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山東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出院,需每天充電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4 16:15:40

每經實習編輯|李澤東    

據閃電新聞微博1月14日報道,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后,1月13日,山東省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順利出院。

不過,與別人不一樣的是,患者黃先生的“心臟”每天都需要充電。二十多天前,黃先生因終末期心力衰竭,在該院成功植入了一個國產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恢復情況良好,但從此黃先生隨時都要攜帶一個黑色的小挎包,這個外部裝置通過一根經過腹部皮下隧道的細電線與“人工心臟”連接起來,裝置包括電源、可充電電池以及一個監控器,給予“人工心臟”電力支撐。

重癥心力衰竭被稱為“心臟病里的癌癥”,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就是心臟移植。但因為心臟供體極其有限,因此心臟移植不能成為惠及大眾的醫療手段。正是基于這樣的剛性需求,科學家們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在努力研發“人工心臟”。

相關新聞:世界上最小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在中國研發成功

據央視財經2021年3月17日報道,蘇州一家企業經過10余年的努力,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人工心臟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重量與手機相當,這個“鐵疙瘩”被醫學界親切地稱為“中國心”

這個人工心臟相當于一個微型高功率血泵,安裝在受損心臟的旁側,通過制造一個新的旁路,讓血液繞過受損心臟,從而替代人體心臟的“泵”功能。人工心臟是最復雜、最精密的醫療器械,素有“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之稱。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巨大的科學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接受采訪時表示,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的晚期表現,無法通過藥物逆轉。我國大約有一千五百萬心衰患者,有一百三十萬到一百五十萬的終末期心衰患者。

雖然心臟移植可以挽救這些患者,但我國每年只有幾百顆心臟供體可供移植,相比100多萬重癥心衰患者,無異于杯水車薪。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不但填補了國內人工心臟領域的空白,更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閃電新聞微博、央視財經報道

封面圖片來源:閃電視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天天综合亚洲日韩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亚洲成综合人在线播放 | 在线看又黄又爽成年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