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5 16:32:26
北京市文化產業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收入9535.3億元,同比增長14.8%,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這背后有哪些政策和服務的支持?又有哪些文化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的故事?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文化企業和相關部門,為您帶來一組深度報道,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市文化與金融的融合發展之路。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張益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這個劇場,從下周五開始,要演一個魔術劇。”在8月末北京宣武門內大街的抄手胡同,繁星戲劇村總制作人鄧煒邊走邊介紹。
從抄手胡同口,乘車約半小時便可到雍和宮,旁邊的中文在線公司午后不算忙碌,但大廳屏幕上的數字不停跳動,顯示此時有9400人在看中文在線出版的書。公司擁有超過550萬種數字內容資源,目前正將一部分文字作品轉化為影視作品。
從雍和宮乘車再約半小時,前面即到位于東三環的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公司。這家從事電影項目開發投資、制作宣發等業務的公司,7月下旬剛完成《封神第一部》的上映營銷。
繁星藝術村、中文在線、無限自在文化傳媒從事業務各有不同,但他們繁榮中國文化事業的征程注定都前途光明,因為在北京有不同于以往的強大金融支撐。
“大戲看北京”,在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文化精品創作源源不斷。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實現收入9535.3億元,同比增長14.8%。
其背景是,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北京市相關部門通過完善文化金融政策體系、提升金融機構文化金融服務能力、推動出臺融資配套政策等方式,助力首都文化產業的穩保工作和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繁星戲劇村便是北京文化金融政策受益者之一。
2009年,“繁星戲劇村”在北京開業,這是一家“體驗型戲劇文化產業園”,也是國內民營首家。目前園區占地約5000平方米,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作品55部,包括《畫皮2677》《奮不顧身的愛情》等知名劇目。2020年前演出量每年千余場,企業創新推出“場制合一”和“多廳式駐場演出”的運營模式。
繁星戲劇村劇場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攝
“場制合一”的業態組合模式在業內并不常見,即從演藝內容生產到項目制作、演出,再到劇場和園區管理等均由企業自己的團隊運營,涉及整個產業鏈,經營投入相對較重。
“其實作為一個文化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我深深感受到創業的艱難和不易。”繁星戲劇村創始人、董事長樊星現場感嘆,戲劇行業里,觀眾群體需要得到長時間培育,才能養成看戲習慣,在國際上一般需要5至10年。在此期間,搭建團隊、創作內容、運營場地空間,需要持續不斷投入資金。
自2010年起,北京銀行開始向繁星戲劇村授信,提供貸款資金支持。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市文化產業部門先后推動出臺《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加強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并在《北京市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行動方案》中將文化產業列為重點支持對象。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牽頭出臺《進一步完善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21-2023年)》《金融支持抗疫紓困和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引導金融機構聚焦文化、旅游、住宿、餐飲等行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緊跟政策導向,北京銀行大膽創新,2023年4月將繁星戲劇村三部話劇版權質押作為增信措施并放款,這對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向文創類輕資產企業融出資金提供了經驗啟示。
“版權是文化產業的重要資產,版權的價值評估,很專業也很復雜,一個版權,如何認定價值,大家的結論會有差別。北京銀行自2006年開啟文化金融探索之路以來,持續探索版權與金融融合發展的模式,根據市場和企業的情況不斷進行創新。”北京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劉軍說。
針對文化產業融資面臨的獨特難題,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7部門聯合出臺《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的認定與評估方案》,探索開展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的評價工作,引導和激勵銀行開展文化金融能力建設、提升文化金融服務水平,將更多金融資源集聚到文化產業。
截至目前,北京銀行已經建立3家文創專營支行,形成專營支行區域深耕,特色支行廣泛輻射,綜合支行拓展補充的“三重驅動”服務模式,從機構管理、人員培養、業務審批等維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體系。
2015年,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主營業務為影視作品、網絡自制劇、網絡綜藝節目、電視劇等娛樂營銷策劃推廣及宣發制作收入服務。
“我們公司業務發展很好。當有更多資金支持,就可以做更多探索性工作,包括一些技術方面的嘗試。”說起融資,無限自在董事會秘書周維在公司現場介紹,“我們可發揮資金優勢來合作一些更好的頭部項目。”
2023年初,北京銀行與無限自在建立合作,通過創新、便捷、高效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授信服務,金額達到一千余萬元。
為無限自在提供融資服務的北京銀行國家文創實驗區支行,正是北京銀行三家文創專營支行之一。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7部門已確定8家商業銀行支行作為首批示范區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還創新打造北京市銀企對接系統和“創信融”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在支持文創企業融資方面也發揮了相應作用。依托銀企對接系統推動銀行主動向北京地區1.5萬戶文化類企業“訪企業、問需求、送服務”,截至目前已實現貸款落地近100億元;“創信融”平臺通過數據賦能已支持接入銀行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1.7萬筆、總金額150億元。支持北京市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北京文創板”)建設,目前平臺已匯聚文化企業2.1萬家,實現融資落地21億元。
為更好支持文化企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還支持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完善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首貸、續貸、創業擔保貸、確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功能,為包括文化企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在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暢融工程”線下銀企對接會,截至目前已經舉辦55場。
為完善融資配套,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題,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還配合北京市文化產業部門落實專項資金激勵政策(“投貸獎”政策),該政策對開展股權、貸款、發債、融資租賃等業務合作的金融機構和企業進行獎勵和補貼,促進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自2017年“投貸獎”政策實施以來,累計支持資金21.29億元,惠及3931家(次)文化類企業和232家(次)金融機構。
2015年,中文在線集團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數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線首席運營官楊銳志介紹公司運營情況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攝
2021年中文在線部分新增業務發展需要資金支持,但疫情之下,異地抵押登記環節受限導致難以獲得貸款。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克服困難為其融資約2000萬元。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營銷總監張黎告訴記者,資金成本低于1年期LPR,而且后續可組織客戶共同申報北京市政策層面的“投貸獎”,可能獲得20~40BP的貼息。
“華夏銀行作為‘投貸獎政策’申報的首批服務銀行,每年會把我們的文化企業客戶會組織起來,統一申報。而且有些客戶可能不太了解政策,我們也會讓經營單位將政策宣講到位,協助客戶開展申報工作。”張黎說。
中文在線首席運營官楊銳志現場坦言,上市公司融資通常首選資本市場定增,但定增需要走一系列特定審批流程,若臨時面臨資金缺口,三個月完成定增審批基本不太可能,此時銀行貸款就顯得尤為重要,較短時間內資金便能到賬。
目前,中文在線擁有數字內容資源超過550萬種,合作版權機構600余家,簽約知名作家、暢銷書作者2000余位。華夏銀行金融服務助力企業持續發展,累計提供融資1.83億元。
為更好地支持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還推動建立文化產業貸款風險緩釋機制。加強財政金融協調聯動,依托“投貸獎”資金,推動金融機構與財政按照1:3共同出資設立文化產業風險補償資金池。
“貸款出現風險后對金融機構的補償比例最高為50%,補償金額最高200萬元。”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處長張丹介紹,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文化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融資難等問題。
今年以來,北京市文化產業貸款恢復勢頭良好,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文化產業貸款余額達1700億元,有貸戶數同比增長21.6%,1-6月貸款發放金額726.9億元,同比增長1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