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8 16:35:42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趙云
2023年以來,市場正回到抓經濟建設的主線上,疊加春節假期,國內消費旅游全面激活,各大行業的利好政策也不斷出爐。從假期消息來看,文旅部: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
從券商來看,東方財富證券認為,2023年,螺旋式復蘇和外部衰退中尋找科技轉型新機遇。東吳證券提出:關注“精準有力”貨幣政策的股價傳導。
NO.1 文旅部: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春節假日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總體安全平穩有序。作為2019年以來首個不用就地過年的春節,旅游市場交出三年以來最亮眼成績單。春節期間國內外旅行訂單皆迎來三年巔峰,旅游訂單整體較虎年春節增長4倍。同時,春節期間出境游整體訂單同比增長640%,內地旅客預訂境外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倍,跨境機票訂單增長4倍以上。
NO.2 貓眼專業版:截至2023年1月27日16時,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1月27日)總票房破65億,連續5日單日票房突破10億元!《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繼續分列春節檔票房前三位。至此,2023年春節檔票房正式超過2022年春節檔總票房60.39億元的成績,成為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位,僅次于2021年春節檔的78.42億元總票房成績。
NO.3 國家移民管理局:1月21日至26日,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39.2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同期(2022年1月31日至2月5日)增長123.9%。其中,入境120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127.2%;出境119.2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120.7%。查驗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10.9萬架(艘、列、輛)次,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62%。
NO.1 美東時間周四,數字媒體公司 BuzzFeed 表示,該公司將依靠 ChatGPT 的創建者 OpenAI 來加強部分內容創作,并為觀眾個性化一些內容,打算今年讓人工智能在公司的編輯和業務運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據媒體報道,BuzzFeed 首席執行官 Jonah Peretti在一份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今年“人工智能啟發的內容”將成為“我們核心業務的一部分”。他補充道,人工智能的突破將“開啟一個創造力的新時代”。周四,BuzzFeed 股價暴漲近120%,收于2.09美元,使公司市值達到近3億美元,這是該公司股價自2021年12月通過SPAC上市以來的最大漲幅。自該公司上市以來,其股價下跌超過75%。
點評:使用 OpenAI 開放的應用編程接口(API),新的人工智能測試將針對用戶個人產生個性化的結果。預計在15年內,人工智能和數據將幫助“創建內容本身、個性化內容和將內容制作成動畫”,而不僅僅是展示已有的部分。媒體報道稱,Facebook母公司 Meta 也將向該公司支付數百萬美元,幫助其為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生成創作者內容。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深度受益,概念股包括拓爾思,科大訊飛,虹軟科技等。
NO.2 據彭博社報道,日本和荷蘭將加入美國行列,建立共同聯盟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設備。美日荷最快將于美國時間周五就新供應限制結束談判,三國不打算公開管制內容,而是直接執行。去年10月美就已出臺對華出口管制新規,不僅限制先進芯片對華出口,同時還限制位于中國大陸的晶圓制造廠商獲取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邏輯芯片、128層NAND閃存芯片、18nm及以下 DRAM內存芯片所需制造設備的能力,除非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此次日荷跟進美國新規共同限制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意味著荷蘭ASML旗下至少部分中高端DUV光刻機無法繼續對華出口,同樣日本光刻機大廠尼康部分光刻機也無法繼續對華出口。
點評:眾多日荷蘭半導體設備廠商的一些半導體設備對華出口也將受影響。雖然 DUV光刻機可被用于16nm至5nm先進制程芯片的制造,但目前被業界廣泛應用在45nm及以下成熟制程。因此,一日DUV光刻機被加入限制,將意味著中國自45nm及以下成熟制程芯片的生產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短期內或將對國內芯片產業會形成較大沖擊,但這也是國內半導體產業一次破釜沉舟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的機會,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必將促使國內成功開發自己的先進半導體設備制造技術。概念股包括精測電子,廣立微,北方華創等。
