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3 21:43:11
每經編輯|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3%,同比上漲9.1%。數據顯示,美國CPI同比漲幅高于此前市場預期的8.8%,再次刷新40年來的最高紀錄。
數據公布后,美股期貨跌幅繼續擴大,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跌2.5%,標普500指數期貨跌1.9%,道指期貨跌1.4%。
7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截至發稿,納指跌1.81%,道指下挫237.70點,跌0.77%,標普500跌1.35%。
美元指數達到108.3720。與此同時,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3日,歐洲外匯市場交易中歐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歐元對0.998美元,為近20年來首次。
大宗商品方面,WTI原油跌0.26%,報95.59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跌0.61%,報98.880美元/桶。
央視新聞報道,市場普遍認為,最新公布的CPI指數將強化美聯儲在7月27日議息會議上再次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隨著美國公布6月CPI指數,世界多國央行繼續加息,以應對本國持續的通脹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美聯儲觀察顯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有18.5%的可能在9月加息100個基點。
新華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將2022年和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2.3%和1%。這是今年6月以來IMF第二次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凸顯美聯儲加息應對高通脹背景下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大樓 圖片來源:新華社
6月下旬,IMF將美國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由4月份預計的3.7%下調至2.9%,2023年增長預期從4月份預計的2.3%下調至1.7%。
IMF執行董事會此前發表聲明說,由于前所未有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支持,美國經濟已從新冠疫情沖擊中“迅速恢復”,但快速反彈伴隨著“廣泛的通脹飆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
聲明指出,工資和物價上漲壓力廣泛存在,衡量通脹預期的短期指標已顯著上升,長期指標已開始走高。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政策重點應放在不引發衰退的情況下,迅速減緩物價上漲勢頭。
IMF執行董事一致認為,對美國而言,避免經濟衰退正變得越來越具挑戰性,美聯儲有必要提前就政策利率走向給予明確指引,以確保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有序、透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21142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