股價沒能上頭條,一則澄清聲明卻刷爆全網!

8月13日晚間,富士康科技集團通過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彭博新聞社關于公司第二季度投資法人說明會相關報道不實。

全文如下:

針對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關于本公司第二季度投資法人說明會相關不實報道,富士康科技集團聲明如下:

1、說明會中,公司皆未針對單一客戶、廠區以及產品訊息發表評論;

2、公司所對外闡述的全球產業趨勢看法,該媒體亦有過度解讀,標題存在曲解誤導情況,望外界勿以訛傳訛。

據證券時報,當地時間8月12日彭博社的一篇報道來看,鴻海(也即富士康)董事長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并且計劃分割中美兩大市場的供應鏈。但富士康表示,并未這樣說。那么,事情的經過究竟是怎樣的?

7月進出口數據大超市場預期

據證券時報,近日,彭博社一篇題為“蘋果制造商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的報道被海外各大主流媒體轉載,自媒體上也隨處可見。據彭博社報道,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和其他十幾個科技巨頭計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分割供應鏈,并且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

據彭博社的報道,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劉揚(Young Liu)表示,將逐步在中國以外增加產能。這些產能包括從iPhone到Dell臺式機和Nintendo Switches的小工具。國外的比例目前為30%,高于去年6月的25%。隨著富士康將更多制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和其他地區,這一比例將上升。

劉揚說:“無論是印度,東南亞還是美洲,每個國家都有制造業生態系統。”他補充說,“盡管中國在富士康的制造業帝國中仍將發揮關鍵作用,但該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

劉揚去年曾表示,如果需要,蘋果最有價值的產品iPhone可以在中國以外生產。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9個城市設有12家工廠。該公司生產從iPhone和Nintendo Switch到Dell的計算機的所有產品,并且在收購Sharp和隨后的Toshiba的PC業務之后,對電視和個人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該公司還擁有Belkin,他們于2018年收購了Belkin。

事實上,對于中國制造的質疑從未停止過,在中美貿易爭端爆發之后,這種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據7月份進出口數據,中國7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計,下同)增長7.2%,大超市場預期的0.7%。中國再度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2.55%、-3.43%和-1.97%,均較上個月有大幅回升。在出口占比中,防疫物資的貢獻有所下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貢獻上升,燈具、家具及其零件、玩具等商品出口增速都有明顯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大增。

東北證券認為,7月美國疫情二次爆發,其它國家和地區疫情也有抬頭跡象,導致經濟重啟受阻。與中國復蘇路徑不同的是,海外各國疫情后需求恢復的較快,而供給恢復相對較慢,這與其大規模財政刺激保障了居民收入及西方人消費習慣有關。所以,在海外需求較強而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再次擔起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彌補其它國家不足的產能。東北證券還表示,對于出口而言,海外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在減少但不會很快消退,而疫情二次爆發將中國又推上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在短期之內各國仍需中國的商品來彌補其產能不足。但從長期來看,海外各國財政刺激過后需求無法維持強勁,高失業率引起的長期收入下降將削弱需求,中國的出口也將因此承壓。7月貿易順差再度擴張至623.3億美元,短期內貿易順差還將維持在較高位置,對GDP貢獻較大,長期來看順差將隨著出口承壓而縮窄。提升國內消費、完善“國內大循環”是促進經濟的關鍵。

87%受訪美企表示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總臺國廣記者提問稱:據報道,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1日發布的2020年度會員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五年的商業前景感到樂觀。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87%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們也注意到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有關調查數據,這進一步印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市場、中國營商環境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彰顯出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中方及時有效控制疫情,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實現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中國是疫情后首個實現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

與此同時,我們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對外經貿合作,有效提振了世界總需求,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上半年不少外資企業仍持續擴大在華投資,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達到320個。不少權威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認為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和動力。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下階段,中國還將繼續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好開放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我們相信中國的發展會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多機遇,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蛋糕一定會越做越大。

德媒: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會因疫情改變

5月3日,《參考消息》刊登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文章《疫情過后,中國還會是“世界工廠”嗎》。文章表示,新冠疫情的暴發和政府出臺的種種控制措施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影響,工廠突然停工,超市無法補充庫存,不少貨物出現緊缺。這場危機造成前所未有的混亂,全球各大企業從中汲取教訓,以便未來更好地應對沖擊。不過,大多數公司并不會考慮拋棄中國這個世界大工廠。

美國沃頓商學院運營、信息和決策教授莫里斯·科恩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我并不認為中國作為制造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會改變。也許某些行業會有變化,但總體來說,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有些人說我們要把制造業撤回美國,但這是不會發生的。”

過去20年,西方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開拓新市場而大規模進軍中國,中國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如今,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比重的20%,這也和外企在中國的投資不無關系。根據德國一家公司最近的調查,五分之四的大型企業都依賴中國供應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近幾年一直有外國企業試圖將業務遷出中國。2018年至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激烈之時,也有不少外企為了避免加征關稅等原因,尋求將業務遷到鄰國。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生產和供應鏈專家克努特·阿利克說:“疫情危機期間,許多公司都在尋找替代中國的供應商。有些公司找到了,但有些公司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沒有找到。那些找到替代供應商的人未來不會再轉回到中國生產。”

不過有不少專家認為,即使企業在其他國家找到供應商,也將繼續留在中國,以便在這塊巨大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它們將此稱為“中國+1”戰略。還有一種說法是,其他國家可能在技術工人、基礎設施和原材料方面無法滿足這些企業的需要,難以替代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3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企業表示目前還沒有將生產和供應鏈業務遷出中國的計劃。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說:“與某種說法不同,基于中國的數據表明,我們的大多數會員不會很快打包走人離開中國。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數月的封鎖后,中國似乎走在了全球經濟復蘇的前列,許多公司最初選擇中國的理由至今依然成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富士康科技集團官方微信、證券時報、外交部、參考消息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