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A股綠色周報丨123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 北巴傳媒子公司因超綱賣車收環保罰單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30 21:39:20

◎根據2021年9月第3、4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

◎9月第3、4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3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中國中鐵旗下公司尾礦庫泄露收超1000萬罰單,北巴傳媒旗下企業因超綱賣車收環保罰單,兩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現排污許可證問題被罰……2021年9月第3、4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48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9月第3、4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其中,49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18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9月第3、4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35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一周綠鑒:兩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現排污許可證問題被罰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3、4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9月第3、4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123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123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廣東位列第二,江蘇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9月第3、4周登榜的123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491.62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7867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在今年二季度獲得外資大舉買入的金晶科技就出現了旗下公司受到環境處罰的風險情況。作為一家主要以玻璃和純堿兩類產品為主要業務的上市公司,此次出現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是金晶科技旗下主要生產純堿、小蘇打等化工產品的公司。執法文書顯示,2021年7月16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昌邑分局執法人員在對山東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該公司被發現100萬噸/年純堿工程、5萬t/a食品級小蘇打項目和廢液資源化再利用30萬噸/年氯化鈣環保項目正在生產,有廢水和廢氣產生,排污許可證無上述項目的相關許可內容。此外,該公司還被發現其大氣排放口數量遠多于其排污許可證中列明的數量,其中排污許可證中大氣排放口數量為2個,實際為28個,廢水排放口數量排污許可證中為1個,實際為2個。因此,海天公司受到了罰款60萬元以上的處罰。

子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上市公司本身則在前段時間暴露出了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的違規問題。今年8月10日,披露完業績大漲的半年報成績單不久,金晶科技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出具的《關于對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剛、欒尚運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查,公司存在關聯方資金往來未履行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等違規問題。

除了金晶科技,第二季度末有社保基金持股的粉末冶金龍頭東睦股份,旗下企業也在排污許可證方面出現了問題。東睦股份旗下的浙江東睦科達磁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東睦”),去年就被通知整改并取得排污許可證,但直至今年7月1日,浙江東睦再被檢查時仍被發現未取得排污許可證。

具體而言,2020年8月29日執法人員對浙江東睦下發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并取得排污許可證。2021年7月1日,執法人員對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檢查當天公司正常生產,各廢氣處理設施正在運行,但公司仍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因涉嫌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浙江東睦最終被處以了19萬元的罰款。

這家遲遲沒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企業為東睦股份主要控股子公司之一。東睦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浙江東睦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達23744.7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9.06%。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浙江東睦進入了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東睦股份2021年半年報也提及,2021年3月30日,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其網站公布了《湖州市2021年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浙江東睦被列入其中的“湖州市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深桑達A、中南建設、洪匯新材、*ST亞星、晶華新材、秀強股份均在近期的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環保處罰:北巴傳媒旗下公司售賣車型未被納入環保目錄被罰超300萬

2021年9月第3、4周,數據庫搜集到187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123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中國中鐵旗下的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鹿鳴礦業”)。該公司因“3·28”尾礦庫泄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被處以了1326.1萬元的罰款。

這場在去年3月發生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起源于鹿鳴礦業尾礦庫4#溢流井坍塌,泄漏232萬~245萬立方米尾礦(砂水混合物)。泄漏鉬總量89.39~117.53噸,造成依吉密河至呼蘭河約340公里河道鉬濃度超標,其中依吉密河河道約115公里、呼蘭河河道約225公里。2020年3月29日21時,黑龍江省政府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二級響應。2020年3月29日21時30分,鐵力市第一水廠(依吉密河水源地)停止取水。

今年5月,經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調查認定,“3·28”尾礦庫泄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是一起因工程質量不合格造成尾礦庫排水井損毀,進而導致尾礦大量泄漏次生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此次事件黑龍江省二級應急響應階段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420.45萬元。

而鹿鳴礦業受到的超1000萬元的罰款,還在于該公司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上,日常應急準備不到位。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該公司在發現尾礦泄漏至井架倒塌的5小時內未采取任何處置措施,最終導致尾礦大量泄漏,致使尾礦砂水混合物對生態環境和下游水體造成污染。