NO.3 節前工信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機器人+”來臨,加速應用場景開拓。該方案提出,將聚焦制造業、農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社、安全應急等10大應用重點領域,開拓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
點評:“機器人+”的方案將推動機器人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滲透,有望帶動機器人產業鏈的全面繁榮。從產業鏈環節上游環節看:將支持和強化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人機交互等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傳統工業機器人為例,核心零部件占據了工業機器人整機70%以上的成本。因而,機器人上游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深度受益。概念股包括昊志機電,機器人,拓斯達等;
東方財富證券:螺旋式復蘇和外部衰退中尋找科技轉型新機遇
海外篇:外部衰退難以避免,美債利率最終頂點即將到來。地緣政治方面,俄烏沖突2023年仍難以結束,歐盟對俄羅斯石油限價推動全球能源價格2023年度環比回落。歐洲、美國、亞洲等多國經濟收縮凸顯,中國面臨著2023全球外部衰退的大環境。美國通脹在2023H1高基數效應下有望大幅回落,但仍然高于2%長期通脹目標,預計2023年Q4才是潛在降息周期開啟節點,美國最終的利率高點還將對全球市場產生本輪最后沖擊,港股、A股在此后有望迎來長期布局時機。
國內篇:展望2023“走出疫情”為主線,國內螺旋式復蘇確定性提升。我們預計2023年全年GDP不變價同比增長5%左右。其中,消費是下一個經濟增長“發動機”,全年走勢前低后高,同比增速在11%左右;房地產聚焦“保交樓”,“防風險”意義大于“穩增長”,預計上半年繼續筑底,下半年有望迎來拐點,全年-15%左右。一季度“穩增長”仍是主要矛盾,預計政策將延續寬松基調,二季度后隨著經濟基本面好轉,政策或將逐步退坡,利率水平低位緩慢回升。
賽道篇: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革命仍是經濟轉型的核心驅動。二十大重點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在過去30年地產為核心驅動的經濟模式已經不可重現。未來以新能源、半導體、TMT科技、國防軍工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目標下,新能源相關賽道將延續高景氣:光伏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完全替代傳統能源,未來滲透率上升空間廣闊,風光大基地等項目獲得政策全面扶持;
2022年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9.5%,較2021年12月22.6%的滲透率提升7個百分點,隨著智能駕駛全面應用,技術革新如復合銅箔、POE加速動力電池革新,MiniLED、800V快充、軸承驅動產業復興;再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開啟全新增長極、醫藥科技大賽道如創新藥走出至暗時刻,雙抗開啟商業化征途,傳統TMT中的計算機、傳媒互聯網等賽道在信創、數字經濟驅動下迎來新的市場應用巨大市場空間,國防軍工方面第五代戰機革新、無人機革命都帶來了新的科技增長點。
東吳證券:“精準有力”貨幣政策的股價傳導
2023年結構性工具或為貨幣政策發力主角。21世紀以來的危機應對中,貨幣政策被賦予結構性功能。當下貨幣政策更為關注信用傳導,總量性貨幣政策空間可能相對有限,各類結構性工具有望成為23年貨幣政策的主角。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貨幣政策的定調是“精準有力”,尤其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我國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主要方向:小微、民營、涉農&特定行業。我國多數結構性貨幣政策創設于2014年后,長期性工具主要服務于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階段性工具有明確的實施期限或退出安排,主要用于支持特定行業,棚改、市政建設、清潔能源等是重點。
結構性貨幣政策對股市整體影響有限。從2014年以來歷次結構性貨幣政策實施后的市場整體走勢、以及大小盤輪動來看,結構性政策對市場整體的影響較為有限。可能原因在于,雖然一般認知中,信用上行利好股市,信用分層收窄利好中小成長,結構性貨幣政策實施也的確對信用傳導構成有效驅動,但從政策出臺到實施、進而實現信用傳導存在時滯,同時信用對股價的傳導并不絕對。
相關行業股價受益:長期>短期,傳統產業>科技。①半年視角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宣布,相應行業跑贏大盤的概率都超過50%。②短期行業股價跑贏,主要來自政策出臺對估值的短期提振;半年區間內的股價跑贏概率更大、漲幅相對更高,可能來自政策宣布后的信貸投放落地,相關公司股價持續受益。③銀行系統仍是主要的信用傳導中樞,決定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傳統行業相對更為受益。從股價表現看,煤炭、環保、房地產、建筑、工程機械、家電、家居行業股價在政策出臺后半年內有較為明顯的超額收益,而電子、計算機等TMT行業在科技創新再貸款推出后,股價表現落后于滬深300。
國金證券:“機器人+”時代到來,有望帶動產業鏈全面繁榮
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機器人+”來臨,加速應用場景開拓。該方案提出,將聚焦制造業、農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社、安全應急等10大應用重點領域,開拓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
