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0 23:06:58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梁杏 主辦方供圖
11月1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辦,在“守正創新,公募基金特色化發展正當時”圓桌討論會上,來自公募基金的五位資深人士共話投資機遇。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從產品布局、投研管理以及投資者教育等多角度分享有關她對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公募基金發展的思考。面對同質化集中的ETF市場,她提出精益化的“生養之道”,強調布局和持營的重要性。
具體來說,產品布局需要有一定的探索精神,需要提前于同行就市場新發指數或稀缺工具進行補足,豐富投資者多元標的選項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深化自身專業投研能力。梁杏指出,避免ETF同質化競爭,體現在起點和過程兩個方面,即努力做好ETF的生和養環節,做好產品的布局和流動性培育。
“布局要早一點,才可能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才有勝出的可能性。”面對同質化趨嚴的ETF市場,甚至是主題類公募基金領域,梁杏認為要避開萬眾矚目的熱門品種,到關注度不高的地帶進行開拓,或者在窄基領域進一步拓展細分投資空間,把握機遇。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與投資者之間的服務和聯系,做好流動性培育工作,加強與渠道之間的聯系,擴大投資者教育工作的范圍。投教工作和宣傳工作兩者相輔相成,均旨在為適合自己投資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更加適合他們的工具類產品。
類比養殖類ETF的規模可以發現,相關產品從去年陸續面市,國泰旗下產品布局時間靠前,亦在市場當中吸引廣泛關注,規模也在目前同類型產品當中居前。這是梁杏前述ETF生養之道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加強與客戶、投資人緊密聯系的必要性的落地驗證,效果不俗。
面向未來,她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尤其對于行業發展的機遇有清晰的態度邏輯,她指出,今年以來A股的行情令很多投資者體驗不佳,但就趨勢研判來講,明年的行情會比今年好,建議關注“自主可控”機會。例如芯片、信創,同時,醫藥、工業母機等也蘊藏著高端制造的投資機遇。當然,碳中和里的新能源車、光伏等也值得繼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