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13:57:19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8447億元,同比增長僅3%,相比2015年到2020年的27%復合增長率,健康險增速明顯放緩。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業主流的健康險產品搶灘“標準體”同質化嚴重,隨著健康險發展駛入深水區,更廣大的“非標準體”才是決勝健康險市場的關鍵所在。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全球75%的人均處于“亞健康”狀態。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為例,眾多的亞健康人群有著更強的保障意識和需求,卻因為投保和核保要求更高,長期面臨著“投保難”的尷尬。
讓更大的次標體、帶病體人群擁有獲得保障的機會,近年來,保險業在“帶病投保”創新產品方面已有諸多嘗試。從投保“不限年齡、不限健康狀況”的惠民?;鸨槿珖綆Р∪巳嚎赏犊杀5谋kU產品創新,健康險增量市場空間由此打開。
數據顯示,2010年-2016年,國內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77億元迅速增長至4042.5億元,增長超5倍,占人身險保費收入比重從6.37%增至18.2%,占全行業保費收入比重從4.66%增至13%。同時,健康險深度(保費/GDP)由2010年0.17%增至2017年0.53%;健康險密度由2010年50元/人增長至2017年316元/人。
2016年以來,百萬醫療險以“網紅保險”姿態打入中端醫療市場。此后,百萬醫療險持續火爆,與終身重疾險一起成為健康險市場增長最快的兩大險種。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加入健康險產品的競爭當中,在渠道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不乏一些市場參與者采取激進的價格策略,以求在同質化的健康險市場上分一杯羹。
隨著百萬醫療險等健康險產品的持續迭代,在保障范圍上不斷擴展疾病種類、增加賠付次數,產品費率已到極致,保費增速明顯放緩,健康險發展駛入深水區。
由銀保監會牽頭研究制定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健康險要達成這一增量目標并不難。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5億人,提供適應老年群體需求的商業健康險是大勢所趨。
對于次標體、帶病體人群而言,支付難題是最大痛點。由于在數據積累和風控能力上存在難點,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為主的“非標準體”健康險產品存在嚴重的供給缺口。究其原因,以往健康險產品核保環節十分復雜,傳統的人工核保以及初級的智能核保,處理方式缺乏個性化、差異化的評估標準,僅接受標準體客戶。
據悉,傳統的健康險業務銷售比較注重25周歲至45周歲這一主力人群。在這種情況下,兒女為父母一輩買保險,除了價格貴,最難的是面臨“買無可買”的窘境。這對于部分正處在亞健康狀態的中青年未嘗不是如此。
在健康人群發展到極限的情況下,行業對于拓展可保人群逐漸重視。一位保險機構人士就曾公開表示:“在該公司銷售平臺咨詢過和嘗試購買健康險,但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投保的用戶接近千萬量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在增量市場,需要更多的覆蓋非標體和帶病體人群的保險產品,而且是合理加費,大部分客戶能夠承擔得起的保險產品。”
《2020年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72306.4億元,其中個人衛生支出20055.3億元(占27.7%)。由于醫療費用快速增長、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等原因,我國的醫?;鹈媾R越來越大的支付壓力,因此,為構建更加全面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商保在參與社會治理方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幾十元、一百多元保費撬動百萬保額”“不限年齡、不限健康狀況都能投保” ……
一類具有普惠性質的商業健康險產品——惠民保最近兩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并呈現出“多地開花、逐步下沉”的態勢。根據中再壽險聯合鎂信健康共同發布的《中國惠民保業務發展與展望系列研究報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趨勢洞察》(下稱“研究報告”),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個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產品,參保總人次達1.4億,保費總收入已突破140億元。
