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2 21:07:56
◎4月22日至23日,首屆中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融合大會在廣州舉行。22日上午,廣州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也舉行了揭牌儀式。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陳俊杰
人工智能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越來越受到政府、企業及科研機構的重視。繼深圳后,今年2月,廣州也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廣東省由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個先導區的省份。目前,全國共有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4月22日至23日,首屆中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融合大會在廣州舉行。22日上午,廣州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也舉行了揭牌儀式。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在現場表示,2021年,廣州將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打造“數產融合的全球性標桿城市”。
4月22日上午,陳志英在出席首屆中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融合大會時提到,廣州打造了以琶洲為核心、以珠江為紐帶、以產業融合發展聯動周邊區域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截至去年底,琶洲核心片區內聚集企業超過28000家,營收金額超過2690億元。2021年,廣州將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爭取更多國家、省先行先試政策在試驗區實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廣東研究院院長王迎軍稱,廣州正在成為引領數產融合的標桿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僅是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也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領域。“廣州更要以國際領先戰略為目標,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來強化部署”。
他強調,廣州制造業基礎雄厚,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率先突破,就必須通過改造提升龐大的實體經濟,培育一批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的世界制造業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朱秀梅出席大會時表示,希望廣州先導區建設突出特色,聚焦重點,務求成效。“對于人工智能這樣的新技術、新產業,必須打破固有的發展思路與慣性路徑,向改革要動力。廣州先導區要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努力探索新的發展思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童慶禧認為,廣州要部署一些先導型研究以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IT技術,用高新技術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產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軍則提到,要打造“數產融合全球性標桿城市”,廣州有優勢,也有不足。
對于傳統產業與數字化產業如何結合,胡軍稱,首先,人工智能產業標準的制定是廣州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其次,廣州應該盡早對產業價值鏈進行分析整理,了解自己的產業鏈優劣勢;最后,廣州關鍵還需要有創新的制度環境,這對于吸引人才十分重要。“制度創新,好的制度,我認為這是數產融合的核心。”童慶禧說。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集群計算總經理朱照生也提到,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人才。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是算力,要把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好,首先要解決人才問題。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謝康表示,找到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的人才團隊來搞數字經濟,這很關鍵。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則強調,“未來人工智能會像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所以我認為數產融合的核心動力還是人工智能。從產業界的角度,我們希望能夠把核心的技術做好,把應用落地,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個‘人工智能+應用’做得最好的示范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