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5 08:12:24
每經編輯 段煉 蓋源源
3月4日中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作為全國人大會議的第9位新聞發言人,王超在發布會首次亮相。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大會發言人,王超是一位新面孔。可在外交和國際商務等領域,他是一位資深人士。
王超現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會長。他長期在對外經貿領域工作,2013年他到外交部工作時,曾是當時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卸任外交部副部長后,王超在外交學會的會長職務上也經常參與國際活動,發出中國聲音。
曾是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
據公開簡歷,王超出生于1960年4月,河北省人,畢業于廣州外國語學院。1982年起,王超長期在原外經貿部、商務部任職,曾任大使館經商處隨員、美大司處長等職。
2003年,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等部門整合成為商務部之后,王超出任商務部美大司司長,后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擔任州委常委、副州長,2006年調任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同年擔任商務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2010年升任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3年,王超進入外交部工作,是當時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分管歐洲地區事務、翻譯、檔案和機關黨務工作。
王超在外交部副部長的職位上一直工作到2019年。2019年7月,人社部發布消息,免去王超的外交部副部長職務。王超卸下外交部副部長職務后,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會長。
據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官網介紹,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與共和國同齡,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倡導成立的新中國第一個從事人民外交的機構。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曾先后擔任外交學會名譽會長。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現在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
據其官網介紹,外交學會涉及的工作內容包括接待外國政要、建立對話交流機制等。迄今為止,外交學會共接待外國政要、議會、智庫、媒體等來訪團組4000余批、3萬余人次,與120多個國家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和學者等保持著廣泛聯系,建立了20多個雙邊對話交流機制。
公開報道顯示,王超在外交學會會長任上,也經常參與國際事務,并在聯合國等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2021年,王超在出席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時談到,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努力。
去年,王超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建設開放包容世界”國際研討會上致辭時談到,某些國家的個別政客從狹隘的選舉政治和地緣政治需要出發,炮制和鼓吹“文明沖突”“種族較量”,給國際社會帶來“負能量”,極具破壞性和危險性。
王超認為,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交流融合,互促互進;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
王超還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上發言,他說,國際社會必須堅決反對在人權問題上搞政治化和雙重標準,促進“兩類人權”和發展權的平衡發展,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發展。
是9位發言人中
唯一有商務部工作經歷的
全國人代會新聞發言人產生有著嚴格的程序。
根據安排,每次大會開幕的前一天都要舉行預備會議,之后舉行第一次主席團會議,經表決指定大會發言人。
1983年,為使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及成就,了解中國人大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情況,第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召開前舉行了全國人代會歷史上的首次新聞發布會。
曾濤成為首任發言人。
從那時起,這一制度就被延續下來。
1983年至今,共有曾濤、姚廣、周覺、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傅瑩、張業遂、王超9位全國人代會新聞發言人。
北京青年報注意到,這9人中,王超的工作經歷尤為特別。
從工作經歷來看,這9位發言人都在外事系統工作多年,王超則是這幾人中唯一一位還有在商務部多年工作經歷的。
9位發言人中,有7位都曾擔任過駐外大使,還有兩位曾在媒體任職。
曾濤擔任過新華社社長,曾是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駐法國大使。
姚廣長期在外交部工作,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曾是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駐法國大使。
周覺擔任過外交部部長助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曾是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駐法國大使。
曾建徽擔任過新華社副社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等職。
姜恩柱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香港中聯辦主任,曾是中國駐英國大使。
李肇星擔任過外交部部長,曾是中國駐美大使。
傅瑩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曾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駐英國大使。她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女性發言人。
張業遂擔任過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曾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中國駐美大使。
中歐關系、“一帶一路”、國防費…
王超回應熱點問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4日12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會期8天半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王超說,本次大會3月5日上午開幕,13日上午閉幕,會期8天半。大會議程共有9項,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
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王超說,4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現行憲法有力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發展,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憲法的重要論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
王超說,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8個方面初步安排了35件繼續審議和初次審議的法律案。這8個方面包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綠色發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等。目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正在向各方面廣泛征集立法項目,將突出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
對外關系法對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則性規定
王超說,中國一向堅決反對“長臂管轄”。對外關系法作為涉外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有必要對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則性規定。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損害,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對于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侵犯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我國在法律中作出相關規定,予以堅決反制,是正當和必要的。
“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拓展
王超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朋友圈不斷擴大,累計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拓展,為各國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開展“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從不謀取任何政治私利,愿與共建“一帶一路”伙伴一道,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更多新發展。
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王超說,去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歐洲領導人頻密互動,雙方一致同意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反對“新冷戰”和陣營對抗,反對經濟“脫鉤”。中歐之間沒有根本戰略分歧和沖突,有的是廣泛共同利益和長期積累的合作基礎。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全面戰略伙伴,支持歐盟戰略自主,支持歐洲團結繁榮,支持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希望歐方同中方一道,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對話合作,擴大貿易和雙向投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修改立法法貫徹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
王超說,這次修改立法法有以下主要內容:完善立法指導思想和原則;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明確立法和備案審查工作中的合憲性審查要求;完善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相統一的制度機制,完善授權決定制度;貫徹和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明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有關要求;明確監察法規的法律地位,完善部門規章制定主體;完善設區的市的立法權限,明確地方立法中的區域協同立法及其工作機制;完善備案審查制度;加強立法宣傳工作。這次修法將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確保立法工作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人民的聲音、了解基層的情況。
人大代表中基層群眾占有相當比例
王超說,中國的人大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每一個地區、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每一個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各級人大代表中,基層群眾都占有相當比例。比如,262萬多名縣鄉兩級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等基層代表在縣級人大代表中的占比為52.53%,在鄉級人大代表中的占比為76.75%。在2977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總數的14.85%,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代表;歸僑代表42名;婦女代表790名,占代表總數的26.54%;一線工人、農民代表497名,占代表總數的16.69%。
香港國安法是“一國兩制”重要里程碑
王超說,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是“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國家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社會秩序迅速恢復,法治得到彰顯,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發展重回正軌,香港居民的權利自由得到更好保障,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民調顯示,75.7%的市民對香港國安法實施成效感到滿意。去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國安法有關條款作出解釋,闡明了相關條文的法律含義,明確了解決有關問題的方式和路徑,及時妥善解決了香港國安法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中國國防費保持適度合理增長
王超說,國防費的規模,是綜合考慮國防建設的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而確定的,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國防費的增長,既是應對復雜安全挑戰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國責任的需要。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基本穩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長幅度也是比較適度、合理的。中國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反而是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的積極力量。
立法聯系點成為基層聲音“直通車”
王超說,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全國31個省(區、市)設立了3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輻射帶動全國各地設立5500多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聯系點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這些聯系點已經成為讓基層聲音原汁原味抵達國家立法機關的“直通車”。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新京報、北京青年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