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31 19:48:57
最近幾天,關于私募量化的消息不少,討論也不絕于耳。
在某私募大佬以2.85億元拍得上海豪宅樓盤的消息還未完全散去之時,昨晚又傳出一份量化交易收割游資和活躍大戶的文章,在圈內引起熱議。
這位文章作者曝出一些量化交易的內幕:目前一些量化機構的主流策略是,當天某個股快速打板,然后在漲停板上完成融券鎖定10%利潤(前提是有券源),如果開板回落,在尾盤再誘多拉一把漲停,然后再次在漲停附近融券。
輕輕松松達到兩邊收割。前些年大資金很難在砸盤的同時立刻融券,而現在機器卻可以輕松做到。
毫無疑問,量化交易確實放大了個股的波動幅度,也使板塊間的輪動越來越快,導致股價很難連續上漲,上下影線頻繁出現,甚至經常今天跌停、第二天漲停、然后再跌停,令人無所適從。
對于此類問題,曝出一些量化交易內幕的人還針對問題提出了建議,表示“當日買入的股票不允許融券,只允許隔日融券,或者當日裸融券。既然大家都是堅定的做多中國的投資者,沒有道理在當天買入就反手賣出吧?”
相信這兩年盤面所呈現的情況,很多朋友也會覺得很無奈,這種轉電風扇的行情以及當天漲停次日大跌或者跌停的個股經常出現。雖然不可否認量化資金確實對提供市場的流動性有作用,但若持續這樣收割,長期來講很難說對市場人氣是有利的。
量化基金主要是從美國學來的,美國搞量化交易,主要是跟做市商配合在一起的,因為做市商需要流動性。而A股和美股情況截然不同,由于大量散戶的存在,A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缺流動性的,只要市場賺錢效應足夠好,就會持續吸引資金。
除此之外,咱們也要清楚,現在還能混跡于股市的游資和普通大戶,應該是目前A股最堅定的多頭活躍資金了,倘若連這些資金都被割了,市場自然好不起來。從這個層面來考慮,達哥比較認同對于量化交易部分層面的限制。
聊完量化交易,咱們接著來聊今天的市場。很顯然,今天大盤走得不是非常理想,滬指收盤剛好就在3120點附近,多少顯得有些尷尬,但因為仍然運行在5日均線及10日均線上方,也不能說反彈趨勢就壞了。
加之收出的是縮量小陰線,說明拋壓整體不大,資金流出也有限,理論上可以視為反彈途中的一次洗盤動作。今天在逛交流平臺時,看到有觀點認為滬指MACD指標即將實現金叉,可以積極看多。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達哥想說的是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次金叉上不去又回落的情況。昨天有朋友詬病達哥有時模棱兩可,其實我想說的是,做交易最重要的是應對,而并不是觀點。經常看手記的朋友都知道,我自己對于走勢的預判往往都是有分類的,走強與走弱我自己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
就比如達哥在上周,就清晰的預判了即將到來的反彈機會,只可惜突然的反彈大漲打破了節奏而已。
如果滬指跌破5日均線和10日均線,那么在我看來反彈就會宣告結束,后面大概率就是去回補周一的缺口。當然,如果明天能夠迅速收回到3127點上方,把短期的震蕩維持住,那么大概率還能有向上挑戰的機會。
在第一波反彈中,市場基本是靠科技股引領的,藍籌甚至還出現了壓盤的情況,大盤如果要在這里穩住,藍籌必須要發力才行。尤其是證券和地產,今天繼續在砸盤,地產更是無視利好走出了利好兌現的走勢。
證券板塊指數出現第一次跌破下沿的形態,而且銀行板塊指數也是如此,大金融全面轉弱,對指數來說并不是好事,需要馬上修復才行。從交易的層面來說,個股出現類似的破位是需要離場的。地產板塊指數并沒有穩在8月11日的高點上方,反而是向下調整,目前短期看不到調整結束的跡象。
所以,第二波反彈,藍籌能否企穩以此來引領市場,比較關鍵,這點需要咱們去留意輪動節奏。至于第二波反彈能否到來及其反彈力度和持續性,則要走一步看一步,目前去主觀提前判斷沒意義。
半導體板塊繼續活躍,華為新品Mate60 pro引發市場關注,其搭配國產5G和麒麟芯片,引發市場對芯片國產替代的期待。板塊走勢上,半導體板塊指數繼續借勢沖高,盤中表現比較抗跌,反彈趨勢仍然沒壞,量能整體仍然充沛,上方壓力暫時看上方的缺口附近。
達哥重點關注的新能源方向,并沒有有效突破壓力位,暫時還很難定性中期見底的方式究竟以何種方式展開。但有一些龍頭個股確實呈現出中期見底的跡象,且這幾天反彈的幅度并不小,需要是調整的情況來定。
而且不只是新能源方向這一類,超跌的方向都是我今后關注的重點。超跌方向,一般有以下特點:不僅過去兩年跌幅較大,且在近期的下跌過程中,跌幅也不小,這種板塊如果本身基本面不太差,且行業也不錯,都可以作為備選。
今天,對于短線氛圍來說,一個比較好的現象是梯隊保持住了熱度,20CM連板2只,10CM連板6只,說明經歷前兩天的大幅普遍反彈的“海選”后,資金聚焦度在增加,這是有利于激發短線炒作氛圍的。
B股指數放量下挫,最大跌幅超過5%,最終收跌4.90%。盤中,多只B股放量下挫。有意思的是,根據數據統計,B股大跌通常發生在A股成交低迷、醞釀反轉行情之際,此后大盤經常會開啟一波反彈行情。希望這一次B股大跌,A股也能開啟一波反彈行情。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