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熱評|市場上沒有“免檢”代言人 上市公司應審慎利用名人效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4 12:54:05

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楊夏    

“賭博欠債”“傳播女演員隱私視頻”……近日,這些刺眼的關鍵詞與張繼科扯在了一起,引起公眾熱議。盡管事件真相尚無定論,但多家與張繼科有合作的品牌已經迅速反應、擺出“切割”姿態,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

據媒體報道,安踏體育曾與張繼科保持數年的合作關系,但目前安踏官方微博已無法查詢到與張繼科相關的微博,安踏客服也稱已終止和張繼科的所有合作。隨后,一汽豐田的官方微博也刪除了與張繼科有關的宣傳物料。此外,燕京啤酒、云南白藥也分別回應媒體稱,目前產品代言人不是張繼科;與張繼科已無商業合作關系。

真相尚未水落石出,公司方面為何急于撇清關系?從品牌建設角度看,代言人與公司方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代言人曝出丑聞繼而波及上市公司股價的事情也不在少數,明星丑聞與股市異動的關系甚至成為學術界的論文選題。諸如鄭爽、吳亦凡等劣跡藝人的丑聞曝光后,相關的幾家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

近年來,伴隨年輕一代對體育名人的追捧,擁有健康、拼搏、榮耀等標簽的運動員們似乎比娛樂明星有更低的風險性,并成為品牌的寵兒。但事實證明,市場上沒有“免檢”代言人,企業若要利用名人效應就要做好挨“雙刃劍”的準備。

誠然,名人代言作為一項成熟的品牌營銷策略,其正面效果已經得到市場的充分證明,筆者并非要反對或貶低名人代言這一形式,但企業尤其是公眾公司應審慎利用名人效應,避免因“踩雷”污點代言人導致公司價值受損。

筆者建議,首先,公司方依然要對候選代言人進行詳盡的背景調查,將潛在風險遏制在談判桌上。具體而言,在不侵犯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公司方需要考察候選代言人此前是否有敏感新聞或發言,是否有碰觸道德和法律底線的行為,甚至要調查候選代言人在輿論中的畫像。

其次,當代言人出現負面新聞,被代言的公司方需要及時響應,相關法務部門、市場部門要在最短時間內設計應對方案,回應公眾關切、澄清事實真相。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輿情呈現出噪音多、傳播快的特點,只有快速反饋才能盡最大可能挽回受損的品牌形象。

最后,公司方也要推陳出新,在品牌營銷上多出新招、規避風險。平心而論,即使公司在事前對代言人進行了充分的風險評估,也難以百分百保證代言人未來不會出現負面新聞。因此,不盲從明星代言策略,提高產品質量或創新廣告形式才是根治之策。例如,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使用虛擬人作為代言人,或在廣告宣傳強調“接地氣”和“真實感”,效果同樣出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国产高清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22 | 亚洲中文字幕a∨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日韩专区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