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0 19:49:49
◎據統計,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豬存欄4.39億頭,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豬肉產量2715萬噸,同比增加35.9%,供求形勢持續改善。
◎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養豬場戶,高利潤階段已經結束,不要再賭市場,要多關注農業農村部門的官方預警信息,加快淘汰低產母豬,不要盲目壓欄,要有序出欄,不要再以投機心態來安排生產。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20日,農業農村部就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截至6月底,全國夏收小麥收獲基本結束。據統計,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1458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曾衍德介紹,上半年“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生豬生產全面恢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豬存欄4.39億頭,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豬肉產量2715萬噸,同比增加35.9%,供求形勢持續改善。
與此同時,上半年我國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加5.7%,牛奶產量同比增加7.6%,水產品產量同比增加4.4%。蔬菜和水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季節性回落。
年初以來,生豬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一些養殖戶出現虧損。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表示,生豬價格從2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下降,到6月末,全國集貿市場豬肉零售價格降到一公斤24.6元,這比2020年2月份的歷史最高價59.64元降了一半以上。
生豬價格下降,隨之而來的是養殖利潤不斷下降。到6月份,部分養殖場戶陷入虧損,“這種局面如果持續下去,既不利于產業長期穩定發展,也不利于豬肉長期的穩產保供。”辛國昌說。
豬肉價格為何一直下跌?辛國昌解釋,主要是產能恢復比較好,市場供應隨之增加。據農業農村部對定點屠宰企業統計,6月份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量2200萬頭,同比增加了66%。
另一個助推因素,是今年年初時受寒潮影響,仔豬成活率有所下降,一些商業機構借勢炒作,誤導了一批養豬場戶,一些養豬場戶開始壓欄惜售,甚至有養殖場戶買別人出欄的肥豬,進行二次育肥,結果6月份的市場并不像預期那樣價格行情比較高,而是陷入虧損。
辛國昌表示,針對這種局面,農業農村部連續發布預警信息,提醒養豬場戶避免投機性壓欄和恐慌性出欄,加快淘汰低產母豬,配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豬糧比價過度下跌的一級預警,并且分兩批收儲了3.3萬噸豬肉。
在各方密切配合下,近期市場價格下跌的趨勢得到遏制。7月份以來,豬價基本穩定在成本線附近,略低于成本線,市場上活豬價格大約每公斤16元。
農信互聯生豬行業分析師夏晨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生豬出欄體重持續下降,但降幅不大,市場目前既有部分豬病高發區的小體重生豬提前出欄行為,又有二次育肥的投機操作。預計7月份豬價在上漲后會陷入震蕩調整,由于短時內缺乏利好的支撐,從價格的震蕩方向看會偏弱勢,但下行空間有限,未來一周將逐漸趨穩,局地有微漲可能。
談及下一步的市場走勢,辛國昌表示,下半年整個消費會有所增加,但從生產增長的慣性看,豬肉供應也會有所增加。綜合兩方面因素分析,未來一段時期豬肉市場供需總體會保持平衡。
辛國昌表示,隨著消費趨旺,養豬有望回到正常的利潤水平,但要提醒廣大養豬場戶,高利潤階段已經結束,不要再賭市場,要多關注農業農村部門的官方預警信息,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做好長期節本增效的各項工作,特別是不要聽信市場上一些小道消息,不要盲目壓欄,要有序出欄,不要再以投機心態來安排生產。
近兩年豬肉價格漲漲跌跌,給生豬產業造成了較大影響。農業農村部在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上有哪些應對措施?
對此辛國昌表示,生豬價格波動本身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表現,但是大起大落對行業發展、對群眾生活、對穩定物價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抑制和緩解豬周期,避免豬貴傷民、豬賤傷農是一個重大課題。
為了應對生豬價格大起大落,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鞏固生豬生產恢復成果。要繼續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保持用地、環評、金融等基礎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壓實地方的穩產保供責任,防止一些地方在政策上“翻燒餅”,營造有利于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也要抓好非洲豬瘟的常態化防控,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推廣飼料精準配方和配制工藝,幫助養豬場戶在低谷期節本增效,渡過難關。
二是加快建立穩定生豬產能的調控機制。2019年,農業農村部建立了規模豬場的直連直報系統,可以準確掌握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18萬家規模豬場每個月的生產變化情況。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生產與市場的監測預警,加強信息發布服務,使養殖場戶能夠及時準確掌握市場信息,理性調整養殖規模。
“特別是推動以能繁母豬存欄變化率為核心的調控指標,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的觸發機制,現在這項工作正在做。”辛國昌說,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同時,要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穩住基礎產能,避免生產大起大落。
三是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9月,國辦印發了《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按照文件要求,加快建設現代生豬養殖體系,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繼續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龍頭企業幫帶中小養殖戶改變傳統養殖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增產增收。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