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8 23:16:01
◎7月28日,人社部官網顯示,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任命劉烈宏為國家數據局局長。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28日,人社部官網顯示,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任命劉烈宏為國家數據局局長。
記者注意到,劉烈宏是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此前任中國聯通董事長、黨組書記。
今年 3月下旬,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舉行期間,劉烈宏曾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
劉烈宏 圖片來源:中國聯通官網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方案顯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等職責劃入國家數據局。
省級政府數據管理機構結合實際組建。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呂欣表示,成立國家數據局,對于破解數據要素化進程中制度和技術難點瓶頸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有望在頂層設計創新和拓展產權觀念,建立健全中國特色數據產權體系和制度,推動解決數據要素產權界定難、數據可信流通難、數據要素利益分配難等問題。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張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數據局的組建,標志著學界業界呼吁多年、寄予厚望的中央層面數據管理機構正式設立,將為加快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提供更為有效的機構職能支撐。
記者了解到,本輪改革前,在中央部委層面,數據行政管理的各項職責主要由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負責,國務院辦公廳、國家信息中心及公安機關、國安機關也承擔一些相關職責。
張克認為,組建國家數據局,是在中央層面相對集中數字中國建設政府職能的一次重大改革舉措,有利于解決數據行政管理職責多頭管理、交叉分散等問題,更好地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規劃和建設。
中國聯通官網顯示,劉烈宏出生于1968年10月,研究生,管理學博士,中共黨員。
公開資料顯示,劉烈宏早年曾是機械電子工業部第二十九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95年4月成為電子工業部第二十九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此后歷任電子工業部第二十九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二研究所所長、第二研究所所長等。
2004年11月,劉烈宏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2006年3月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兼北京賽迪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裁。
2009年1月,劉烈宏履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17年2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18年7月,劉烈宏成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2020年6月履新工信部副部長,任職期間主要負責信息通信業的發展、管理、安全及離退休干部等工作。
在擔任工信部副部長期間,劉烈宏多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內,并多次強調要“加快5G網絡建設”。
2021年8月,劉烈宏任中國聯通黨組書記、董事長,至此番履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人工智能”是劉烈宏出席活動與發言中的高頻詞。
7月4日,金華市領導會見劉烈宏一行。在雙方共同見證下,金華市政府與中國聯通浙江省分公司簽署浙中人工智能產業園項目框架合作協議。
6月28日,劉烈宏在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作主旨演講,他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刷新我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AI跨越奇點,正在從感知理解世界走向生成創造世界,更有預測兩年內50%的工作將受到人工智能的深刻影響,這可能是又一次產業革命的起點,可能是觸碰下一個未來的歷史節點。
今年3月25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在“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會場,劉烈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問及中國聯通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劉烈宏對每經記者表示,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中國聯通正在按照算網融合、云網融合加大算網資源的投入,推出了“一城一池”,希望今年在云計算領域的增速在50%以上,能夠更好地服務整個社會對算網的需求,特別是服務中小企業“上云用數”的需求。
二是正在加大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比如和招商銀行合作的招聯金融,主要是服務消費金融領域,它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就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來獲客,用人工智能方式管理貸款的催收,大大降低了整個生產經營的成本,降低了風險,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服務消費金融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第三是5G和工業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的進程也就是5G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相結合、融合應用的過程,很多場景都需要5G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比如檢測,智能的制造、裝配、搬運、服務,實際上都是5G和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的過程。
此外,劉烈宏還對每經記者表示,信息通信行業基本上呈現出“10年一代”的特征,所以6G仍然會遵循這個規律,當前是處在6G技術的早期研究階段,到2025年將推出6G應用的場景,完成6G早期技術的研究,到2026年開啟6G技術的工程化研究階段,預計將在2030年6G才推進到規模商用的階段,所以整個進程應該說在不斷的演進過程中,中國聯通也在積極地參與這一進程,更好地把6G的愿景和6G的技術有效結合在一起,提供更有力的演進方向和演進技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251989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