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1 08:19:55
◎上周,A股有6家公司迎來上會,其中特創科技上會被否,渡遠戶外和龍辰科技2家公司被暫緩表決,其余3家公司成功過會。
◎本周,A股市場有3家公司迎來首發上會,分別為安邦股份、思必馳和惠同新材。
◎上周,第四范式、樂思集團、哈薩克斯坦石油集團等多家公司在港股主板市場遞交上市申請,其中,已是第四次沖擊港交所IPO的第四范式頗受關注。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梁梟
全面注冊制來臨,更多企業擁有機會步入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機遇。而對許多公司而言,A股IPO的闖關之旅也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梳理上周IPO過會、被否及新增獲受理企業,辨析企業價值,同時觀瞻IPO市場節奏、政策動向等,以饗讀者。
上周(4月24日至4月30日,下同),A股市場總共有6家公司被安排首發上會,其中3家過會,特創科技1家被否,渡遠戶外和龍辰科技兩家被暫緩表決。上周IPO周過會率也因此下降至50%。
3家過會企業中,科騰精工在家電緊固件市場占有率處于細分市場前列,值得投資者關注。
本周(5月1日至5月7日,下同),A股市場將有3家公司迎來首發上會。記者注意到,惠同新材原副總經理黃凱因在公司掛牌新三板期間存在股份代持等行為在去年被股轉系統公司出示警示函。事實上,惠同新材還有2位董監高人士在報告期內也為他人代持惠同新材的股份,但惠同新材此前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并未對此進行披露。
A股市場本周還將迎來6家公司申購,其中,射頻前端芯片企業慧智微盡管在報告期內尚未實現盈利,但公司的產品在性能參數上與國際廠商基本達到同一水平,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上周,A股有6家公司迎來上會,包括來自創業板的艾芬達、科騰精工、特創科技、渡遠戶外和京磁股份5家公司,以及來自北交所的龍辰科技。其中特創科技上會被否,渡遠戶外和龍辰科技2家公司被暫緩表決,其余3家公司成功過會。
來自創業板的科騰精工,主要從事緊固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家用電器、汽車等行業關鍵零部件的緊固、連接。
從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方面來看,科騰精工是緊固件領域少數建立了研發中心的企業,公司的家電緊固件產品主要供給海爾集團、美的集團等國內家電巨頭,汽車緊固件產品主要供給汽車售后市場緊固件供應商道爾曼以及德國大眾、中國一汽等整車集團,其中公司在家電緊固件市場占有率處于細分市場前列。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0年至2022年各年度,科騰精工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億元、4.09億元和4.19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71.63萬元、4800.06萬元和6135.25萬元。科騰精工預計,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15.5%,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95%~19.7%,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速。
從行業前景來看,根據Statista數據,全球工業緊固件市場規模從2016年至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5.42%,而我國目前是緊固件第一大生產國,且近年來行業總體保持穩定增長趨勢。
在上周6家上會企業中,擬上市創業板的特創科技是唯一一家被否的企業。招股書顯示,特創科技主要從事印刷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控新能源、液晶顯示、消費電子、LED照明、通信等領域。
根據深交所上市委會議結果,特創科技主要有三方面問題受到質疑,一是實控人認定問題,具體為未認定董恩佳為共同實控人的原因及合理性;二是研發費用問題,具體為質疑特創科技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且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質疑研發投入的真實性;三是代理銷售問題,即要求說明代理商導入客戶的穩定性與代理銷售業務的持續性,以及說明代理商與特創科技或客戶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和其他利益安排。
上周,總共有8家公司入列“黃榜”,除了上會被暫緩表決的渡遠戶外和龍辰科技外,還有賽芯電子、大飛龍、開泰石化、惠強新材、長城信息和聚威新材6家公司主動撤回IPO項目,其中擬上市創業板的長城信息此前已于2022年9月15日首發上會通過。
上述8家公司中,來自創業板的渡遠戶外主要從事房車游艇配套產品和水上休閑運動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各年度,渡遠戶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3.52億元和3.10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45.02萬元、7009.47萬元和6042.17萬元,業績表現并不穩定。
與此同時,渡遠戶外在報告期內的第一大客戶為Seaflo Marine,持有Seaflo Marine 19%股權的第三大股東則是渡遠戶外實控人林錫臻的前妻葉耀茹,而Seaflo Marine并沒有被認定為渡遠戶外的關聯方。
值得一提的是,Seaflo Marine公司名稱中含有渡遠戶外的注冊商標“SEAFLO”。經深交所問詢,渡遠戶外表示,公司主要以自有品牌模式與Seaflo Marine開展合作,少數以ODM方式貼牌生產。
此外,在此次IPO首發上市時,深交所上市委還注意到,2019年7月,林豫柏之兄林豫松將所持有渡遠戶外14%股權轉讓給林豫柏,轉讓價格為3元/股。2019年9月,渡遠戶外實施股權激勵時對應的股權公允價值為62.7元/股。2019年8月至今,林豫松名下五家公司股權相繼被司法凍結。渡遠戶外因此被問及,林豫松低價將所持有渡遠戶外14%股權轉讓給林豫柏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林豫柏為林豫松代持渡遠戶外股份以及影響渡遠戶外股份權屬清晰的情形。
