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A股綠色周報|80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 美錦能源旗下公司收81.6萬元罰單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18 18:45:17

◎在2021年9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80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80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江蘇位列第二,山東第三。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9月第2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兩上市公司現臭氣濃度超標問題,美錦能源旗下公司環境違法被罰81.6萬元……2021年9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47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9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80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山東。其中,44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14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9月第2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5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一周綠鑒: 六家上市公司主動披露環境信息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2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9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80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80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江蘇位列第二,山東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9月第2周登榜的80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077.69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2809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譬如,再度因上市公司自身出現環境違法行為而登榜的雙象股份,此次因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超標而被罰25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5月7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進行信訪調查,期間,無錫市新吳生態環境局委托無錫市恒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對公司排放的廢水、廢氣進行監督性監測。經采樣檢測,在該公司廠界G1和G2兩個監控點位測得的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分別為43和25,超出《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表1二級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同比大增的雙象股份,在環境方面卻已累積了兩筆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環境行政處罰。數據顯示,2021年5月7日,因被發現干法配料車間攪拌機未按照規定安裝揮發性有機廢氣收集裝置,廢棄車間內無組織排放、對于RTO焚燒廢氣二甲胺從未進行過監測等問題,雙象股份共被處以了24.8萬元的罰款。

在雙象股份之外,今年二季度末有社?;鸪止傻闹衅旃煞菀脖话l現了臭氣濃度超標的問題。

具體而言,2021年5月11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公司三車間離心機未運行,正在檢維修,檢修口處未密閉,離心機房配套的廢氣收集設施未使用,檢修期間廢氣未完全收集,現場有明顯異味; 三車間熱熔工段正在運行,配套的廢氣收集設施正在運行,但廢氣收集罩規格與熱熔工段無組織廢氣排口不匹配,現場有明顯異味;對廠界無組織廢氣開展監測,結果顯示參照《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2/5151-2016)表 2 限值,廠界上風向一個點位臭氣濃度不超標,下風向三個點位臭氣濃度超標。

中旗股份因此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了合計19萬元的罰款。而環境風險之下,業績方面中旗股份也表現不明朗,2021年上半年中旗股份營收、凈利潤雙雙同比下滑。對此,主要業務為新型高效低毒農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旗股份在2021年半年報中表示,主要是選擇性除草劑總體價格回落,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減少,加上國際物流運輸不暢,導致出口發貨滯后,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升值影響所致。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中南文化、日科化學、美錦能源、創元科技、大連重工、中南建設均在近期在公告中提及了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環保處罰: 美錦能源旗下公司環境違法被罰81.6萬元

2021年9月第2周,數據庫搜集到100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80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美錦能源旗下山西美錦華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盛化工)。該公司因環境違法行為被處以了81.6萬元的罰款。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清徐分局于2021年2月2日對華盛化工進行了檢查,發現該公司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此外,該公司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檢查設備、未按照規定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因此,華盛化工被責令改正,并被罰款81.6萬元。

對這一處罰情況,美錦能源在2021年半年報中也進行了披露,稱已繳納罰款,并已配套建成環境保護設施并投入使用。此外,美錦能源指出,該行為不屬于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注意到,此次被罰的華盛化工,旗下的新材料生產項目為美錦能源近年來大力投資的項目。

美錦能源曾在相關公告中指出,我國焦化行業正在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煤化工產業轉型,公司投資建設華盛化工新材料生產項目符合國家與山西省對焦化行業的行業政策要求。同時也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對公司進一步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走綠色能源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對華盛化工項目,美錦能源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截止到2020年報告期末,已累計支出47億元。今年以來,美錦能源還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6億元,其中擬募資22億元用于華盛化工的新材料生產項目。

美錦能源預計,在華盛化工的新材料生產項目投產后將擁有焦炭產能715萬噸/年,是全國最大的獨立商品焦和煉焦煤生產商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ST浪奇就因其參股的江蘇琦衡農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琦衡公司)環境違法行為登上了風險榜。

琦衡公司近期被披露了兩筆環境行政處罰,分別因該公司匡河碼頭項目在需配套建設的水、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未經驗收合格的情況下擅自投入使用至今、匡河碼頭項目未按規定編制突發事件環境應急預案并報環保部門備案,以及該公司未保持廢氣吸收液的處理設施薄膜蒸發器正常運行,擅自于2017年6月開始不正常運行直至2020年初停用,而被分別處以了38.32萬元和21萬元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ST浪奇曾一度轉讓所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權,但這一股權轉讓在近期宣告失敗。今年7月,*ST浪奇公告稱,其與江蘇綠葉農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綠葉)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之解除協議》,因江蘇綠葉在支付公司首期轉讓琦衡公司25%股權的股權轉讓款60899250元后,未再按照《股權轉讓協議》之約定向公司支付剩余股權轉讓款。

公告同時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2021年7月22日),*ST浪奇未對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權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琦衡公司仍為公司參股公司。但*ST浪奇指出,目前,琦衡公司涉及多宗訴訟,主要設備被抵押已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ST浪奇已在2020年度對琦衡公司的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99億元。

