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首次發布,中國繪制!火星全彩寫真照,來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30年前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4 10:23:43

每經編輯|畢陸名

今天(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據央視新聞4月24日消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日前透露,我國的探月工程將有新動作。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布

據“中國的航天”微信公眾號4月24日消息,本次發布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遜投影圖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空間分辨率為76米,將為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火星科學研究提供質量更好的基礎底圖。天問一號任務獲取的包括影像圖在內的一批科學探測數據,將為人類深入認知火星作出中國貢獻。

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歷時8個月,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地面應用系統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

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

魯賓遜投影圖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

科學研究團隊通過火星高分影像,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地理實體,國際天文聯合會根據相關規則,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人口數小于10萬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以命名。將中國標識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22個地理實體分布圖

天問一號探測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經歷202天的奔火飛行,成功進入環火軌道。

2021年5月15日,著陸巡視器降落在目標著陸點,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

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車完成90個火星日的既定探測任務后,繼續實施拓展任務,已累計巡視探測358個火星日,行駛1921米,目前仍處于休眠期。

至2022年6月29日,環繞器實現了全球遙感探測,目前已運行超過1000天,狀態良好,繼續在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科學探測,積累原始數據。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步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目標圓滿完成。

任務攜帶的13臺載荷累計獲取原始科學數據1800GB,形成了標準數據產品。科學研究團隊通過對一手科學數據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科學成果:

利用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獲取的著陸區亞米分辨率地形數據對著陸區分布的凹錐、壁壘撞擊坑、溝槽等典型地貌開展的綜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與水活動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系;

通過相機影像獲取的火星車車轍圖像數據研究,獲得了著陸區土壤凝聚力和承載強度等力學參數,揭示了著陸區表面物理特性;

通過對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數據研究,發現巡視區近期水活動證據,揭示晚亞馬遜紀(7億年前)火星水圈比傳統認知的更加活躍;

通過對火星車雙頻全極化雷達獲得的著陸區地下分層信息研究,發現火表數米厚的風沙塵下約30米和80米存在兩套向上變細的沉積層序,揭示距今30億年以來多期次水活動相關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和地質過程;

通過對火星車導航地形相機、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氣象測量儀獲取的數據開展綜合分析,發現了巡視區存在距今約7.6億年的鹽水活動和現代水汽循環的證據。

2030年前中國人的腳印會踏在月球上嗎?吳偉仁:沒問題!

據央視新聞24日消息,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北京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吳偉仁介紹,嫦娥七號任務只是后續探月四期任務中的一步,未來它將和嫦娥八號組成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你看天上有中繼星,中繼星主要解決地球之間和它們之間的通信問題,其次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降落在不同的地點。

吳偉仁院士說,嫦娥八號計劃于2028年前后發射,主要任務是對月球上的資源進行勘查,并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比如說在上面能不能蓋房子,能不能打磚,還有要在上面進行通信,這些東西可以在嫦娥八號上面進行充分實驗,這是為以后真正大規模的月球科考提供保障。

要進行月球科考,肯定有人的參與。在采訪中,吳偉仁院士向我們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記者:現在大家很關心中國的載人登月,我們是不是在2030年前就有希望能夠實現中國人到達月球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030年之前,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去,這沒問題的。

“月球版北斗導航系統”正構建

據央視新聞24日消息,國家航天局今天將發布一系列我國未來深空探測的戰略及規劃。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介紹,我國正在進行月球探測的四期工程,其中,嫦娥六號任務計劃于2024年前后實施,它的主要任務是到月球背面采樣,并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從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嫦娥七號將去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嫦娥八號將配合嫦娥七號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對月球資源勘探和利用等進行一系列試驗。

在采訪中吳偉仁院士還介紹,我國正在構建一個環月球的通信導航衛星星座,簡單地說就是月球版的北斗導航系統。

在地球上,我們有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它們組成的各種星座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那在月球上,誰來支持月球科研站的工作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我們正在構建一個以月球為中心的星座,這么一個集通信、導航、遙感以及其他一些功能的系統,構成一個星座,這個系統構成過后,我們還可以擴展到更遠的深空。

吳偉仁告訴我們,人類正在邁入月球探索與開發的新時代,未來諸多無人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器會成功登月,在復雜的月球表面上行動,都需要更加精準的導航信息、更加流暢的大容量通信保障,所以建設完善的月球通信導航星座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未來要探索更遠的深空,除了月球“通、導、遙”一體的星座外,他們還計劃把星座延伸到其他星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后續還要建設我們以月球為中心的深空互聯網,負責通信、導航、遙感等多種功能,把我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這么一個空間基礎設施,變成了以月球為中心的、可以向太陽系延伸、更廣闊更大范圍這么一個大的系統。在互聯網構成的情況下,以后在月球上也可以看電視,也可以看比賽,也可以使用Wi-Fi,航天員上個月球都不寂寞了。

天都一號、天都二號,來了!

據北京日報4月24日消息,2023“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計劃搭載鵲橋二號中繼星任務發射的兩顆鵲橋通導技術試驗衛星,分別正式命名為“天都一號”“天都二號”。

鵲橋二號中繼星計劃于2024年發射,作為探月四期公共中繼星平臺,將為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信服務。

天都一號、天都二號由深空探測實驗室牽頭研制,重量分別為61千克和15千克,擬于2024年與鵲橋二號中繼星任務發射,擇機分離后,采用星地激光測距、星間微波測距方式開展環月軌道高精度定軌等技術驗證,為未來鵲橋通導遙星座系統論證實施提供設計參考。

天都一號、天都二號命名源自安徽黃山主峰“天都峰”,寓意我國深空探測事業扎根江淮大地,不斷向更高更遠的深空邁進。

一圖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30多年來,中國人漫步太空的腳步,自信且從容。今天(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讓我們一同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的航天”、北京日報、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太空探索 北斗導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