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1 20:20:12
每經編輯|盧祥勇 蓋源源
據海外網援引韓媒消息,韓國政府10月31日宣布,將向梨泰院踩踏事故遇難者家屬發放撫恤金和喪葬費,并提供遺體運輸費。
其中,遇難者家屬撫恤金為2000萬韓元(約合10.2萬元人民幣),喪葬費最高為15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7.7萬元)。傷者也可以領取撫恤金,金額在500萬到1000萬韓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6萬元到5.1萬元)。
首爾市龍山區梨泰院洞一帶29日晚間發生踩踏事故。截至31日上午,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33人重傷、116人輕傷。死者中將近三分之二為女性。
2名寧波人不幸遇難
據韓聯社報道,截至10月31日上午6時,梨泰院踩踏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149人受傷。按照死者的年齡來劃分,10~19歲有11人;20~29歲死者的數量最多,達103人;30~39歲有30人;40~49歲有8人;50~59歲有1人;1人年齡不詳。其中男性56人,女性98人。
目前遇難者身份已全部得到確認。其中,共有4名中國公民在此次事故中遇難。
31日,錢江晚報記者從浙江省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處核實得知,遇難者中包含兩位寧波人,善后事宜還在處置過程中,具體信息不便透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此次事故高度重視。事故發生后,外交部第一時間啟動領事保護應急機制,部署駐韓國使館核實情況,協調韓方盡最大努力做好中國公民的救治和協助工作。駐韓使館已經與涉事人員國內家屬取得聯系,并積極提供協助,韓方表示將提供相應便利。
3位知名藝人在踩踏事故中遇難
據韓媒報道,韓國青年演員李智漢確認在29日發生的梨泰院踩踏事故中遇難,終年24歲。
圖片來源:九派新聞視頻截圖
李智漢生前參演了電視劇《木偶的季節》的拍攝,但其戲份尚未拍完,目前劇組已停工。李智漢所屬公司發布的聲明中透露:李智漢開朗純真的樣子還歷歷在目,怎么也不敢相信再也看不到了,他離開了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溫暖地送別他最后一程。《木偶的季節》劇集制作方相關人士表示,“因為李智漢的離世,目前電視劇拍攝已中斷。”
2017年,李智漢因參加韓國音樂選秀節目《Produce 101》第二季被人熟知,隨后進入演藝圈。
除李智漢在事故中不幸遇難外,韓國藝人金有娜(24歲)和日本模特冨川芽生(26歲)也在事故中遇難。
金有娜出生于1998年,2016年成為韓國職業棒球LG Twins助威團啦啦隊隊長被觀眾熟知。其社交平臺上最后一次發文是在10月12日,曬出了一張陽光明媚在河邊散步的照片,不少好友紛紛在該條動態評論區留言悼念。
圖片來源:九派新聞視頻截圖
據悉,冨川芽生生于1996年,今年6月到韓國開展為期半年的留學計劃。冨川芽生的父親接受媒體采訪說看到新聞后馬上打電話給女兒,沒想到接起電話的卻是警察,讓他心急如焚,當晚也接到大使館的通知,遺憾表示冨川芽生不幸在踩踏意外中遇難。
圖片來源:九派新聞視頻截圖
韓警方:人員傷亡出乎意料
據韓聯社報道,面對防范踩踏事故不力的批評,韓國警方31日承認,梨泰院踩踏事故釀成大規模人員傷亡出乎意料。
韓國警察廳警備局局長洪起鉉當天表示,警方已預料到會有相當多的人員聚集在梨泰院,但未料到人潮涌來釀成大規模傷亡事故。洪起鉉說,聚集在梨泰院的人數與以往相當或稍多,但是否以遠快于以往的速度聚集這點尚未得到證實。一線警員反映,沒有察覺到人數驟增,現場研判留下遺憾。
不過,警方表示,事發當天(29日)在梨泰院部署了137名警力,遠多于2017年至2019年各年份部署的37到90人。對于龍山警察署起初發布的計劃部署200名警力的新聞通稿,洪起鉉澄清稱,這是指節慶三天期間部署的總人次。
尹錫悅夫婦吊唁事故遇難者
韓國總統尹錫悅和妻子金建希31日上午手持菊花,走進設在首爾廣場首爾圖書館正門前的集體焚香所,為遇難者獻花默哀,其間未作任何發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07672354
踩踏事故29日晚發生后,不少民眾在現場附近擺上花束,悼念遇難者。韓國政府把10月30日至11月5日定為全國哀悼期。韓國歌壇取消多場演出和慶典活動。一些商界巨頭也取消或暫停節日慶祝、促銷活動。
大型購物中心樂天百貨商場宣布取消在首爾蠶室分店舉行節日游行和開設快閃店的計劃,并刪除相關活動海報及宣傳圖片。新世界百貨店、現代百貨商場也取消所有節日慶祝活動,并撤掉活動裝飾。
樂天世界冒險、愛寶樂園等主題公園30日上午起暫停所有節日活動;韓國境內星巴克連鎖店說,已結束節日飲品促銷活動。
三星電子有限公司30日宣布取消在首爾舉辦節日促銷活動的計劃,并暫停發布品牌廣告;LG電子公司也撤下全國各地門店的相關海報和裝飾。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旗下主要聊天軟件KakaoTalk關閉在聊天應用程序上的折扣活動。
編輯|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錢江晚報、海外網、紅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