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先河環??偛藐悩s強:“十四五”期間,碳監測及相關服務市場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1 19:05:07

◎陳榮強表示,“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環保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政府職能部門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網可掌握不同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進行碳排放計量與管理以及制定科學有效的碳達峰規劃路徑。

◎對企業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了解碳資產整體情況,及時進行碳交易、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

每經記者 張蕊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上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我國碳市場由此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

談碳排放權交易不能不談碳監測評估體系,只有做好碳排放源的監測,才更有利于碳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那么目前我國的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為何必要?

近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特別支持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期間,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就上述話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

陳榮強表示,“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環保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您如何看待“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的必要性?

陳榮強:“十三五”期間,先河環保實現了從環境監測到精細化管控、大數據分析、智慧治理的轉型??缛?ldquo;十四五”,“雙碳”為生態環境產業帶來的是一個全新賽道,特別對碳監測評估體系更是如此。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核算法和測量法。核算法的實時性、準確性等需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可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對政府職能部門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網可掌握不同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進行碳排放計量與管理以及制定科學有效的碳達峰規劃路徑;對企業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了解碳資產整體情況,及時進行碳交易、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

有了監測數據做支撐,相關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可以更趨完善。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能力,實現溫室氣體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生態環境部此前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您認為這會對環境監測類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陳榮強:在核算法和測量法這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當中,核算法是通過活動數據、排放因子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受不同原料、不同工藝的影響,核算的周期通常為一年,結果的實時性需進一步加強,核算法的準確度也需進一步提升。

而CEMS(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受原料及工藝局限性較小,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在碳監測評估體系上,生態環境部已經非常積極地進行相關部署,目前已著手在電力、鋼鐵等十大行業開展碳排放在線監測試點工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在線監測有可能覆蓋重點行業數十萬家重點企業,確實對環境監測企業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排放源監測、城市環境監測、背景監測等,都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碳監測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尚待完善

NBD: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采取的監測方式是什么?與普通污染物監測相比,面臨的難點在哪?

陳榮強: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方法已經比較成熟。

環境氣體監測方面,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標準,包括光腔衰蕩法、氣象色譜法、離軸積分腔法等,目前在國內也已經有了很多應用。

排放源方面,生態環境部出臺過用于手工監測的紅外吸收法,相關設備也適用于在線監測。紅外吸收法是在環境領域應用比較久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成熟。

與常規大氣污染物相比,二氧化碳目前還不算是污染物,它本身在空氣中就有一定的濃度,且在穩定的環境中變化較小,因此對于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測量,絕對數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監測數據應該能夠體現出很微小的變化趨勢,因此對監測設備穩定性和準確性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對于排放源的二氧化碳監測,其結果主要用于排放總量的計算,因此監測數據本身沒有超標或不超標一說,但是對監測結果及流量準確性有更高的要求。除監測設備本身外,還需要采樣、流量測量等,對于整套系統,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還不太完善,還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來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相關工作。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 圖片來源:新華社

“十四五”碳監測市場會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NBD:您認為,“雙碳”目標對環保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陳榮強:“雙碳”目標的推動對整個生態環境產業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

除了前面提到的碳監測評估體系帶來的機遇外,與溫室氣體監測相關的業務,比如“雙碳”之下的森林碳匯監測反演及核算、碳配額交易、碳金融等工作,這些都是“雙碳”下衍生出來的新的市場機會。

我們也已經做好了相關監測業務布局,構建了工業源排放監測、無組織碳排放監測、城市溫室氣體監測、區域及背景監測、碳匯監測等在內的“五級碳監測網絡”,支撐各地方政府的溫室氣體精細化監測與管理。

與此同時,環保企業也面臨很多壓力。

首先是市場競爭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加入碳達峰與碳中和相關的產業中來,包括很多央企國企等,使得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其次是公司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公司布局的產品、技術、服務是否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帶來的要求,污染監測和環境監測需要從單一要素監測向多要素監測轉變,新技術能否解決目前新興市場上用戶面臨的難點和痛點等。

第三是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后,相關政策具體細則仍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四是人才是否能夠匹配到位,能否滿足市場的深度需要等。

目前來看,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都需要監測、服務等相關鏈條的支撐,因此“十四五”溫室氣體排放相關領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碳監測及相關服務市場在“十四五”期間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等還需完善

NBD:對于進一步規范碳交易市場,您有什么建議?

陳榮強:國家已經出臺很多政策,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達成。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推動更多細化的法律法規,結合國家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比如健全配額分配制度、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企業自身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使企業競爭環境更透明公開,充分運用好碳交易市場規則,提高企業減排和綠色節能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助推國家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NBD:《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指出,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問題制約了環境管理水平提高。從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角度,是否有相應的改進措施?

