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0 20:52:55
元氣森林正在弱化備受爭議的“元気”字樣,以“元氣”替代;而曾以靈活輕資產模式見長的元氣森林,也正迫于產能和研發節奏的壓力自建工廠。元氣森林最新表態稱將最大限度壓縮營銷和廣告費用,并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梁梟
“網紅新貴”“偽日系”“零糖概念炒作”“銷量冠軍”……市場標簽兩極分化的元氣森林無疑是今夏快消圈中的絕對熱門,但也承受著不小的輿論壓力。
市場熱議之下,這個成立四年的飲料品牌終于做好了直面爭議的準備。9月8日下午,一場規模不小的媒體座談會在公司位于安徽滁州的新工廠召開,近20家媒體集體到訪。
元氣森林“變了”——這或許是近距離接觸公司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直觀的感受。
除了商標logo之外,品牌正在弱化備受爭議的“元気”字樣,以“元氣”替代;而曾以靈活輕資產模式見長的元氣森林,也正迫于產能和研發節奏的壓力自建工廠。相比當前較大的市場投放量,元氣森林最新表態稱將最大限度壓縮營銷和廣告費用,并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憑借互聯網思維迅速殺入快消市場,元氣森林對于行業可謂是“攪局者”般的存在。不過公司也潛移默化地調整發展策略,向傳統玩家制定的游戲規則靠攏,并逐漸褪去了若干標志性特色。
近一小時的分享交流之后,活動主講人、元氣森林營銷總監宗昊遭到了記者們的集體“圍追”提問——“產品最大的護城河是到底顏值還是內容?”“品牌到底花了多少錢去營銷投放?”“自建工廠后會不會喪失輕資產運營優勢?”……
從安徽省滁州市中心向東南出發,經過半小時車程便可抵達工業聚集的瑯琊經濟開發區。一年前,一個全新飲料廠在這里破土動工,如今其一期工廠已建設完畢,3條生產線均正常運行。遠遠望去,全黑外觀頗具未來感的廠房外墻上,大大的“元氣森林”金屬字樣格外顯眼。
元氣森林滁州工廠一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誕生四年多來,元氣森林主打的“無糖”“零卡”等概念快速贏得了消費市場,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認可,其多款氣泡水和茶飲亦名列今夏最為火爆的大單品。而作為互聯網經濟孕育出的年輕快消品牌,元氣森林在很長時間里均和代工廠保持合作關系,旗下并無獨立的自有工廠。
記者注意到,代工模式實際上是元氣森林快速切入產業,并且在發展中保證輕資產運營的重要原因。在行業內,諸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網紅”品牌,都曾憑借代工貼牌的模式迅速起家。不過,對代工模式的高度依賴也使得這類品牌無法做到對生產的全面把控,這也是業界對元氣森林最主要的質疑點之一。
隨著企業快速成長,在元氣森林內部,兩種經營思路的對抗終于有了結果——迫于代工產能和研發節奏的壓力,公司不得不向傳統快消品的自有生產模式作出妥協,摒棄互聯網企業的一些慣常打法。
“第一個答案是市場上的現有生產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還想要持續增長,自建工廠就是要繼續擴大元氣森林的產能。”提及自建工廠的原因,宗昊說道。
而從元氣森林的發展策略來看,其必須不斷提高產品創新能力,以適應年輕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代工廠的配合度卻十分有限。
據宗昊介紹,元氣森林成立至今,一個較大的遺憾在于沒能對更多的產品堅持,“半途而廢”于研發測試中。造成這種遺憾的一個重要背景便是,元氣森林產品的研發創新需要對代工廠進行很大的改造,其一度受到了代工廠方面的強烈反彈。
元氣森林首席運營官肖揚表示,飲料行業一直在發生變革。有自己的工廠之后,公司會在生產制造的工藝變革上,賦予產品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根據公司規劃,滁州基地的二期將于今年啟動,廣東生產基地將于今年動土,位于天津的一個新工廠已經動土,預計也將于今年投產。
而就新工廠全部投產后的生產情況,元氣森林的工廠總經理康嘉告訴記者,預計公司的自有產能最少將占總產能的80%。
除了從全面代工向主導生產轉變,元氣森林似乎還在努力擺脫“偽日系”的負面標簽。
記者注意到,在產品定位中的“無糖”“零卡”外,元氣森林的快速發展與其日系風格的包裝設計息息相關。例如,元氣森林的產品上,普遍會用日文“気”字代替中文“氣”字;注冊在中國知識產權局32類的“元気森林”的商標,亦是由一家中國公司申請,后轉讓給一家名為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的日本公司。對此,業界普遍認為是元氣森林的“偽日系”宣傳,有意模糊消費者認知。
元氣森林旗下飲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對于公司是否有刻意“偽日系”宣傳的出發點,元氣森林方面并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反復解釋這一營銷策略的合理性。其表示,國內的90后,特別是95后、00后的消費者中有許多是伴隨日韓文化成長的,他們也并不在意產品的國界,而是更關注產品和服務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受。而用宗昊的話說,無論是“氣”還是“気”,均是起源于中國,后來發生了文字的異化。
但在實際行動中,元氣森林卻正在淡化“元気”字樣的曝光度。據公司內部人士介紹,目前除了商標中的“元気”字樣,公司名稱等其他標識將全部更改為“元氣”。對此其解釋道,更改的原因系“方便檢索”。
除了自建工廠和淡化日系標簽,元氣森林的另一個改變體現在對廣告營銷的投入力度上。記者注意到,在互聯網基因的背景下,元氣森林玩起各類新興營銷方式游刃有余。品牌成長之初,其便在年輕目標用戶群活躍的重要新媒體平臺展開廣泛投放和推廣,較快地打開了產品知名度,但大規模的營銷推廣也增加了品牌的運營成本。
盡管并未透露公司對此投入的真實數字,但宗昊表示,元氣森林希望未來以最大限度壓縮營銷和廣告費用,轉而對研發進一步重視與投入。元氣森林的公關總監胡文娟也表示,她希望提供優質的產品,消費者喝到的絕不是“廣告費”。
在資本化方面,針對業界傳言的元氣森林未來將上市,宗昊也回應記者稱,現在談上市還太早,具體的時間表目前也并不明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