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21:01:50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回答每經記者提問時表示,環境違法問題在現階段是客觀存在的。當前我們的執法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執法方法還不夠優化,執法能力與任務要求還不夠匹配,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在國家層面要組織四項專項執法活動,包括重點打擊跨行政區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的環境違法犯罪等。
每經記者 李彪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發布會上通報,近期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對山西、遼寧、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和云南8個省(區)開展督察,目前已曝光三批共24個典型案例。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中央環保督察工作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不少環境問題是多年長期存在的問題。為什么這些問題在地方日常的環境執法中沒有被發現和解決,今年將在哪些方面加強生態環境執法的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回答每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執法的目的就是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環境違法問題在現階段是客觀存在的。當前我們的執法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執法方法還不夠優化,執法能力與任務要求還不夠匹配,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今年4月,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啟動,到目前,已曝光三批共24個典型案例。
從曝光的典型案例看,很多環境違法問題都是長期存在的環境問題,為什么這些問題在地方日常的環境執法中沒有被發現和解決?
曹立平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生態環境執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全國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83.3萬件,罰款金額536.1億元,分別較“十二五”期間增長1.4倍和3.1倍。全國適用新《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案件達到14.7萬件,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盡管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們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我們的執法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我們的執法方法還不夠優化,我們的執法能力與任務要求還不夠匹配,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
曹立平說,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要按照“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和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要求,采取多方面措施強化相關工作。
具體來說,在國家層面要組織四項專項執法活動:
聯合公安部和最高檢開展危險廢物環境違法專項,重點打擊跨行政區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聯合公安部和最高檢開展針對監測數據造假的專項,嚴厲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的環境違法犯罪;
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監督幫扶,針對問題突出的行業開展專業化監督,針對問題嚴重的區域進行機動化幫扶;
開展自然保護地專項,即“綠盾”行動。
曹立平在回答每經記者提問時表示,為將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生態環境部將主要采取五項措施:優化監督幫扶,保障攻堅成效;強化司法聯動,嚴懲污染犯罪;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創新執法手段,提升執法能力;深化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
曹立平介紹,生態環境部門將積極探索新技術在生態環境執法中的應用,持續創新提升執法能力。
比如,將研究實施用電監控、視頻監控和關鍵工況參數監控,將監管范圍擴展到企業的生產、治理和排放全過程;深化實施“千里眼”計劃,加大對工業園區、企業集群周邊微環境的實時監測力度,強化大氣污染精準溯源和重點污染源遠程監管能力;積極推進移動執法建設使用,實現環境執法流程式、網絡化、智能化操作。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北省工業重鎮唐山市,對鋼鐵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檢查。檢查發現,4家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高負荷生產,未落實相應減排要求,并普遍存在生產記錄造假問題,有的甚至互相通風報信、刪除生產記錄應對檢查。
對此,曹立平強調,鋼鐵行業是我國主要的大氣污染排放源之一,產污環節多,污染排放量大,一直是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也是各級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執法監管的重點。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鋼鐵行業在內的重點行業幫扶力度,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至于什么時間,到什么區域,到哪個企業,執法既有計劃性也有機動性,我們正在籌劃之中。”曹立平說,大氣監督幫扶將開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專項,會涉及一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對于涉及氮氧化物的重點排放行業和企業,也會納入相關的專項監督幫扶之中。
封面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