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09 21:34:58
◎淘榜單數據顯示,2020年,西部新入淘創業者人數增幅首次超越其他地區。
◎究其原因,盤和林教授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勞動力回流,這也是西部地區電商經濟加速跑的重要原因;交通、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拉近了偏遠山區優質農產品和城市消費者的距離
每經記者 謝振宇 范芊芊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實習生 范芊芊 攝
西部電商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6月9日,阿里巴巴聯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首份《西部電商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無論是新入淘創業者人數增幅數字,還是淘寶主播人數增幅數字,西部都領跑全國。這里的西部,指是指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省(區、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回流等是西部地區電商經濟加速跑的關鍵。
報告顯示,2020年,西部新入淘創業者人數增幅首次超越其他地區。入淘創業者同比增幅排名中,西部省(區、市)在前10名中占據9席,且同比增速全部超過200%,其中寧夏增幅達到420%。
對此,盤和林分析稱,西部地區新入淘創業者增速較快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原來的基數比較薄弱,但是,沒有增長,增速也不會那么高;另一方面緣于兩個背景,一是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二是新冠疫情帶來消費習慣的培育。
“我們現在基本上很少去農貿市場買菜了,這也是電商普惠性的體現,電商能擴大產品銷售范圍,提升消費水平,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提高對外貿易水平,對于西部農村或產業的空心化有特殊的價值。”盤和林說。
除了入淘創業者人數增速加快,電商集群效應也正在西部加速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西部淘寶村、淘寶鎮數量增幅分別為274%,144%,內蒙古、重慶、西藏、甘肅均突破0。
盤和林指出,在看到成績增長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他說:“比如甘肅等剛剛實現零的突破,目前多數淘寶鎮、淘寶村還是以農副產品售賣為主。”
此外,短視頻及新冠疫情帶動了電商直播產業的發展。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產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17億,其中電商直播用戶達3.88億,2020年中國直播帶貨整體規模突破萬億元,預計2021年將接近2萬億元的規模。
而西部地區淘寶主播增幅同樣領先其他地區。淘榜單數據顯示,2020年,淘寶主播人數增幅前十省(區、市)中,西部占據8席,農副產品和玉石直播是西部直播的特色和亮點。
電商產業中,物流是基礎,基礎設施的建設極為關鍵。盤和林談道,交通、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拉近了偏遠山區優質農產品和城市消費者的距離。
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左臣明也表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是西部地區電商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報告顯示,過去兩年,義烏和西部各省會城市間的平均物流時間縮短了16個小時,其中義烏到拉薩的快遞時間縮短了23小時。菜鳥數據顯示,2020年,西部地區寄件量同比增幅達到23%,領先其他地區。
除了基礎設施,人才回流也極為關鍵。近年來,隨著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創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勞動力回流,這也是西部地區電商經濟加速跑的重要原因。”盤和林說。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西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了0.2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外出農民工同比減少了65萬人。報告也顯示,2020年新入淘創業者中,85前的創業者僅占14%,本科以上學歷創業者占20%。
貴州吉他村淘寶店主、正安縣電子商務公共中心負責人王遠清便是其中一位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他說:“我從小喜歡音樂,在上學的時候我就組建了校園樂隊,擔任吉他手。畢業以后我曾一個人拿著吉他北漂。現在,主要工作是在正安賣吉他和做自主品牌發展。我們那里每年可以生產出幾百萬把吉他銷往全球各地。”
左臣明也表示:“大量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帶回來了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思路,給鄉村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就地城鎮化。疫情期間,外出打工受阻,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此外,盤和林還談起,城市人群消費升級,對原產地優質農產品有更大的需求等因素也推動了西部地區電商經濟的發展。
雖然西部地區電商經濟正處于加速跑階段,但與中東部地區仍然存在差距。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9.4%、13.3%和7.3%,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9.6%、11.9%和8.5%。
對此,盤和林對西部電商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一是結合自己產業和文化特質進行差異化的發展;其二是關注社區網購、直播帶貨等電商新業態動向,發揮后發優勢,以新業態彎道超車;其三是政府積極進行挖掘并引導,從點到面,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