在鹿鳴礦業之外,本期收錄的數據中,還有一筆超300萬元的罰款,來源于上市公司北巴傳媒旗下的北京花園橋雷克薩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該公司在2019年7月8日被調查發現,其在北京銷售的雷克薩斯牌CT200h、RX300和NX200三款車型未在北京市環保目錄內,由此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8.9萬元,并處以346.5萬元罰款。

近年來,不乏汽車銷售企業因銷售未在北京市環保目錄中的車型被罰。《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六十四條第二款明確提出,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數據和材料后,對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排放、耗能標準的,納入可以在本市銷售的機動車車型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目錄。

一些新車在環保方面也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而移動源排放一直是污染“大戶”。近期,北京市發布的第三輪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本地排放中的污染“大戶”仍是移動源(46%),在移動源中,柴油車與汽油車占比較大;生活源中溶劑使用和汽修等服務業貢獻突出;揚塵源主要以道路揚塵和施工揚塵為主;工業源中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行業占比較大。對此,專家也給出了治理建議。針對本地污染“大戶”,要繼續強化對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特別是柴油車)、生活源、揚塵源和工業源的精細化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強區域協作,建立長期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加強重污染期間應急聯動。因為有共同的前體物,要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以VOCs和NOx協同減排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水處理龍頭公司碧水源就因其間接參股的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登榜。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均為碧水源參股的知名雞蛋公司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青源”)旗下企業。

對于參股德青源,碧水源在今年7月披露的《發行人與保薦機構關于碧水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問詢函的回復》中稱,德青源是我國蛋雞養殖領域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農業企業,公司借助其打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與公司環保整體解決方案板塊有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德青源旗下的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是因水污染物排放而被處以了35萬元的罰款。具體而言,該公司將父母代三區西側塘庫內原先用于存放2號水庫未處理完畢的殘留污水與雨水混合的水污染物用軟管抽出經廠區內溝渠排放至外環境。

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因該公司有機肥廠已停產,廠區有大量養殖糞便堆放,未采取任何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而被處以罰款6.4萬元。

作為一家生態農業企業,德青源在出現旗下公司暴露環境風險的同時,今年上半年也處于虧損狀態,而2020年,德青源凈利潤為-52301.23萬元,虧損金額較大。但碧水源相關公告顯示,2020年5月對德青源實繳1.13億元投資款,曾有股民對碧水源提出疑問稱,“碧水源本來就資金緊張,為何對一個大虧的非控股公司增資?”對此,碧水源表示,德青源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經營情況有所下降,但德青源的回款情況一直保持穩定,也未出現債務逾期情況,公司認為德青源目前狀態為暫時性的,不會導致持續性惡化,基于對未來發展的看好,也為進一步支持德青源渡過疫情帶來的難關、恢復穩定發展所做出的相關決策。 

項目環評:永冠新材旗下特種紙生產線建設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月第3、4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3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投資額排名前十)

 

本期,永冠新材旗下江西振冠環保可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振冠”)的年產100000噸特種紙生產線建設項目邁過環評關。批復信息顯示,該項目屬于新建項目,位于江西東鄉經濟開發區淵山崗工業園,投資金額達7.5億元。

永冠新材為綜合性膠粘材料制造商,2021年半年報提及其與3M、日東電工、順豐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系。而此次項目邁過環評關的江西振冠為永冠新材2021年1月出資設立的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江西振冠的凈資產為999906.25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凈利潤為-93.75元。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永冠新材公告了與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政府簽訂《投資興辦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合同書》。公告提及,公司擬投資 8.855億元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興建“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并且,永冠新材將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新設項目公司以具體實施該項目。

而該項目的主要內容為新建廠房及附屬設施,新上國內外先進生產線設備,構建涵蓋環保特種紙制造、可降解紡滲、可降解離型涂覆、綠色膠粘劑制備、高精密涂布等的完整產業鏈,進行全降解紙膠帶、全降解不干膠、可降解熱敏紙標簽、 降解雙面膠帶、拉鏈式紙箱等各類可降解膠粘新材料及創新包裝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其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可降解/全降解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企業。

此外,公告提及,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自建成投產5年內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以上,年納稅不少于3000萬元。

