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9 15:10:39
◎數據顯示,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啟動以來,截至2021年7月18日,已攔截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50.34萬例、機構1.6萬次、違規或超范圍執業醫生3.9萬人次、虛假訂單及評價216.34萬次,總計攔截、處置違規違法醫美信息近400萬次。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最近,備受關注的“網紅抽脂感染去世”事件,再次將醫美整形行業長期存在的亂象暴露出來。而隨著疫情后醫美行業的消費復蘇到來,“黑醫美”卷土重來,整個行業自律行動也進入“深水區”。
7月28日,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第三階段情況及趨勢發布會首次發布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啟動一年以來的最新戰報。
數據顯示,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啟動以來,截至2021年7月18日,已攔截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50.34萬例、機構1.6萬次、違規或超范圍執業醫生3.9萬人次、虛假訂單及評價216.34萬次,總計攔截、處置違規違法醫美信息近400萬次。
今年6月10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非法醫療美容服務進行重點專項整治。在此背景下,加強行業自律、盡快整改與取消非法及違規項目,也成為了當下醫美平臺面臨的主要任務和挑戰。
2021年7月20日,上海,醫療美容醫院 圖片來源:IC photo
隨著“顏值經濟”爆發增長,一系列與美麗有關的線上平臺和線下產業獲得資本和行業的廣泛關注,而在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暴增的同時,各種行業亂象也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
艾瑞咨詢此前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雖然市場規模與日俱增,但是目前我國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占行業12%,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依然存在15%的機構超范圍經營的現象。同時,目前部分合法的醫美機構仍存在診療操作不規范、儀器使用不規范、消毒操作不規范及衛生環境不規范等現象。
進入2021年,疫情之后醫美行業的消費復蘇,為醫美平臺帶來新的挑戰。新氧科技副總裁張力明表示,醫美是消費醫療,但重點在醫療,行業向大眾科普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其次,私域流量正在成為“黑醫美”的新發展溫床,但是目前該領域依然是監管與治理存在空白地帶;此外,隨著疫情之后醫美消費的復蘇,輕醫美違法違規也正在迅速抬頭。
今年6月10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決定于2021年6月-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具體從醫美活動行為、醫美服務行為、非法制藥和醫療器械行為以及廣告與互聯網信息等幾個方面進行整治打擊。
業內認為,未來醫美行業需從以營銷為主導過渡到更加重視醫美服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專業度上。隨著行業自律以及國家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醫美市場或將迎來一波違法行為嚴打潮。
張力明呼吁,醫美平臺型企業需要多方參與、合力監督,形式督促醫美行業全產業鏈自我監管,共同推動“小而散”的醫美行業向標準化方向邁進,全面構筑起醫美黑產“防火墻”。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當年中國醫美用戶為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戶將達到2548.3萬人。
這些年來,當各個醫美平臺引起資本關注之后,包括阿里、美團等巨頭也開始強勢殺入互聯網醫美行業,入局者的增加,也一度讓醫美平臺競爭逐漸激烈。但是隨著醫美線上化進一步深入,黑醫美也正在“染黑”線上,醫美平臺甚至成為黑醫美的藏匿處,平臺對黑醫美的整治任重道遠。
此次發布會上,新氧社區宣布建立“避坑聯盟圈子”,對消費者進行預警。現場信息顯示,新氧僅在去年8-12月就開展了6次專項巡查,盤查94798張圖片,禁用90551張,禁用率達95.52%,內部抽檢審核工作整體正確率大于99.6%。新氧還組建了專業審核團隊,加強對機構及醫生資質、發布內容、商品的審核,建立內容違規信息風控模型庫,強化平臺治理。
此前,7月27日,小紅書發布站內公告稱,針對虛假醫美內容的專項治理“臻美行動”上線近兩月,下架違規醫美筆記7626篇,發現并封禁異常賬號4891個。接下來小紅書將進一步升級治理行動,通過AI技術巡查、人工核查以及消費者舉報等全渠道方式加大對虛假醫美內容的治理;并邀請醫美專業機構參與一起探索醫美、健全醫美內容的審核規范。
對此,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助理、會員部主任、互聯網廣告委員會秘書長霍焰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醫美機構、醫生要處理好‘法律禁止性規定’與‘法無禁止皆可為’的關系,做到信息合規的同時,也保護好自身權益,避免被針對黑醫美的專項整治誤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