陳榮強:國家高度重視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生態環境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數據質量“真、準、全”。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作為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商,我們也感到身上的責任,溫室氣體在線監測設備的質量及數據準確性非常重要,這也給監測設備生產、設備運維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儀器廠家需做好技術上的支撐和保障,助力國家“雙碳”工作的落實。

先河環保也積極布局了全鏈條的質控措施,包括運維人員的管理制度,加強集團運營管理改革及技術服務管理升級,應對“十四五”規劃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依托空氣站數據智能管理系統,進一步從機制上推動智慧化、智能化運營管理改革,從諸多方面進行完善,保障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穩定性。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蕊成都攝影報道每經編輯陳旭 上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我國碳市場由此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 談碳排放權交易不能不談碳監測評估體系,只有做好碳排放源的監測,才更有利于碳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那么目前我國的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為何必要? 近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特別支持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期間,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河環?!保┛偛藐悩s強就上述話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 陳榮強表示,“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環保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您如何看待“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的必要性? 陳榮強:“十三五”期間,先河環保實現了從環境監測到精細化管控、大數據分析、智慧治理的轉型。跨入“十四五”,“雙碳”為生態環境產業帶來的是一個全新賽道,特別對碳監測評估體系更是如此。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核算法和測量法。核算法的實時性、準確性等需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可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對政府職能部門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網可掌握不同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進行碳排放計量與管理以及制定科學有效的碳達峰規劃路徑;對企業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了解碳資產整體情況,及時進行碳交易、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 有了監測數據做支撐,相關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可以更趨完善。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能力,實現溫室氣體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生態環境部此前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您認為這會對環境監測類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陳榮強:在核算法和測量法這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當中,核算法是通過活動數據、排放因子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受不同原料、不同工藝的影響,核算的周期通常為一年,結果的實時性需進一步加強,核算法的準確度也需進一步提升。 而CEMS(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受原料及工藝局限性較小,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在碳監測評估體系上,生態環境部已經非常積極地進行相關部署,目前已著手在電力、鋼鐵等十大行業開展碳排放在線監測試點工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在線監測有可能覆蓋重點行業數十萬家重點企業,確實對環境監測企業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排放源監測、城市環境監測、背景監測等,都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碳監測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尚待完善 NBD: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采取的監測方式是什么?與普通污染物監測相比,面臨的難點在哪? 陳榮強: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方法已經比較成熟。 環境氣體監測方面,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標準,包括光腔衰蕩法、氣象色譜法、離軸積分腔法等,目前在國內也已經有了很多應用。 排放源方面,生態環境部出臺過用于手工監測的紅外吸收法,相關設備也適用于在線監測。紅外吸收法是在環境領域應用比較久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成熟。 與常規大氣污染物相比,二氧化碳目前還不算是污染物,它本身在空氣中就有一定的濃度,且在穩定的環境中變化較小,因此對于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測量,絕對數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監測數據應該能夠體現出很微小的變化趨勢,因此對監測設備穩定性和準確性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對于排放源的二氧化碳監測,其結果主要用于排放總量的計算,因此監測數據本身沒有超標或不超標一說,但是對監測結果及流量準確性有更高的要求。除監測設備本身外,還需要采樣、流量測量等,對于整套系統,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還不太完善,還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來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相關工作。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圖片來源:新華社 “十四五”碳監測市場會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NBD:您認為,“雙碳”目標對環保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陳榮強:“雙碳”目標的推動對整個生態環境產業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 除了前面提到的碳監測評估體系帶來的機遇外,與溫室氣體監測相關的業務,比如“雙碳”之下的森林碳匯監測反演及核算、碳配額交易、碳金融等工作,這些都是“雙碳”下衍生出來的新的市場機會。 我們也已經做好了相關監測業務布局,構建了工業源排放監測、無組織碳排放監測、城市溫室氣體監測、區域及背景監測、碳匯監測等在內的“五級碳監測網絡”,支撐各地方政府的溫室氣體精細化監測與管理。 與此同時,環保企業也面臨很多壓力。 首先是市場競爭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加入碳達峰與碳中和相關的產業中來,包括很多央企國企等,使得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其次是公司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公司布局的產品、技術、服務是否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帶來的要求,污染監測和環境監測需要從單一要素監測向多要素監測轉變,新技術能否解決目前新興市場上用戶面臨的難點和痛點等。 第三是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后,相關政策具體細則仍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四是人才是否能夠匹配到位,能否滿足市場的深度需要等。 目前來看,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都需要監測、服務等相關鏈條的支撐,因此“十四五”溫室氣體排放相關領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碳監測及相關服務市場在“十四五”期間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等還需完善 NBD:對于進一步規范碳交易市場,您有什么建議? 陳榮強:國家已經出臺很多政策,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達成。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推動更多細化的法律法規,結合國家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比如健全配額分配制度、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企業自身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使企業競爭環境更透明公開,充分運用好碳交易市場規則,提高企業減排和綠色節能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助推國家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NBD:《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指出,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問題制約了環境管理水平提高。從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角度,是否有相應的改進措施? 陳榮強:國家高度重視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生態環境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數據質量“真、準、全”。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作為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商,我們也感到身上的責任,溫室氣體在線監測設備的質量及數據準確性非常重要,這也給監測設備生產、設備運維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儀器廠家需做好技術上的支撐和保障,助力國家“雙碳”工作的落實。 先河環保也積極布局了全鏈條的質控措施,包括運維人員的管理制度,加強集團運營管理改革及技術服務管理升級,應對“十四五”規劃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依托空氣站數據智能管理系統,進一步從機制上推動智慧化、智能化運營管理改革,從諸多方面進行完善,保障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穩定性。
碳達峰 碳中和 環境產業 碳監測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亚洲高清国产免费大片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首页 | 亚洲欧洲日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