除上述項目外,9月第3、4周,安道麥A、華能國際、通裕重工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記者李明會,實習生羅石芊、高淼森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中鐵旗下公司尾礦庫泄露收超1000萬罰單,北巴傳媒旗下企業因超綱賣車收環保罰單,兩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現排污許可證問題被罰……2021年9月第3、4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48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9月第3、4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其中,49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18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9月第3、4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35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一周綠鑒:兩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現排污許可證問題被罰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3、4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9月第3、4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123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123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廣東位列第二,江蘇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9月第3、4周登榜的123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491.62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7867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在今年二季度獲得外資大舉買入的金晶科技就出現了旗下公司受到環境處罰的風險情況。作為一家主要以玻璃和純堿兩類產品為主要業務的上市公司,此次出現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是金晶科技旗下主要生產純堿、小蘇打等化工產品的公司。執法文書顯示,2021年7月16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昌邑分局執法人員在對山東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該公司被發現100萬噸/年純堿工程、5萬t/a食品級小蘇打項目和廢液資源化再利用30萬噸/年氯化鈣環保項目正在生產,有廢水和廢氣產生,排污許可證無上述項目的相關許可內容。此外,該公司還被發現其大氣排放口數量遠多于其排污許可證中列明的數量,其中排污許可證中大氣排放口數量為2個,實際為28個,廢水排放口數量排污許可證中為1個,實際為2個。因此,海天公司受到了罰款60萬元以上的處罰。 子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上市公司本身則在前段時間暴露出了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的違規問題。今年8月10日,披露完業績大漲的半年報成績單不久,金晶科技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出具的《關于對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剛、欒尚運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查,公司存在關聯方資金往來未履行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等違規問題。 除了金晶科技,第二季度末有社保基金持股的粉末冶金龍頭東睦股份,旗下企業也在排污許可證方面出現了問題。東睦股份旗下的浙江東睦科達磁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東睦”),去年就被通知整改并取得排污許可證,但直至今年7月1日,浙江東睦再被檢查時仍被發現未取得排污許可證。 具體而言,2020年8月29日執法人員對浙江東睦下發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并取得排污許可證。2021年7月1日,執法人員對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檢查當天公司正常生產,各廢氣處理設施正在運行,但公司仍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因涉嫌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浙江東睦最終被處以了19萬元的罰款。 這家遲遲沒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企業為東睦股份主要控股子公司之一。東睦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浙江東睦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達23744.7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9.06%。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浙江東睦進入了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東睦股份2021年半年報也提及,2021年3月30日,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其網站公布了《湖州市2021年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浙江東睦被列入其中的“湖州市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深桑達A、中南建設、洪匯新材、*ST亞星、晶華新材、秀強股份均在近期的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環保處罰:北巴傳媒旗下公司售賣車型未被納入環保目錄被罰超300萬 2021年9月第3、4周,數據庫搜集到187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123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中國中鐵旗下的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鹿鳴礦業”)。該公司因“3·28”尾礦庫泄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被處以了1326.1萬元的罰款。 這場在去年3月發生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起源于鹿鳴礦業尾礦庫4#溢流井坍塌,泄漏232萬~245萬立方米尾礦(砂水混合物)。泄漏鉬總量89.39~117.53噸,造成依吉密河至呼蘭河約340公里河道鉬濃度超標,其中依吉密河河道約115公里、呼蘭河河道約225公里。2020年3月29日21時,黑龍江省政府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二級響應。2020年3月29日21時30分,鐵力市第一水廠(依吉密河水源地)停止取水。 今年5月,經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調查認定,“3·28”尾礦庫泄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是一起因工程質量不合格造成尾礦庫排水井損毀,進而導致尾礦大量泄漏次生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此次事件黑龍江省二級應急響應階段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420.45萬元。 