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拜登簽署新行政命令“擴大美國生物制造”再引國內CXO板塊跳水 反復風險“預演”或倒逼產業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3 23:43:44

◎9月13日,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行政命令對中國CXO企業產生的影響還不明朗,需要觀察美國方面后續出臺的細則是否明確指向醫藥研發生產的外包服務。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CRO企業在價格、人力成本上有優勢,生產效率也好很多,服務能力能滿足國際化的要求,相關政策很難在短期內對中國CXO企業的發展構成顯著影響。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魏官紅    

今日(9月13日)開盤,CXO(醫藥外包)概念板塊持續走低,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較高的幾家龍頭企業股價下落明顯。

截至當日收盤,藥明生物(HK02269,股價53.4港元,市值2277.51億港元)跌19.94%,康龍化成(HK03759,股價42.15港元,市值502.04億港元)跌14.68%,泰格醫藥(HK03347,股價69.1港元,市值602.85億港元)跌9.67%。

消息面上,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廣播公司(ABC)稱美國總統拜登于當地時間12日簽署了一項鼓勵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的行政命令。報道稱,該命令旨在促進制藥業以及農業、塑料和能源等行業的美國制造。環球網援引媒體報道稱,此舉是在“回應中國在生物技術方面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CXO板塊股價首次異動。無論是UVL(未經核實名單)、還是影響難辨的產業鏈政策,擊中的大多是CXO公司收入對海外地區較為依賴,以及產業鏈上游暫未實現完全國產替代的短板。

爭鋒生物醫藥產業:拜登二度簽署相關行政命令

美國白宮9月12日發布的文件揭露了更多細節。據界面新聞報道,白宮官網信息顯示,拜登12日簽署的行政令是為了啟動“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倡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拜登首次對生物醫藥產業“動刀”。去年2月,拜登曾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對包括藥品在內的四種關鍵產品的供應鏈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及更深入的一年期審查,并在之后發布的百日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制藥供應鏈措施。

界面新聞報道稱,白宮聲明指出,美國“過度依賴”外國材料和生物制造,多年來將生物技術等關鍵行業離岸外包的做法威脅到了美國獲取關鍵材料的能力。

而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強勢突圍的中國CXO企業,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此次美國方面新行政命令的針對對象之一。

對于生物產業發展,今年5月,我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印發了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ldquo;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14500

打雷不一定會下雨:細則出臺前影響仍不明朗

“昨天圈內就在轉這個消息了,大家都擔心相關影響,你看今天跌得多的,大多是海外收入占比很高的企業,整個板塊就被拖下去了。”9月13日,一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2021年,國內頭部CXO企業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的境外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75%、83%和47%,這3家公司收入均對海外地區有不同程度的依賴。

9月13日,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行政命令對中國CXO企業產生的影響還不明朗,需要觀察美國方面后續出臺的細則是否明確指向醫藥研發生產的外包服務。

在王文華看來,從產業發展的視角,若將CXO產業鏈整體從中國轉移至美國,對很多美國藥企來說并不是一個最優決定。這是因為與美國本土CXO企業相比,中國CXO行業擁有更低的人工成本與更快的臨床患者招募速度,在臨床前與臨床階段均能提供性價比極高的解決方案。放棄這些理想的服務外包對象,讓當地藥企面臨巨額的研發成本增長與更慢的臨床進度,顯然違背了拜登簽署相關行政命令的初衷。

上述業內人士也持有類似觀點,其認為國內CRO企業在價格、人力成本上有優勢,生產效率也好很多,服務能力能滿足國際化的要求,相關政策很難在短期內對中國CXO企業的發展構成顯著影響。

多次風險“演練”:倒逼國內CXO企業補短板

國內CXO板塊股價被情緒“錯殺”已不是首次。盡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外醫藥產業鏈全面脫鉤的可能性很小,但國內CXO產業鏈目前暫未完全實現國產替代,以及中美創新生物制藥體量和水平的客觀差距,或是CXO企業投資者容易成為“驚弓之鳥”的根本原因。

而在一次次的風險“演練”中,國內CXO產業短板反復顯現,也倒逼CXO產業鏈在國產替代、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的加速發展。例如,國內多家CXO企業已在海外進行生物制造基礎設施布局。

以國際化進度最快的藥明生物為例,其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超過1萬名員工。今年7月,公司宣布計劃未來十年內投資14億美元在新加坡建設一體化CRDMO服務中心,拓展生物藥發現、開發和大規模原液及制劑生產的能力和規模,建成后預計將創造1500個研發和生產專業崗位,并將在2026年為公司新增12萬升生物制藥產能。

2021年,康龍化成用于內部建設和外延并購的資本開支分別為20.93億元和14.37億元。繼去年并購Absorption基因細胞療法和ABL生物制劑業務后,今年1月、7月先后收購英國Cramlington和美國Coventry原料藥基地,進一步布局全球小分子生產服務能力。

可以預見,未來國內CXO產業仍將曲折成長,但也需要及時安撫投資者情緒。

王文華表示,本輪CXO企業股價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場中投資者的過度反應,國內企業能做的一方面是持續平穩地開展業務,從公司運營角度最小化政策變動可能導致的短期影響;另一方面,在面對投資者相關提問時盡量做到對事實快速且詳實澄清,打消投資者的相關疑慮。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051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泰格醫藥 藥明生物 醫藥生物 康龍化成 環球市場情報 醫藥外包CX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亚洲男人aⅴ第一网站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