項目環評:未批先建受罰后,金鉬股份回收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月第2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中國石化旗下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儀化公司)的年產23萬噸熔體直紡智能化短纖一期項目邁過環評關,該項目投資金額為本期收錄的邁過環評關項目中最高的,項目總投資額達145340.76萬元。

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化纖工業進入了供求關系再平衡期、存量產能優化調整期和高品質增量適度發展期的關鍵時期。作為國內聚酯、纖維行業的標桿企業,儀化公司擬進一步擴大短纖產能,在現有廠區原滌綸二廠界區內,拆除原滌綸二廠東側部分附屬建筑,建設年產23萬噸熔體直紡智能化短纖一期項目,以維持市場占有率,保持公司在該行業的話語權。

中國石化2020年年報顯示,儀化公司2020年凈利潤為500萬元。

中國石化旗下項目邁過環評關之外,本周值得注意的是金鉬股份此前未批先建的項目在被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后,委托第三方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于近期邁過了環評關。

具體而言,該受罰項目為金鉬股份回收鉬精選尾礦中鉬金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根據現場調查,這一項目已于2014年建成投產,渭南市生態環境局華州分局于2020年7月22日出具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建設單位改正違法行為。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鉬精選尾礦回收鉬金屬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于2021年4月21日繳納了罰款。

金鉬股份回收鉬精選尾礦中鉬金屬項目環評批復文件則顯示,環境違法行為已經查處,金鉬股份要認真吸取教訓,杜絕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再次發生。此外,批復文件顯示,經審查,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要求后,項目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減緩和控制。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可作為項目實施的依據。

酷特智能近期也為旗下項目補辦了環評手續。作為一家以個性化定制服裝主業的上市公司,2020年疫情期間,酷特智能轉產防疫物資,其2021年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爆發,公司轉產防疫物資,并在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2608 萬,占當期營業收入的60.71%。

此次酷特智能補辦手續的也是其醫用口罩產業鏈生產線建設項目。該項目批復文件顯示,項目已建成投產,目前停產補辦手續,項目總投資12660萬元,年產口罩100000萬只。