而鹿鳴礦業受到的超1000萬元的罰款,還在于該公司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上,日常應急準備不到位。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該公司在發現尾礦泄漏至井架倒塌的5小時內未采取任何處置措施,最終導致尾礦大量泄漏,致使尾礦砂水混合物對生態環境和下游水體造成污染。 在鹿鳴礦業之外,本期收錄的數據中,還有一筆超300萬元的罰款,來源于上市公司北巴傳媒旗下的北京花園橋雷克薩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該公司在2019年7月8日被調查發現,其在北京銷售的雷克薩斯牌CT200h、RX300和NX200三款車型未在北京市環保目錄內,由此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8.9萬元,并處以346.5萬元罰款。 近年來,不乏汽車銷售企業因銷售未在北京市環保目錄中的車型被罰。《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六十四條第二款明確提出,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數據和材料后,對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排放、耗能標準的,納入可以在本市銷售的機動車車型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目錄。 一些新車在環保方面也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而移動源排放一直是污染“大戶”。近期,北京市發布的第三輪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本地排放中的污染“大戶”仍是移動源(46%),在移動源中,柴油車與汽油車占比較大;生活源中溶劑使用和汽修等服務業貢獻突出;揚塵源主要以道路揚塵和施工揚塵為主;工業源中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行業占比較大。對此,專家也給出了治理建議。針對本地污染“大戶”,要繼續強化對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特別是柴油車)、生活源、揚塵源和工業源的精細化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強區域協作,建立長期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加強重污染期間應急聯動。因為有共同的前體物,要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以VOCs和NOx協同減排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水處理龍頭公司碧水源就因其間接參股的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登榜。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均為碧水源參股的知名雞蛋公司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青源”)旗下企業。 對于參股德青源,碧水源在今年7月披露的《發行人與保薦機構關于碧水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問詢函的回復》中稱,德青源是我國蛋雞養殖領域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農業企業,公司借助其打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與公司環保整體解決方案板塊有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德青源旗下的黃山德青源種禽有限公司是因水污染物排放而被處以了35萬元的罰款。具體而言,該公司將父母代三區西側塘庫內原先用于存放2號水庫未處理完畢的殘留污水與雨水混合的水污染物用軟管抽出經廠區內溝渠排放至外環境。 洛寧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因該公司有機肥廠已停產,廠區有大量養殖糞便堆放,未采取任何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而被處以罰款6.4萬元。 作為一家生態農業企業,德青源在出現旗下公司暴露環境風險的同時,今年上半年也處于虧損狀態,而2020年,德青源凈利潤為-52301.23萬元,虧損金額較大。但碧水源相關公告顯示,2020年5月對德青源實繳1.13億元投資款,曾有股民對碧水源提出疑問稱,“碧水源本來就資金緊張,為何對一個大虧的非控股公司增資?”對此,碧水源表示,德青源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經營情況有所下降,但德青源的回款情況一直保持穩定,也未出現債務逾期情況,公司認為德青源目前狀態為暫時性的,不會導致持續性惡化,基于對未來發展的看好,也為進一步支持德青源渡過疫情帶來的難關、恢復穩定發展所做出的相關決策。 項目環評:永冠新材旗下特種紙生產線建設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月第3、4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3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投資額排名前十) 本期,永冠新材旗下江西振冠環保可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振冠”)的年產100000噸特種紙生產線建設項目邁過環評關。批復信息顯示,該項目屬于新建項目,位于江西東鄉經濟開發區淵山崗工業園,投資金額達7.5億元。 永冠新材為綜合性膠粘材料制造商,2021年半年報提及其與3M、日東電工、順豐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系。而此次項目邁過環評關的江西振冠為永冠新材2021年1月出資設立的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江西振冠的凈資產為999906.25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凈利潤為-93.75元。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永冠新材公告了與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政府簽訂《投資興辦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合同書》。公告提及,公司擬投資8.855億元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興建“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并且,永冠新材將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新設項目公司以具體實施該項目。 而該項目的主要內容為新建廠房及附屬設施,新上國內外先進生產線設備,構建涵蓋環保特種紙制造、可降解紡滲、可降解離型涂覆、綠色膠粘劑制備、高精密涂布等的完整產業鏈,進行全降解紙膠帶、全降解不干膠、可降解熱敏紙標簽、降解雙面膠帶、拉鏈式紙箱等各類可降解膠粘新材料及創新包裝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其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可降解/全降解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企業。 此外,公告提及,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自建成投產5年內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以上,年納稅不少于3000萬元。 除上述項目外,9月第3、4周,安道麥A、華能國際、通裕重工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記者李明會,實習生羅石芊、高淼森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A股綠色周報 金晶科技 東睦股份 中國中鐵 北巴傳媒 深桑達A 中南建設 安道麥A 華能國際 通裕重工 永冠新材 3·28尾礦庫泄漏 碧水源 洪匯新材 *ST亞星 晶華新材 秀強股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色窝窝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