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川立新法保護傳統村落:鼓勵引進社會資本合理利用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7 11:28:59

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的剛性要求和長效機制,避免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文化遺憾”。

每經記者|余蕊均    每經編輯|劉艷美

截至目前,四川共挖掘上千個保存較好、富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公布四批1046個省級傳統村落,其中333個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今年6月,甘孜藏族自治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0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州之一……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的剛性要求和長效機制,避免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文化遺憾”,今日(26日)下午,四川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四川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該條例將從明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條例,“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年代久遠,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能較完整體現傳統風貌、民族或者地域文化特色,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四川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

條例明確,傳統村落應當整體保護,保持村落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完整性,“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環境和景觀,維護文化遺產形態、內涵和村民生產生活的真實性、延續性”。同時,應當尊重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保障原住村民在原址居住的權利,合理開發利用。

據悉,四川將開展傳統村落調查建檔工作,健全完善“一村一檔”,積極將符合條件的村申報為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開展傳統民居掛牌保護工作,逐步建立“四川古民居保護名錄”和檔案數據庫,對古民居實施掛牌保護。開展傳統村落研究和保護規劃編制,明確保護范圍、保護要求和建設管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除“認定與規劃”“保護與監督”章節外,條例還專門規定“發展與保障”。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傳統村落建立多種形式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傳統村落集體經濟;探索村民自愿參與的旅游開發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傳統村落村民利用住宅或者其他條件依法從事民宿、餐飲等旅游經營相關活動”;鼓勵引進社會資本依法對傳統村落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等。

四川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加大政府投入同時,通過完善制度及配套政策、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鼓勵吸引各類民營資本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結合地方特色,發展旅游、文化、康養等特色產業,增強傳統村落自我造血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亚洲永久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电影 |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