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2 07:42:20
每經編輯|盧祥勇 易啟江
新年剛到,A股又有公司炸雷!
1月11日深夜,上實發展(600748.SH)曝出子公司高達26.15億應收款項存在部分不可回收風險。
針對上述消息,股吧網友們不淡定了,有網友表示,“新年第一個黑天鵝”,還有人稱,“明天(12日)關燈吃面”,“掛跌停跑路吧”。最新數據顯示,上實發展股東戶數約3.5萬戶,戶均持股市值21.97萬元。
子公司或涉融資性貿易
根據上實發展公告,公司近期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監管工作函,根據監管工作函要求,就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上海上實龍創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實龍創”)應收類賬款事項開展自查工作,目前上述核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經上實發展初步自查,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實龍創未經審計的應收類款項合計約26.15億元,其中部分業務可能涉及融資性貿易,該類業務所涉及的應收類賬款可能存在不可收回的風險,具體涉及金額公司正在加緊進一步核查。
該公司表示,“將繼續盡全力盡快查明上述事項,并審慎評估上述事項對公司2021年度經營業績的影響。”
業內將融資性貿易描述為“以買賣之名,行借貸之實”。
南方日報2014年曾報道,融資性貿易以融資為目的,多表現為民營企業與大中型國企聯合,民企借用大中型國企的良好銀行信用,憑借與目標客戶簽訂貿易合同,取得銀行融資,獲得融資后再與國企分成。和民營企業合作進行大宗商品貿易,是很多國有企業做大資金流,賺取利潤的經營手段之一。
“融資性貿易”從2014年以來顯現極大的風險,多地政府國資委部門都非常重視融資性貿易帶來的風險,廣東省曾明確禁止國有企業從事以融資為目的、無真實貨物交易的虛開發票等虛假貿易業務。
每經小編注意到,2019年8月,江蘇鎮江市國資委曾發文,市屬國有國有企業及各級子企業要規范貿易業務行為,遵循真實貿易原則,依法合規開展貿易經營活動。嚴禁開展以貿易業務為名、實為出借資金、無商業實質的融資性貿易業務。
2021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言人曾表示,堅決禁止融資性貿易。這幾年在禁止融資性貿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現一起通報一起、追責一起,有效夯實了中央企業債務風險防控的基礎,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上海國企接連爆雷
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上實發展,實控人為上海市國資委。
上實發展旗下主營業務包括房地產投資、不動產經營、物業服務和智慧城市運營。其中,在智慧城市運營方面,上實龍創作為智慧城市產業數字化運營服務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智能物聯(AIoT)、邊緣計算和行業SaaS應用為城市提供專業的智能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上實龍創官網視頻截圖
2021年上半年,上實發展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實現營業收入40.25億元,同比減少10.4%;凈利潤3.44億元,同比減少19.84%。上實發展表示,營業收入變動主要是源于房地產銷售結轉收入有所減少。
上實發展2021年半年報還顯示,上實龍創虧損了1.5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為-5.85億元。
上實發展最初收購上實龍創形成商譽2.59億元,截至2021年6月末,商譽余額還有2.20億元。
截至三季報,上實發展賬上的貨幣資金為39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10億,其他應收款約4.69億。前三季度凈利潤4.08億。若上述26億收不回來,且全額計提的話,可能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公司的業績。
截至1月11日收盤,上實發展報收4.21元,漲0.48%,最新市值為78億元。整個2021年,上實發展股價累計下跌14.285,今年以來其股價累計上漲近4%。
去年,另一家上海國企——上海電氣爆雷,也與應收賬款有關。2021年5月30日晚間,上海電氣突然發布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公司對通訊公司的股東權益賬面值為5.26億元,另加公司向其提供了77.66億元的股東借款。極端情況下,最終可能對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
2021年5月底至7月底,上海電氣股價從4.5元/股跌至最低3.5元/股,累計跌幅超20%,目前其股價又回到了4.7元左右。
編輯|盧祥勇 王嘉琦 易啟江
校對|程鵬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500286696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市公司公告、Wind、21世紀經濟報道、證券時報
德爾塔毒株還在全球大流行,奧密克戎毒株又火上澆油,
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