觀察惠民保業務兩年多的發展趨勢,惠民保逐漸成為各地市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的標配,覆蓋范圍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輻射,沿海城市向內陸城市輻射;產品價格梯度和保障責任更為多元,對于特定需求的群體實現更有針對性的細分產品保障;向帶病體可??少r方向發展,廣泛地緩解了次標體、帶病體的支付難題;銜接基本醫保,減輕參保人重大醫療疾病支付壓力。
對保險公司而言,惠民保帶來了保費規模增長和客戶積累。在政府支持下保險公司增加了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同時與政府建立的良好關系,為當地市場的業務拓展打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特藥責任已成為惠民保保障的“標配”,其既能分攤參保人經濟負擔,又能夠讓其得到精準高效的治療與服務的作用,讓參保人的治療獲得感和保障獲得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上述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60款惠民保產品對罕見病用藥提供了院外特藥責任的保障,且其中有58款產品將罕見病用藥及腫瘤特藥以統一的正面清單進行管理,讓罕見病患者與腫瘤患者享受同等的保障水平。
以2022年的“滬惠保”為例,在原有國內21種特藥保障的基礎上,增補更替已納入醫保目錄的7種特藥,并擴展藥品至25種,適應癥由原來的17種擴充至23種,進一步滿足群眾急需的高額藥品保障。作為行業領軍的創新型醫療健康服務平臺,鎂信健康已經為包括“滬惠保”在內的近百個城市的惠民保項目提供綜合運營服務,通過深度參與包括藥品保障目錄設計、醫療保障理賠服務、增值服務與運營推廣等多個環節,鏈接前沿醫療資源,打造可持續、有競爭力、有感的健康服務生態,推動惠民保良性可持續發展。
“滬惠保”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度“滬惠保”累計賠付金額超7.5億元,賠案數量21萬余件,平均每天賠款金額超200萬元,為數萬患者家庭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從賠付年齡來看,年齡最小僅為1周歲,最大達到101周歲,實現了全年齡覆蓋。
從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角度看,惠民保位于基本醫保和高端商業保險的中間地帶,兼具商業性與普惠性?;菝癖⒏啐g人群和罹患過重大疾病人群也納入了保障范圍,且隨著政府參與程度的加深,開啟了帶病體“可??少r”的新模式,在打破帶病體投保和賠付困局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盡管近年醫保支付比例逐步提高,但由于商業健康險支付比例不足,中國民眾的自費診療支付比例仍在50%,令不少民眾感慨“看病貴”。在過去的幾年中,醫?;I資增速放緩,醫保支出持續上升,商業健康險被寄予厚望,潛在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商業健康險不僅是醫保外的重要支付方,更日益成為用戶獲得優質醫療健康資源的入口
。”鎂信健康創始人兼CEO張小棟表示,鎂信健康通過支持全國各地惠民保建設,切實為各地參保人群減輕就醫用藥的負擔,提供更全面、更經濟、更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此外,為了滿足更多帶病體人群的迫切保障需求,鎂信健康聯合泰康在線推出全人群可投保的多次給付重疾險“好效保·全能衛士”。據了解,這款產品突破了常規重疾險健康告知嚴苛、承保人群有限的局限,三高等慢病人群、腫瘤及心腦血管等大病人群均可投保,進一步紓解了患病人群難以購買重疾險的普遍痛點。
在保障責任上,這款產品通過疾病分組實現多次賠付,參保人理賠后次年仍可申請重新投保。健康人群年度最多可賠付3次,最高可享280萬賠付額度;患病人群年度最多可賠付2次,最高可享190萬賠付額度。腫瘤患者投保后確診第二次原發性惡性腫瘤,也可享受一次專屬賠付;14種特藥、75種慢病藥品、14種器械等全面藥械資源也被納入了保障責任,基本覆蓋市面上各類重疾、慢病治療中所需要的藥品和器械,大大提升了患者對先進藥械資源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考慮到已病人群長期帶病生活,對于疾病管理、用藥、問診等需求更強烈,該保障通過前端核保精確識別用戶帶病狀態,為不同患者匹配專家會診、多學科協作會診、臨床試驗協辦、慈善贈藥項目協辦等各類健康服務,助力患者進行更好的健康管理。
截至目前,鎂信健康與逾70家知名藥企、超80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累計惠及約200萬患者,為老百姓節省醫療費用逾20億元。打破信息孤島,推動醫院、藥企、健康管理服務商等相關資源加快聯動,鎂信健康將積極發揮“醫療+保險”的雙平臺優勢,通過技術和創新連接醫療和保險行業,助力健康險革新升級,彌補帶病人群健康保障缺口,不斷為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