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5 15:50:32
每經編輯 黃勝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7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再次就中國針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進行了回應。
盤面上,7月5日,稀土、有色等周期股集體走強,其中稀土永磁板塊逆勢大漲,銀河磁體、中科磁業20CM漲停,中國稀土漲停;小金屬概念股再度活躍,東方鉭業、云南鍺業、馳宏鋅鍺、羅平鋅電漲停,其中,云南鍺業2天2板。
據環球網,汪文斌在回復時表示,中國商務部昨天發布了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昨天我的同事也已經就相關問題作出了回應,大家可以查閱。
汪文斌說,我愿重申,鎵、鍺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歐盟成員國也對部分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中國政府依法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確保其用于合法用途,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84017681
據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7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日本共同社記者:中國政府昨天發布了關于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鎵和鍺是半導體材料,有人說這是中國對美日荷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的反擊。你同意嗎?另外,中國政府說過要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但剛發布的管制與中國政府一貫的立場不相符。外交部有何評論?
對此,毛寧表示,中國商務部已經發布了公告,你可以查閱。 中國始終致力于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始終執行公正、合理、非歧視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7月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滿足相關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這兩種元素都是重要的半導體原材料。
據亞洲金屬網金屬百科介紹,中國、德國和烏克蘭是當今世界三大粗鎵生產國,其他粗鎵生產國還有匈牙利、韓國和俄羅斯等國。2012年,哈薩克斯坦也是粗鎵主要生產國,但2013年該國未生產粗鎵。中國、日本、英國、美國以及斯洛伐克為精鎵的主產國。
2012年我國鎵產量為270噸,產能約330噸,約占全球產量的80%。
全球鍺的資源比較貧乏,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按照目前200噸/年的速度開采,則43年后全球存量鍺就會耗盡。鍺資源在全球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其中鍺資源分布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保有儲量3870噸,占全球含量的45%,其次是中國占全球41%。
圖片來源:亞洲金屬網金屬百科
盤面上,7月5日,稀土、有色等周期股集體走強,其中稀土永磁板塊逆勢大漲,銀河磁體、中科磁業20CM漲停,中國稀土漲停;小金屬概念股再度活躍,東方鉭業、云南鍺業、馳宏鋅鍺、羅平鋅電漲停,其中,云南鍺業2天2板。
7月5日,馳宏鋅鍺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主要從事鋅、鉛、鍺系列產品的采選、冶煉、深加工、銷售與貿易。具有年采選礦石300萬噸、礦產鉛鋅金屬產能40萬噸、鉛鋅冶煉產能63萬噸、銀150噸、金70千克、鍺產品含鍺60噸,鎘、鉍、銻等稀貴金屬400余噸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司目前生產企業中不含鎵金屬元素。
有觀點認為,鎵、鍺價格有望走高。云南鍺業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中證金牛座稱:“公司生產經營目前一切正常。對于價格是否走高,需要看后續市場的供需情況,公司目前無法做出判斷。對于出口政策變化,公司會按照要求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據亞洲金屬網金屬百科介紹,云南鍺業是國內第一、亞洲最大的鍺系列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是全國唯一擁有鍺礦開采、火法富集、濕法提純、區熔精煉、精深加工及研究開發一體化產業鏈的鍺業企業。公司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旗下擁有10家子公司。目前主要產品有:二氧化鍺、區熔鍺錠、鍺單晶、鍺光學元件、紅外光學鍺鏡頭、光伏級太陽能鍺單晶片、光纖級四氯化鍺、砷化鎵單晶片等。主要銷往國內及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公司官網截圖
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鍺產品生產企業,是目前國內鍺產業鏈最為完整、鍺金屬保有儲量最大的公司,連續多年鍺金屬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公司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公司大寨鍺礦、梅子箐煤礦兩個礦山,保有鍺資源儲量689.55噸(2009年12月31日),相當于全世界上表儲量的8.02%,全國上表儲量的19.70%。2010年上市后至今,公司通過收購采礦權和股權的方式陸續整合五個含鍺礦山,鍺金屬保有儲量增加250余噸,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球網、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商務部網站、中證金牛座、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3083661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