不過,酷特智能2021年半年報指出,自2020年下半年起,防疫物資已逐漸退出公司主要業務范疇,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營業收入及增長主要來源于個性化定制服裝主業,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了營業收入29186.84 萬元,其中個性化定制服裝收入占比85.42%,防疫物資收入1008.89萬元,占比3.46%。但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除上述項目外,9月第2周, 星球石墨、億緯鋰能、浙江永強能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羅石芊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兩上市公司現臭氣濃度超標問題,美錦能源旗下公司環境違法被罰81.6萬元……2021年9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47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9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80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山東。其中,44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14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9月第2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5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一周綠鑒:六家上市公司主動披露環境信息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2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9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80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80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江蘇位列第二,山東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9月第2周登榜的80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077.69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2809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譬如,再度因上市公司自身出現環境違法行為而登榜的雙象股份,此次因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超標而被罰25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5月7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進行信訪調查,期間,無錫市新吳生態環境局委托無錫市恒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對公司排放的廢水、廢氣進行監督性監測。經采樣檢測,在該公司廠界G1和G2兩個監控點位測得的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分別為43和25,超出《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表1二級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同比大增的雙象股份,在環境方面卻已累積了兩筆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環境行政處罰。數據顯示,2021年5月7日,因被發現干法配料車間攪拌機未按照規定安裝揮發性有機廢氣收集裝置,廢棄車間內無組織排放、對于RTO焚燒廢氣二甲胺從未進行過監測等問題,雙象股份共被處以了24.8萬元的罰款。 在雙象股份之外,今年二季度末有社?;鸪止傻闹衅旃煞菀脖话l現了臭氣濃度超標的問題。 具體而言,2021年5月11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公司三車間離心機未運行,正在檢維修,檢修口處未密閉,離心機房配套的廢氣收集設施未使用,檢修期間廢氣未完全收集,現場有明顯異味;三車間熱熔工段正在運行,配套的廢氣收集設施正在運行,但廢氣收集罩規格與熱熔工段無組織廢氣排口不匹配,現場有明顯異味;對廠界無組織廢氣開展監測,結果顯示參照《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2/5151-2016)表2限值,廠界上風向一個點位臭氣濃度不超標,下風向三個點位臭氣濃度超標。 中旗股份因此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了合計19萬元的罰款。而環境風險之下,業績方面中旗股份也表現不明朗,2021年上半年中旗股份營收、凈利潤雙雙同比下滑。對此,主要業務為新型高效低毒農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旗股份在2021年半年報中表示,主要是選擇性除草劑總體價格回落,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減少,加上國際物流運輸不暢,導致出口發貨滯后,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升值影響所致。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中南文化、日科化學、美錦能源、創元科技、大連重工、中南建設均在近期在公告中提及了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環保處罰:美錦能源旗下公司環境違法被罰81.6萬元 2021年9月第2周,數據庫搜集到100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80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美錦能源旗下山西美錦華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盛化工)。該公司因環境違法行為被處以了81.6萬元的罰款。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清徐分局于2021年2月2日對華盛化工進行了檢查,發現該公司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此外,該公司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檢查設備、未按照規定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因此,華盛化工被責令改正,并被罰款81.6萬元。 對這一處罰情況,美錦能源在2021年半年報中也進行了披露,稱已繳納罰款,并已配套建成環境保護設施并投入使用。此外,美錦能源指出,該行為不屬于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注意到,此次被罰的華盛化工,旗下的新材料生產項目為美錦能源近年來大力投資的項目。 美錦能源曾在相關公告中指出,我國焦化行業正在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煤化工產業轉型,公司投資建設華盛化工新材料生產項目符合國家與山西省對焦化行業的行業政策要求。同時也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對公司進一步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走綠色能源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對華盛化工項目,美錦能源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截止到2020年報告期末,已累計支出47億元。今年以來,美錦能源還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6億元,其中擬募資22億元用于華盛化工的新材料生產項目。 美錦能源預計,在華盛化工的新材料生產項目投產后將擁有焦炭產能715萬噸/年,是全國最大的獨立商品焦和煉焦煤生產商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ST浪奇就因其參股的江蘇琦衡農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琦衡公司)環境違法行為登上了風險榜。 琦衡公司近期被披露了兩筆環境行政處罰,分別因該公司匡河碼頭項目在需配套建設的水、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未經驗收合格的情況下擅自投入使用至今、匡河碼頭項目未按規定編制突發事件環境應急預案并報環保部門備案,以及該公司未保持廢氣吸收液的處理設施薄膜蒸發器正常運行,擅自于2017年6月開始不正常運行直至2020年初停用,而被分別處以了38.32萬元和21萬元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ST浪奇曾一度轉讓所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權,但這一股權轉讓在近期宣告失敗。今年7月,*ST浪奇公告稱,其與江蘇綠葉農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綠葉)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之解除協議》,因江蘇綠葉在支付公司首期轉讓琦衡公司25%股權的股權轉讓款60899250元后,未再按照《股權轉讓協議》之約定向公司支付剩余股權轉讓款。 公告同時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2021年7月22日),*ST浪奇未對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權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琦衡公司仍為公司參股公司。但*ST浪奇指出,目前,琦衡公司涉及多宗訴訟,主要設備被抵押已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ST浪奇已在2020年度對琦衡公司的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99億元。 項目環評:未批先建受罰后,金鉬股份回收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月第2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中國石化旗下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儀化公司)的年產23萬噸熔體直紡智能化短纖一期項目邁過環評關,該項目投資金額為本期收錄的邁過環評關項目中最高的,項目總投資額達145340.76萬元。 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化纖工業進入了供求關系再平衡期、存量產能優化調整期和高品質增量適度發展期的關鍵時期。作為國內聚酯、纖維行業的標桿企業,儀化公司擬進一步擴大短纖產能,在現有廠區原滌綸二廠界區內,拆除原滌綸二廠東側部分附屬建筑,建設年產23萬噸熔體直紡智能化短纖一期項目,以維持市場占有率,保持公司在該行業的話語權。 中國石化2020年年報顯示,儀化公司2020年凈利潤為500萬元。 中國石化旗下項目邁過環評關之外,本周值得注意的是金鉬股份此前未批先建的項目在被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后,委托第三方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于近期邁過了環評關。 具體而言,該受罰項目為金鉬股份回收鉬精選尾礦中鉬金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根據現場調查,這一項目已于2014年建成投產,渭南市生態環境局華州分局于2020年7月22日出具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建設單位改正違法行為。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鉬精選尾礦回收鉬金屬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于2021年4月21日繳納了罰款。 金鉬股份回收鉬精選尾礦中鉬金屬項目環評批復文件則顯示,環境違法行為已經查處,金鉬股份要認真吸取教訓,杜絕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再次發生。此外,批復文件顯示,經審查,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要求后,項目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減緩和控制。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可作為項目實施的依據。 酷特智能近期也為旗下項目補辦了環評手續。作為一家以個性化定制服裝主業的上市公司,2020年疫情期間,酷特智能轉產防疫物資,其2021年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爆發,公司轉產防疫物資,并在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2608萬,占當期營業收入的60.71%。 此次酷特智能補辦手續的也是其醫用口罩產業鏈生產線建設項目。該項目批復文件顯示,項目已建成投產,目前停產補辦手續,項目總投資12660萬元,年產口罩100000萬只。 不過,酷特智能2021年半年報指出,自2020年下半年起,防疫物資已逐漸退出公司主要業務范疇,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營業收入及增長主要來源于個性化定制服裝主業,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了營業收入29186.84萬元,其中個性化定制服裝收入占比85.42%,防疫物資收入1008.89萬元,占比3.46%。但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除上述項目外,9月第2周,星球石墨、億緯鋰能、浙江永強能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羅石芊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綠色周報 環評 環境責任 美錦能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 中文AV免费在线 | 亚洲欧美91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