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6 21:20:17
◎2020年以來,券商紛紛通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的方式推動業務轉型。今日華安證券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注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合肥(高新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包括華安證券在內,目前共有12家券商擬設立資管子公司。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肖芮冬
6月16日,華安證券(SH600909,股價4.73元,市值222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相關事項,注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合肥(高新區)。另外,華安證券擬向資管子公司提供最高額度人民幣10億元的凈資本擔保承諾。
記者注意到,其實早在2020年8月,華安證券曾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議案。華安證券2021年年報中就表示,2021年穩步推進資管子公司設立工作。另外,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2家券商表示擬設立資管子公司。
“為更好把握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優化公司業務收入結構,加快創新發展和業務轉型,擬成立資管子公司,從而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取得更好發展。”華安證券在公告中說道。
華安證券表示,公司董事會同意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相關事項,注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合肥(高新區)。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由資產管理子公司承繼,公司不再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該議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并需通過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或許可方可具體實施。
此外,為確保資管子公司順利籌建,滿足監管規定和其業務持續發展要求,華安證券擬為資管子公司提供最高額度人民幣10億元的凈資本擔保承諾。華安證券稱,經測算,按照人民幣10億元提供凈資本擔保承諾后,公司各項風險控制指標均能滿足監管標準。本次擔保承諾生效后,公司對資管子公司提供的凈資本擔保最高額度人民幣10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13%。
記者注意到,其實早在2020年8月,華安證券曾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議案。根據華安證券2021年年報披露,2021年,不斷深化資產管理業務轉型,基本完成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工作,改造進度領先同業;持續拓展合作渠道,優化資管產品結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大資管投顧業務推廣,穩步推進資管子公司設立工作。報告期內,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32億元,創歷史新高。年末主動管理產品規模近600億元,數只產品投資業績位居行業前列。
資管行業逐步邁入規范發展、競爭重塑的新階段,2020年以來,券商紛紛通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的方式推動業務轉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包括華安證券在內,目前共有12家券商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其余11家分別是萬聯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海證券(SZ000750,股價3.73元,市值203億元)、中金公司(SH601995,股價41.62元,市值2009億元)、華創證券、中信建投(SH601066,股價26.02元,市值2018億元)、國金證券(SH600109,股價9.20元,市值343億元)、中信證券(SH600030,股價20.82元,市值3086億元)、東興證券(SH601198,股價8.95元,市值289億元)、國聯證券(SH601456,股價11.82元,市值335億元)和國信證券(SZ002736,股價10.24元,市值984億元)。
今年4月末,國聯證券和國信證券先后發布公告稱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國聯證券表示,為把握業務機遇,建設較為領先的資產管理平臺,公司擬出資人民幣10億元設立全資資產管理子公司。同樣,國信證券也表示,為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公司擬出資不超過15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取得更好發展。
值得一提得是,國聯證券和國信證券均表示,擬設立的資管子公司將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準的其他業務,其中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待相關法規出臺后予以申請。這就意味著,這兩家擬設立的資管子公司也將加入申請公募牌照的大軍。在此之前,申萬宏源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東興證券等都曾表示擬設立的資管子公司將申請公募牌照。
4月26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4950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