工業機器人領域:研制焊接、裝配、噴涂、搬運、磨拋等機器人新產品,加快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向相關領域應用拓展。發展基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統,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特種機器人領域:在能源領域,推廣機器人在風電場、光伏電站、水電站、核電站、油氣管網、樞紐變電站、重要換流站、主干電網、重要輸電通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場景應用。
服務機器人領域:在醫療領域,推動機器人在醫院康復、遠程醫療、衛生防疫等場景應用。鼓勵有條件有需求的醫院使用機器人實施精準微創手術,建設機器人應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標準規范。在養老領域,加快推動多模態量化評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識別、柔順自適應人機交互、人工智能輔助等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中的應用。我們認為,“機器人+”的方案將推動機器人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滲透,有望帶動機器人產業鏈的全面繁榮。
政策上將予以更好資源。未來機器人應用推廣將作為科技創新、行業規劃、產業政策重點方向,統籌政策、資金、資源予以支持,加大對機器人創新應用的投入力度。并鼓勵央企、國企開放機器人應用場景,建立容錯機制,支持企業首購首用。
從產業鏈環節上游環節看:將支持和強化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人機交互等機器人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傳統工業機器人為例,核心零部件占據了工業機器人整機70%以上的成本。因而,機器人上游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深度受益。重點推薦禾川科技、埃斯頓、拓斯達、埃夫特、國茂股份。
國盛證券:半導體板塊朝乾夕惕,拐點可期
數字IC:周期輪動,拐點將至。數字IC景氣度自年初步入下行,庫存及存貨周轉天數逐季度走高,多數企業營收增長趨勢與存貨出現背離,部分以消費電子為主的企業庫存和存貨周轉天數較營收出現嚴重背離。當前時點類似于2018年Q4,去庫存和來年需求儲備并存,疊加明年需求回暖和去庫存展望樂觀,我們認為拐點將至。
模擬IC:長坡厚雪優質賽道,重點關注新品進度及應用拓展。全球模擬龍頭一致認為汽車市場增長超預期并且仍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并且積極進行擴產和新的項目推動。國內模擬公司在行業下行背景下前三季度仍然取得高速成長,我們認為模擬IC作為周期性最弱一環,景氣度擔憂已反應充分,當前跟蹤重心應轉移至新品進度及應用拓展。
半導體設備:國內晶圓產能持續增長,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全球重要地位逐步確立。根據SEMI,中國大陸300mm晶圓產能在全球占比將從2021年的19%提升至23%,或在2025年成為全球產能第二的地區。展望未來大陸設備市場規模有望保持較高比重。為進一步保障供應鏈安全,設備廠積極布局上游國產零部件。當前國產零部件滲透率尚低,國產零部件供應商與設備廠緊密合作,國產零部件廠商持續突破,未來國產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BIS新出口管制,國產替代需求迫切。2022年10月美國BIS公布新出口管制規定進一步限制美國技術用于大陸先進半導體。當前國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逐漸起航,從0到1基本完成。我們看到設備公司整體保持營收高速增長,同時堅持大力投入研發,完善和拓展新品,國產替代空間快速打開,未來隨著規模效應凸顯,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成長可期。
半導體材料:供應受限,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根據EETAsia,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創643億美金新高,中國大陸需求占比18.6%。貿易摩擦、自然災害導致半導體原材料供應受限,致使如光刻膠、CMP材料及電子特氣等材料產品存在斷供可能性,進一步推動國產材料需求及國產替代化進度。隨著技術及工藝的推進以及中國電子產業鏈逐步的完善,在材料領域已經開始涌現出各類已經進入批量生產及供應的廠商。
功率電子:在IGBT領域,縱觀A股核心功率半導體公司三季度業績我們發現,產品和客戶結構是目前產能相對充足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國內月度銷量不斷創新高的今天,核心公司模塊產品在關鍵領域的占比提升,產品結構&客戶結構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凸顯。
SiC領域,行業整體依舊處于強研發、高資本開支階段,根據Yole預測,SiC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21~2027年保持約34%復合增速,同時預計到2027年車用SiC將占79%。目前國內SiC布局如火如荼,部分核心公司在2022年已經陸續接到相關大額訂單,未來隨著整體良率提升以及成本優化,板塊或將進入高速發展以及業績兌現階段,值得重點關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165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