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解振華:未來圍繞氫能領域的技術、標準等競爭會更激烈,合作具有廣闊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2 18:55:08

◎主要發達國家都制定了鼓勵發展氫能源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探索不同應用場景,布局前沿產業和重大裝備。未來圍繞這一領域的技術、標準、產業、市場等方面的競爭會更激烈,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22日,在第53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慶祝2022第53個世界地球日暨氫能在工業車輛及生產供能中的應用”高峰論壇召開。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致辭中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減排、溫室氣體,能源領域是基礎和關鍵,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是重要的措施,其中氫能作為重要的二次能源,對于保障能源穩定供應,推動能源轉化儲運方式多元化,限制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義。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不斷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發和競爭的領域。

“主要發達國家都制定了鼓勵發展氫能源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探索不同應用場景,布局前沿產業和重大裝備。未來圍繞這一領域的技術、標準、產業、市場等方面的競爭會更激烈,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解振華說。

同時,解振華指出,我國已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正在并將陸續發布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出臺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他強調,“1+N”政策體系對于發展氫能做出了明確的部署,提出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加強氫能的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的應用,探索氫能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實際上現在我們國內在這些領域都有一些比較好的示范項目。

今年3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對外發布,文件指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針對綠色氫能在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濤介紹,以工況生產中占有率最高的三噸級叉車為例,平均7-9輛三噸級內燃叉車工作1小時,就相當于一輛重卡跑100公里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氫能應用從工業車輛做起,勢在必行,造成的減排效果也會立竿見影。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一级精品视频二区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最新手机AV在线不卡 | 亚洲一级性爱片免费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