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9 22:15:21
2021年以來,全國各地政府引導基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當時,不少地方成立母基金出手便動輒百億,城市“投行化”儼然成為一種風潮。而眼下,新的趨勢正在凸顯:政府引導基金步入“千億級”時代,母基金“下沉化”勢頭愈發明顯。
據母基金研究中心數據,2023年上半年,在全國新發起的母基金中,區縣級引導基金占比就接近半數。這也意味著,政府引導基金正從部分省份、發達地市,快速向區縣“下沉”。
成都高新區供圖
從地區看,雖然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沿海省市,因其相對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更強的政府政策支持,其在母基金設立的存量規模上依然保持領先。但數據上看,中西部地區正迎頭趕上。
兩大趨勢疊加之下,不乏中西部的黑馬跑出。作為中西部青年人才和創新型企業集中的熱點區域之一,成都高新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從2021年11月成都高新區宣布,規劃五年內推出總計3000億元的產業基金;到2022年2月,當地又發布了百億天使母基金組建計劃。如今,成都高新區的政府引導基金,已對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明顯的助推作用,強化了科技創新資本生態,顯著提升了區域經濟動能。
提早入局“千億時代”
成都是全國7個GDP突破兩萬億的塔尖城市之一,也是發展母基金入局較早的地方。而成都高新區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又是其中的引領者。
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簡稱“母基金”。若以首只政府引導基金——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設立,作為我國母基金發端的標志,母基金在中國發展至今也只有20年左右。
而中國的母基金,“政府引導母基金”又是主力。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國母基金的實際在管規模為48835億元。其中,市場化母基金規模尚不足萬億(9722億元);相比而言,政府引導基金則已高達38961億元,占比近八成。
雖然規模如此大,但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真正的出圈節點,是2021年。那一年,被網友戲封為“賭城”的安徽合肥,以“最牛風投城市”的標簽刷爆朋友圈。也是那一年,京津冀、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蘇、福建、廣東、浙江等多地的百億母基金相繼誕生。
在一眾省市級母基金井噴之中,成都高新區的動作顯得格外亮眼。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當地不僅嗅覺敏銳、動身迅速,其出手也顯得格外“大手筆”。
2021年11月成都高新區即宣布,將通過政府投入資金并撬動社會資本,5年內推出的產業基金,總規模將高達3000億元!這筆錢,將專門用來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
這之后,當地實質性的推進動作一個接一個。短短3個月之后的2022年2月,成都高新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會上便同步發布了產業基金的組建計劃。緊接著,作為成都高新區重點搭建的產業投資平臺,策源資本在8月正式注冊成立。
正因為動身早、布局細,當眼下全國政府引導基金邁入千億時代,各地區縣級母基金正遍地開花之時,成都高新區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已頗具規模。
據介紹,作為成都高新區打造3000億產業基金群的載體,策源資本成立僅一年多,到今年7月已完成投資決策的合作基金共38只,總計基金認繳規模已超1000億元。其中,去年新增的產業基金為704億元;今年已完成內部決策的基金共17只,總規模達358.37億元。
天使投資品牌“出圈”
實際上,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只是政府引導母基金的一種類型。除此之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引導基金,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基金等,也都能傳導擴大落實政府引導方向,起到撬動社會資金的作用。
但相較于占比更大的產業母基金,設立天使母基金,則更像是“摸著石頭過河”。2018年,深圳市政府才牽頭成立了第一只天使引導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這只母基金總規模100億元,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投向早期項目的政府引導基金。
很多人不知道,成都高新區也是全國設立天使母基金較早的一批先行者。
近些年,隨著新技術的演進和新產業的興起,中小科技型企業正成為重要的創新驅動力量。然而現實是,初創企業也普遍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由于投資風險大、回收周期長,早期投資一直是創投行業最薄弱的環節。
于是在2022年初,創新企業聚集的成都高新區,便官宣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其目的,就是重點扶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支持科學家、企業家將科技創新成果商業化、產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高新區在組建天使母基金之初,就用心將功課做在了前面。放眼全國,成都高新區的天使母基金差異化優勢明顯,具有出資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資彈性足、返投認定活、激勵力度強、容錯幅度大等六大特點。
而成都高新區組建天使母基金時,在前往東部部分城市對標調研后,最終將出資環節的比例上限“就高”定在了50%。同時,其還支持省、市、區基金協同出資。這些措施,在社會資本較謹慎的情況下,都將有效降低優質機構的募資難度。
或許正是因為誠意足,成立不到一年時間,成都高新區已經在全國初步打響了天使母基金品牌。
日前,在母基金研究中心發布“2023年度專項榜單”中,成都高新區獲評“最受投資機構歡迎的區縣政府LP TOP15”,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則獲評“地市級區縣級政府引導基金最佳風控TOP30”的稱號。
同時,其天使基金集群規模也正迅速壯大:今年初,成都高新區的天使基金集群總規模約40億元,吸引入場布局的清科投中早期及創投前20強機構共有10家;而到目前,這兩項數據已分別刷新到了70余億元和18家。
不難看出,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的優良口碑,正撬動起更多社會資本關注專精特新、“卡脖子”等技術項目,一起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天使投資領域,成功實現為初創企業賦能的目標。
資本撬動“建圈強鏈”
快速起勢,是為了謀長遠。無論是產業基金還是天使母基金,成都高新區在引導基金領域的精心布局,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孵化企業、升級產業、發展經濟。
這一目標,在成都高新區各類引導基金的資金配置中,已格外凸顯。例如據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基金就計劃將約40%的規模投向電子信息產業,約20%投向生物醫藥產業,約20%投向數字經濟產業,約20%投向包括消費電子、AI機器人、精密儀器制造、航空經濟及未來產業在內的其他產業。
而作為成都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成都高新區眼下,正在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產業“建圈強鏈”。不難發現,其產業基金主投的方向,與當地這些主導產業正好高度重合。
更令人欣喜的是,為了更好地鏈接政府、企業和資本,加速資本助力產業升級的步伐,成都高新區還在出臺更多創新性的重磅措施。
例如今年5月18日,成都高新區“金熊貓創投日”的新名片已正式誕生。此后每月18日,“金熊貓創投日”,已成了當地整合創投機構、母基金、國有投資公司、投資協會、天使投資人等多方力量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這正是當地將零散的路演活動,進行整合“IP化”的舉措。目前,每月固定日期的“金熊貓創投日”,少則能吸引50人左右,進行5~6家企業的路演;多則已能聚集百人以上,進行20多家企業的展示。分行業的場地劃分,已明顯提升投資人與項目對接的效率和成果。
放眼全國,類似的創新舉措,已助推成都高新區在遍地開花的政府引導基金中脫穎而出。
目前我國政府引導基金從部分省市、發達地市向區縣“下沉”。這說明資本招商、基金招商的重要性,正在深入各級政府管理者的意識,母基金已基本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標準配置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這種新發展趨勢,不僅對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各地區縣級的政府引導基金,需要根據當地產業打造差異化運作優勢,以不斷吸引創投機構以及創新企業落戶。
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以資本促產業的種種創新舉措,顯然已成功走出了一步“先手棋”。 (文/黃謹之)
封面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