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5 12:05:37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張海妮
近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簡稱《指南》),表示2022年5月以來,一些非流行國家(該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也報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區傳播。為提高臨床醫師對猴痘的早期識別及規范診療能力,特制定診療指南。
《指南》指出,在臨床上,猴痘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患者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癥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后1~3天出現皮疹。
《指南》還明確了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其中,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為“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培養分離出猴痘病毒”。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自今年5月以來,已有樂普醫療(SZ300003,股價17.23元,市值310.93億元)、萬孚生物(SZ300482,股價39.39元,市值175.22億元)、華大基因(SZ300676,股價65.72元,市值272.02億元)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稱,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產品已獲得歐盟CE注冊證書。
同時,有公司已經收到海外訂單。之江生物(SH688317,股價38.09元,市值74.16億元)于6月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會持續關注疫情進展,該試劑盒(猴痘病毒核酸測定試劑盒(熒光PCR法))近期已接到葡萄牙、西班牙、捷克、阿聯酋等海外訂單,以及國內部分海關、疾控的應急儲備及科研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均在產品獲CE認證的公告中提示,產品尚處于市場開發階段,市場需求存在不確定性。
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6月9日下午3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也表示,我國有能力通過對疑似病例臨床標本開展猴痘病毒核酸檢測和監測,及時發現潛在輸入的猴痘病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