本周,A股市場有3家公司迎來首發上會,分別是安邦股份、思必馳和惠同新材。
上述3家公司中,來自上證主板市場的安邦股份主要金融安全服務、綜合安防服務和安全應急服務三個領域。其中,金融安全服務包括押運服務和金融外包服務;綜合安防服務包括重點單位及大型活動的一體化安保、智能安防系統的銷售及施工、安全培訓等;安全應急服務包括政府部門的涉案財物管理與大型機構的檔案管理等服務、交通應急服務、社會應急物資管理與應急救援等。
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各年度,安邦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64億元、21.97億元和23.79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0.85億元和1.03億元,業績存在一定波動。與此同時,安邦股份的業務基本集中在浙江省內,2020年~2022年各年度,公司在浙江省外的營收占比分別為0.95%、0.92%和0.54%。
擬上市北交所的惠同新材主要從事金屬纖維及其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早在2015年就已掛牌新三板。
記者注意到,2022年11月25日,股轉系統公司披露,因惠同新材原副總經理黃凱自2015年掛牌時便為他人代持惠同新材股份,此后在2021年惠同新材定增過程中,黃凱又為他人代持股份,直至2022年4月黃凱通過在二級市場減持方式完成股份代持情況還原,黃凱也因此被股轉系統公司出示警示函。
而此次IPO招股書披露,惠同新材的股份代持現象并不是僅涉及黃凱,公司副總經理黃俊杰自2004年12月至2022年7月為他人代持公司股份,公司監事李鴻自2009年9月至2022年1月為他人代持公司股份,而上述情況在惠同新材掛牌新三板期間均未披露。
上周,二級市場有5家公司迎來首發上市,包括來自北交所的民士達(BJ833394,股價12.41元,市值17.50億元)和中裕科技(BJ871694,股價11.78元,市值11.84億元),來自創業板的C榮旗(SZ301360,股價70.42元,市值37.56億元)和C美利信(SZ301307,股價28.98元,市值61.03億元),以及來自科創板的C晶升(SH688478,股價55.71元,市值77.08億元)。上述5家公司中,民士達錄得上市首日最高漲幅,收漲68.70%,但來自創業板的美利信和C榮旗在上市首日分別收跌8.63%和9.14%。
與此同時,上周還有騰勵傳動、新玻電力等5家公司IPO被受理。其中,擬上市創業板的騰勵傳動主要從事汽車等速驅動軸零配件及總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少數進入知名整車廠商供應體系的等速驅動軸制造企業之一。
而在本周,盡管恰逢五一假期,但A股市場仍有慧智微、華緯科技等6家公司將迎來申購。
擬上市科創板的慧智微主要是為智能手機、物聯網等領域提供射頻前端芯片及模組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公司以射頻功率放大器PA芯片為核心,已經衍生出LNA、開關、控制及系統級封裝等方面的設計能力。
從行業現狀來看,在射頻前端市場,全球前五大廠商思佳訊、威訊、博通、高通、村田的合計市占率在2022年就達到80%,國產廠商仍處于追趕階段。
從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來看,慧智微表示,公司產品在性能參數上與國際廠商基本達到同一水平。其中,公司基于SOI和GaAs的SiP架構的可重構射頻前端芯片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5G市場,目前在3GHz以上通信頻段中高性能PA已成為5G新頻段射頻前端的關鍵瓶頸,慧智微則在射頻功率放大器領域憑借底層技術架構創新已突破國際巨頭的專利壁壘。2021年,慧智微在5G新頻段L-PAMiF國產廠商中的市占率為1.96%,僅次于唯捷創芯的5.84%,公司產品也已應用于OPPO、三星等頭部智能手機企業。在物聯網市場,2021年慧智微在4G物聯網射頻前端模組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較高,處于較為領先地位;在市場處于行業拓展階段的5G新頻段領域,慧智微的市占率相對較低。
與此同時,2020年~2022年,慧智微累計研發投入4.8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5.37%,保持了較高的研發強度。截至2022年末,慧智微共擁有境內外發明專利合計91項。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2020年~2022年各年度,慧智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7億元、5.14億元和3.57億元,其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90.58萬元、﹣1.49億元和﹣3.09億元,仍處于虧損狀態。
上周,第四范式、樂思集團、哈薩克斯坦石油集團等多家公司在港股主板市場遞交上市申請,其中,已是第四次沖擊港交所IPO的第四范式頗受關注。
公司官網顯示,成立于2014年9月的第四范式,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公司在中國所有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型企業級AI市場中排名第一。
第四范式還擁有一眾明星股東,包括紅杉中國、騰訊投資、春華資本、厚樸投資、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高盛中國等。
根據招股書,第四范式于今年3月推出了一個專為業務場景設計的企業級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SageGPT,不過后者目前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
從業績情況來看,2020年~2022年各年度,第四范式的營收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和30.63億元。其仍處于持續虧損狀態,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90億元、5.59億元以及5.04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