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3 06:48:07
每經編輯 王曉波
青島市的本次疫情,共發現6例確診病例,6例無癥狀感染者,均與青島市胸科醫院高度關聯。青島出現確診病例也打破了國內連續超過56天沒有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紀錄。
為什么青島會出現這次疫情?源頭在哪兒?10月12日晚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吳安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對此次青島出現的疫情進行了分析解讀。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 吳安華:青島市截至目前有6個確診病例,6個無癥狀感染者,與胸科醫院高度關聯。我的觀點是,盡管我們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如果最后證實它就是跟胸科醫院有關系,這是個不好的消息,但又是個好消息,為什么?因為聚焦了來源,我們會到這方面去找原因。其實我們可能更擔心的就是我們找不到病例關聯的地方,我們就可能更麻煩了。
吳安華教授還表示:第七版防控方案中,增加了兩個新定義。
“境外輸入病例”,包括境外的無癥狀感染者,這一部分病例是我們目前外防輸入的主要壓力。
“輸入繼發病例”,也包括輸入的繼發無癥狀感染者,這些病例實際上都不是在我們本土感染的,但是它是和境外輸入的病例,或者是境外輸入的無癥狀感染者有接觸,這種原因感染的。
關于青島疫情,因為我不在現場,沒有參加調查,還不了解更多情況,但我想這些病例可能是屬于輸入繼發病例,因為當地胸科醫院有一個區域是收治境外輸入病例的和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的。
白巖松:青島疫情,到目前發現的所有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與市胸科醫院高度關聯。在對患者的閉環管理中,哪里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導致閉環之外的人感染?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 吳安華:現在基本上病例都是最近這兩天時間發現的,是不是同時暴露的?還是先有人暴露,然后這個人再暴露到其他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包括病人、陪護等?我們要去找原因,我覺得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感染,如果發生總是有原因的,在我們病人的安置,病人的管理,病人的配合,陪護的配合,醫務人員的防護方面。另外,現在天氣也變冷了,跟我們的環境有沒有關系等我們都要考慮。
如果最后證明和胸科醫院沒有關聯,我們還要找外部的原因。另外,盡管現在是胸科醫院高度關聯,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夠放松外圍,因為醫務人員如果不是一個封閉式的管理,他和外圍有接觸,萬一是他帶進去的呢,我們也要提高警惕,所以今天在做大規模的核酸篩查找原因,我覺得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姜慶五:這次病例發生在醫院,和醫院高度關聯,風險比在社會上發現相對要小一點。但還有一些問題有待于青島方面的調查來回答。
比如病例在哪里發生感染?我們在醫院發現的病例,是不是感染也發生在醫院?什么時間感染的?什么人傳給他的?12個人核酸陽性,是共同感染還是有不同的感染?這些需要(調查)來回答。
如果判斷是醫院感染,第二個問題,一個看護,一個是肺結核病人治療后出院,他們在國慶期間,分別離開醫院,活動在社區里,又在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接觸社區當中、生活當中的一些人,需要警惕。
第三個問題,核酸檢測陽性的人當中,有一位出租車司機,他直到出現癥狀以前都是在工作的,他的接觸范圍很廣。這次要高度警惕這起案例,因為它與醫院高度關聯,我們懷疑院內感染,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社區屬性。
白巖松:雙節8天假,青島市共接待游客447.58萬人次,這些人可能會心里發慌,有什么提醒和建議?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姜慶五:心里發慌,說明社會、公眾有高度警惕性,這對防控疾病是一個很好的正面的要素,當然,過度發慌可以引導。
我們看到“6+6”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不是游客,是青島居民,只有一個出租車司機可能有一定范圍的接觸,我們還有待于青島市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把這些人這幾天的活動范圍、可能影響的范圍框定,如果有一個嚴格框定,更有利于外地游客回去以后關注自己。
當然,游客回去以后,尤其是在兩周內,要關注自己的健康,這是必須的。
3月27日,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發現首例無癥狀感染者;5月7日,吉林省舒蘭市報告首例本地確診病例;6月11日,北京市第一例本土新增病例確診;7月15日,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現首例確診病例;7月22日,遼寧省大連市發現首例確診病例……今年抗擊疫情過程中,各地不斷有零星散發出的一些疫情,這提醒我們,常態化防控絕對不能松懈,防控的這根弦兒必須時刻緊繃。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姜慶五: 馬上就要進入呼吸道疾病傳播(高發)的季節。目前(全球)疫情還沒有被很好的控制,隨時還可能有零星散發病例出現,還是要提高警惕,堅持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在室內,比如一些公共場所、交通工具里,有一定數量的人群流動的地方,一定要強調戴口罩,要保護好自己,強調好個人的衛生習慣,保持好一定的社交距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聞1+1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