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3 12:53:40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著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代工業革命。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及元宇宙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應用,推動了制造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制造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日益融入產品研發、設計和制造生產的全過程;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提升以及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制造業已開始從規模化批量生產向定制化服務轉變,業務模式已從以產品為導向轉為以客戶為導向。
基于上述發展趨勢,制造企業要適應時代潮流,推出體驗感超強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在產品研發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及驗證使用者的體驗感;在產品制造生產時更需要考慮操作工人的體驗感、方便性和舒適性等因素,從而更高效更安全地進行生產;在產品維護時需要考慮維護工人的體驗感和舒適安全因素,更好地進行維護作業。
回顧近十年的人工智能模型發展,AI技術提供商數量稀少且進入門檻不斷提高。2017年起,人工智能研究從小模型轉向大語言模型,導致模型體量成倍增加,需要更多GPU算力和配套設施投入,大量的前期資本投入以及過長的回報周期阻礙了許多新進入者。
從Bert開始到GPT-3再到谷歌的PALM,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潮流始終由OpenAI、谷歌等少數幾家巨頭主導,其他廠商根據先行者的開源資料以及相關論文進行模仿并創新。但從OpenAI發布GPT-3走向商業化盈利開始,谷歌也迅速效仿,不再公布T5模型及后續版本的細節。頭部的AI廠商希望將自身的技術優勢構筑為商業化能力的核心壁壘,以延長后來者的追趕時間。
目前大語言模型開源社區的主要貢獻者包括Meta、NVIDIA以及Huggingface等,通過分享部分模型與大語言模型相關的知識培訓逐漸培養起了一批開源開發者。Meta于2023年3月發布了其新一代大語言模型LLaMA并將源代碼開源給社區。社區用戶及企業可以免費使用公開的模型以及數據源,但受證書限制不能用作商業用途。
在見證了ChatGPT的成功后,擁抱AI能力成為了軟件服務商的普遍共識。Gartner預計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占所有生成數據的10%。由于底層大語言模型的高門檻,只有部分科技巨頭有能力完全自研底層模型。而絕大多數軟件服務商需要在成為閉源頭部廠商的合作伙伴與使用自有數據在開源項目的基礎上開發之間做二選一的抉擇。
點評:專業軟件易用度的提升和開發流程的簡化,將推動B端個性化應用的數量快速爆發,軟件廠商從銷售標準化產品或解決方案的角色真正開始向平臺生態廠商轉變,加速商業模式轉型。
這里,通過整合天風、安信、國信等10余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為粉絲朋友帶來4家公司簡介,僅供參考。
1、新致軟件
年初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快速迭代,并進入了多模態時代。大模型可以解決保險渠道軟件使用過程中的許多痛點,渠道業務結合人工智能有望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如AI+客服、AI+銷售、AI+理賠核保等等,有望帶來渠道業務人工成本的下降、保險配置咨詢的智能化,未來想象空間廣闊。
——中郵證券
2、同花順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進一步加大對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圖形圖像識別與處理、數字人等關鍵技術攻關,我們看好公司在新一輪AI浪潮下的發展前景。在AI 2.0時代,公司的產品升級,將迎來付費意愿和ARPU值的雙重提升。
——長城證券
3、星環科技
面向新一輪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浪潮,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國產數據基礎工具型軟件廠商,下游需求處于旺盛期,此次定增投建項目精準把握當前下游核心訴求,為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財通證券
4、東華軟件
在大型算力中心建設業務方面,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神州新橋與華為展開緊密合作。2021~2022年,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累計中標智能計算中心項目超40億。我們認為,AI對算力的需求加大以及算力作為AI國家云重要底座支撐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公司作為華為合作伙伴算力相關業務有望快速增長。
——天風證券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72980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